作品简介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其中的内容包含了衣食住行、人伦道德、生老病死等,作者主要通过短篇随笔来延展自我,抒发志趣。如《排队》一文,作者援古论今,写外国人自觉排队,提倡一种谦让、遵守秩序的精神;再如写吃食,作者笔下包罗万象,从《味精》到《狮子头》,无不信手拈来,展现出浓浓的生活情趣。
阅读一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能完成,主要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过所谓的“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
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赏析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作者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作者借此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挤时间读,持之以恒地学习、运动,才会有一个健康、有意义的人生。
阅读二
鸟(节选)
我爱鸟。
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被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優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唧唧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中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赏析
作者对鸟的刻画细而不琐,既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也写出了鸟形态的美。作者对鸟的喜爱情满纸上,爱得不深,难以有这样深切的感受。
读书笔记
生平一瓣香
——《雅舍小品》书评
◎颜修齐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这句话,仿佛梁公笑着对我说。从梁公的雅舍踏出,大千世界,遍地花开。
梁公是个有意思的人,他的话若是拿到现在来与他人争辩,定能堵得对方哑口无言。忘了关灯,他总能找到合适的借口:“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关于握手,前一番刚发表深刻的见解:“唯独大庭广众之下,宾客环坐,握手势必普遍举行,面目可憎者,语言无味者,想饱以老拳尚不足以泄愤者,都要一一亲炙,皮肉相接,在这种情形之下握手,我觉得是一种刑罚。”然而你好像刚刚明白了什么,他又默默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是要爱惜我们的手掌”。这种一本正经,坐怀不乱的幽默,着实引人发笑,笑罢又引人沉思。
梁公的雅舍,雅,也不雅。若说雅,他的字里行间跳跃着与旁人不同的独特气质;若说不雅,用一句话形容便是:再伟大的英雄也跳不出他所处的时代。雅,是梁公的个人追求,是梁公内心渴望并悉心呵护着的一片纯净花园;俗,是梁公的那份真性情,性情中人自然会吐露内心。
梁公的一生仿佛一朵花。若是花,定不是兰花,也不是牡丹,而是一树木棉,热烈灿烂。
就像冰心先生所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