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目标的提出,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关注,文章以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单元教学内涵出发,探究数学单元教学的有效设计,重点分析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最终进行实践反思,以推动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单元;设计
当下,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目标的提出,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关注,如何改变传统单独课时教学,如何设计单元教学建立课时计划,如何在課堂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下教学改革方向主要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一线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有效设计方法。
一、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基于单元教学的理念分析
数学单元一般指的是根据特定目标,或是具有内在关系的知识相互组合形成的学习项目,其具有系统性。在当前教学环境下,教师只有通读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才能确定一个教学单元,进而对大单元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师在编排过程中需要经历如下步骤:根据知识本身划分不同单元——根据单元设计确定整体教学目标——根据目标选择合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形成大单元知识体系。完成这些步骤,就是对大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设计。
(二)基于单元设计的现状分析
根据教师授课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更习惯于按照单独的知识点和单独的课时进行教学设计,虽然单独课时的教学设计更容易设计内容和安排活动,但是长期进行单独课时的设计,教师会只关注与每节课的设计和局部教学内容,这会使知识缺乏相互的关联和数学应有的逻辑结构顺序,即使让学生掌握了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难以将其串联为整体,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更为吃力。而大单元设计更方便形成结构性的知识体系,改变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原有情况,转变为以知识逻辑关系为主的高效教学模式,这是课堂转型的设计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途径。
(三)数学单元教学的教育意义
在目前课堂授课的现状下,数学单元教学更具有优势。从教学目标设计来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单元教学的内容,从全局出发设计目标,能使教师更易把握课堂知识的涵盖数量、所授课程的难易程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只关注单独课时目标完成的弊端,使得数学课堂更有可操作性。从课程内容把握来看,单元教学设计能将课程内容中的各知识点结合起来,强化内容之间的衔接性和整体性,避免了知识碎片化现象。从课程设计实施来看,教师能够综合考虑单元内各个知识的特点,选择更有利于显现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的教学活动,将不同课堂的同一单元内容串联起来,承前启后,相互作用,更加方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对知识从局部熟悉转化为整体熟悉。
二、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基于当前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要探究出适用于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设计方法,要遵从以下几步:从构建整体性、目的性、逻辑性、实用性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效果。
(一)立足整体,提升综合素质
初中数学是在基础数学概念之上的更进一步学习,课程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深层次学习能起到铺垫作用,因此教师更需要掌握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逻辑概念。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设计规划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整体,重点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吸收新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由于单元教学是由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因此合理划分单元内容是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开始,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是选择单元内容的关键决策人,在做好这一步时,教师需要熟悉课程标准、授课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最终选定单元内容,围绕整体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
1. 以知识内容为主线,串联原有大单元内的自然单元
【设计实例】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和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可以整合设计成一个大单元,两章内容整合为“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家族”“探析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特征”“研判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家族”可分2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组成元素,学生会辨认平行四边形,分清边、角、对角线;第二课时,逐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所有家族成员:矩形、菱形、正方形,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1),理解它们的定义。
第二大板块“探析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特征”,分3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平行四边形关于边、角、对角线方面的性质,并总结探究的思路历程;第二课时,在教师引导下类比探究矩形和菱形在边、角、对角线方面的性质;第三课时,学生结合前两课时自主探究正方形性质。
第三大板块“研判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分为4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并总结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思维方法;第二课时,探索矩形的判定;第三课时,探索菱形的判定;第四课时,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最后,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大单元总结回顾,形成平行四边形家族学习与研究的大框架。
因此,在选择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贯通上下,对原有单元进行重新组合,也可以立足整体按照数学核心素养的洛基概念,构建网络庞大的线性知识单元。
2. 用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明确教学方法重新排列组合
如类比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家族特性和判定时,类比思想贯穿其中;研究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时,均可类比三角形的研究路径:概念—性质—判定—应用,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整个平面几何知识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规律(见图2);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类比等式性质及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探得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解法,这些都是数学知识的联系性与整体性的体现。
(二)明确目标,教学有目的
编制单元时明确目标是关键,在按照某一主题划分新的单元之后,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工作,也是后续制订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具体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的编制;第二,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后课时教学目标的编制。关于单元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师要明确要点,确定目标并不是将各个自然单元的独立课时的知识内容相加,使多个教学目标叠在一起,也不是秉持不变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每堂课达到统一要求。单元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学要素,然后再分布设计、确定要素,让教学有目的性。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多个单元相互串联,最终导向整体,起重要的引导和统领作用。关于单元目标分解后的课时教学目标编制,在设计时,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分层次有序分解,落实到各个课时以制定每个课时的目标。在编制时要严格界定课时内的每个子知识点范围,具体安排每个课时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把握重点,达到从技能知识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大单元目标预设:
平行四边形家族大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定义:经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形成过程,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边、角、对角线等组成元素,了解四边形不稳定性;
(2)理解性质与判定:经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探究过程,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几何图形的论证和计算等问题,会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邊形;
(3)掌握几何图形研究方法:形成几何图形的研究套路:概念—性质(判定)—特例(概念—性质—判定),积累从一般到特殊,从观察、实验、猜测到验证的思维方式,发展数学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探究,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数学追求严谨、统一、系统的理性精神,培养批判质疑和勇敢创新的品质。
大单元目标下,板块一“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家族”第2课时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
(1)经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发现过程,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积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2)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积累研究图形定义的思维经验;(3)会辨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体会定义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整合内容,构建数学体系
划分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之后,第三步要做的就是将目标转化为行动,也就是整合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案,构建数学体系。传统教学方案是教师按照知识内容进行规划的,虽然具有针对性,但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的吸收。单元教学方案要求教师基于前期分析,熟练把握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从整体考虑,几乎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都不同,但其核心应该是一致的。为了构建教学体系,教学方案应当将内容结构化、逻辑化,突出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素养。
如平行四边形大单元学习,它承接七年级直线(相交线、平行线等)和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知识,也为九年级圆的进一步学习奠基。因此学习平行四边形大单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回顾三角形的研究过程:概念—性质(判定)—特例(概念—性质—判定),为平行四边形大家族的学习提供方案和路径。第二阶段,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家族成员(矩形、菱形、正方形),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性质及判定,并能结合三角形知识加以推理论证。第三阶段,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复习总结,整体建构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框架。利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案设计,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感悟几何图形研究之道,形成用几何眼光看待图形世界,用几何思维分析图形世界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 基于实践后的教学反思
(一)划分单元要注重内容整体性
在单元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布知识点,也要注意内容的整体性。教师对单元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有充分的把握,从整体视角规划内容,做好备课工作。教师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知识,比方,认识函数单元,就要将本单元看作整体,从函数相关要素着手,从学生已知知识导入,先明确概念,再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抽象素养在单元教学中的渗透。
(二)单元教学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单元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渗透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进行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明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增加不同层次的提问环节,促使人人参与数学课堂。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认真观察和评价,便于接下来的教学。在单元教学中,难免会接触到之前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与新知识的联系,方便接下来更深层次的探索。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教师应当明确教学要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贯穿课堂的“三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前,学生自主预习单元内容,教师也应对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体应是学生,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思考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建构者和反思者,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秋月.基于核心素养的整式乘除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9.
[2]吕学峰.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函数主题教学的行动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9.
[3]李永婷.单元知识结构整体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潘利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