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小学是基础性学科之一,相对于语文等其他学科,数学更偏向于理性化和抽象化,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逐步地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以学习项目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感,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背景,文章将探讨“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提升
一、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参与一些数学活动,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认识被学习对象的特点,以此来获得体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也就变得单调、枯燥,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项目式学习”将某个明确的学习主题作为依据,并将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整合为不同的“项目”,以学习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活动,在驱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即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问题性
问题性是项目式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驱动力。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数学课堂,需要从以教学目标和学情为基础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推理能力。而且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是学生自我肯定、猜疑的过程,当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自主性
在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究型方向转变,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点。这样,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互动性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提出问题,将班级内的学生分组,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思维,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
三、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小,其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应用“项目式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特别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作为一种货币,人民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常见到货币,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促使学生对于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人民币的动力。当学生对于人民币有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再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活化的情境:周末,小华和妈妈一块去逛超市,看到了超市的棒棒糖,显示的价格是1.2元,妈妈给了小华5元钱,小华拿着5元钱给售货员,那么售货员应该找回多少钱呢?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虽然小学生熟悉生活中的人民币,但是他们对于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比较陌生,通过提出生活化问题,可以增强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初步地分析问题,并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由五至六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组长、记录员等职责,而且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对学生加以指导。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将人民币的功能与交易场景有效地结合起来,把“超市购物”角色表演作为问题解决的载体,小组内的成员有的扮演售货方角色,有的扮演购买方角色,还有学生扮演记录员的角色,售货方需要出售不同的商品,如文具盒、铅笔、圆规等,购买方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购买物品,同时也可以将购买的物品进行转卖,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人民币的理解和认识。
(三)制订计划,加深认识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初步理解人民币,在学生接受人民币知识考核后,才能获得售卖方和购买方的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主要为元、角、分的换算,假币的识别方法等,当学生了解了人民币面值和基础的换算知识后,就为更好地进行项目式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激活了学生参与超市购物活动的兴趣。在学生拿到了售卖方和购买方的资格证书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制订超市售卖活动计划和购买活动计划,由教师向学生发放人民币和货物道具,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向教师和其他小组分享制订的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计划,提出具有激励性的问题,如“買这两件商品需要付多少钱?”“给你10元钱,你需要找回多少钱呢?”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组内讨论,并探究怎样找零才不会发生错误,怎能兑换才更加直接,为更好地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探究协作,解决问题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项目式学习法的重中之重,问题的提出需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都会有相应的收获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探究协作环节,每个小组的学生都需要按照制订的计划进行,在超市购物角色扮演活动中再现售卖和购买,小组成员按照货物的标价和购物清单进行交易,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在充分的组内成员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售卖商品数量、单价和总价的记录,并由组内的记录员对购买的清单进行核对,确保所付的钱与购买物品的价格保持一致。另外,在探究协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顺利,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当学生完成了探究协作环节的活动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回到项目式之初的问题:周末,小华和妈妈一块去逛超市,看到了超市的棒棒糖,显示的价格是1.2元,妈妈给了小华5元钱,小华把5元钱给售货员,那么售货员应该找回多少钱呢?由于有了探究协作环节的实践积累,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实践发现数学中的精彩奥秘,这样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于人民币的理解和认识。
(五)成果汇总,展示结果
在成果汇总环节,小组内的成员需要自由地交流和讨论,总结出更合适的成果,以多种形式来展示成果,常见的有文字、视频和手绘等,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由小组长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汇报。在汇报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身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的感受,表达自身在购买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指出人民币兑换的技巧和方法,并正确地分析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出现的计算错误,强化学生对于元、角、分换算的理解。通过成果汇报的方式,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购物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认识到人民币的功能,理解人民币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领会人民币元、角、分的换算技巧,逐步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的生活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合理地发掘学生潜力,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营造出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培养学生课堂交互的意识,在学生与学生相互探讨数学问题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多样评价,总结反思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额赞扬,多样化的评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评价是最常见的评价方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在“认识人民币”项目式学习活动中,一位学生自评道:“这一件商品是9.5元,我给你10元,你需要找我0.5元,但是我不想要0.5元的零钱。这样吧,我给你10.5元,你找我1元吧!”售货员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你这样的想法非常好,简单又清晰,以后我也学会这样找零钱了。”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项目式学习”运用时,我们需要构建出师评、互评和自评的多样化评价方式,通过评价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学情,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再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强化,对于学生的缺点进行牵引训导,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各项素质的发展。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取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项目式学习法的应用,发挥出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性作用,促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探索数学的奥秘,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囿蓉,罗虎成,刘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1):40-43.
[2]韩晶.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45):70-71.
[3]章勤琼,阳海林.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Z1):8-11.
[4]陈桂珠.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探讨:以“疫情中的数学问题”研究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8):84-86,129.
[5]徐丹丹.小學数学项目式学习(PBL)研究与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22):24-25.
作者简介:许晓萍,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