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雅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中小学相继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多媒体教室数量,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多媒体校园网络环境,是网络时代校园基础建设和当前教学管理的基础。发展教育信息化,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培养具有网络意识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因此,科学文明的使用校园网络,将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对国家素质教育基本方针政策的落实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关键意义。
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好,教育投入高,学校的网络资源配置就相对先进,学校生活中,教师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信息化资源利用率就高;反之有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一些网络硬件设备就比较陈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时出现人均不足一台的现状,部分地区的网络普及程度仍较低。
虽然大多数中小学校增添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数量逐年上升,但有些学校的计算机不做教学使用,或出现部分传统教师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学校学生每周的计算机课时较少。在教学中,对已建立教学平台的学校出现教学资料缺乏针对性,与实际教学有出入;教师不善于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形式。
学校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根据校园内网络化教学和管理需要,不断提高教职工、学生、甚至家长社会对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认同。但是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会出现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实施,缺失专业人员负责;另一方面会存在校园信息化服务主体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家校合作沟通时忘记对家长宣传校园信息化建设,长时间会导致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产生疑惑,对校园建设感到陌生。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并未专门聘请或培养专业人员来建设网络信息化校园。传统的其他学科教师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和校园信息安全的知识并不完全了解。因此,一旦校园网受到威胁和攻击,校园内的信息资源就会被泄露,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阻碍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此外,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发展和壮大也是当前初中校园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和推进进程中,校园信息化建设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一步,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教学资源的汇总,信息人才和教师队伍的培养,网络技术的熟练操作等多个方面发展。之所以能存在不同地域和城市中校园网络化建设的巨大差距,一方面是当地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也会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些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该地区学校之间的统一领导和规划。
首先学校存在个别校领导和教师对网络和教学关系的认知不够,忽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学校建设带来的有利影响,只看到了网络的负面作用。学校领导缺少对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信息化结合的整体规划、认知和管理;其次是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授,并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走势。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其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难于接受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新型教学设备进行办公和授课,造成了形式化校园网络建设。最后是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技术认知的偏差。一方面学生未受到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操作指导,不重视对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初中生容易在不良网络环境中迷失自我,容易将网络学习和网络游戏相关联,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不良学习习惯。
不少学校虽建立了校园网站,但主要以展示学校风貌为主,在校园网站的首页多是静态图片展示,没有及时对校园内外重要的信息进行更新。因缺少必要的信息网站管理规定,负责网站维护的工作人员也只是简单应付工作。此外网站提供的功能板块比较单一,缺少必要的例如家校沟通,学习辅导等结构化板块。因校园信息主管部门人员管理观念不足,加上学校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在整个校园环境中又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影响正常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进程。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不仅可以增强师生和广大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而且可以提高社会各界和家长群体对学校办学特色的了解和支持,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扩大招生范围。反之,因缺乏对校园信息文化的宣传,社会各界和家长朋友均不了解,也不放心把孩子送进校园。对教师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化教育质量,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反之,则会降低教师们教学的积极性,导致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下降,以及校园网络安全遭受不良影响。
当地政府可根据地方学校办学需要,适当增加对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目前我国初中校园的网络信息化资源配置处于上升阶段,但对比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较少。教育相关部门应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城镇乡地区校园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资源的开发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各地区学生的公平教育现状[1]。
学校增加多方力量投入,保证科学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例如增设电子图书馆,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学计算机,平板电脑等,保证师生在教学中体验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保证学生在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要努力培养软件开发能力,借助校园网,互联网等发挥数据共享等功能,提供给师生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造更多的网络文化财富。学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创办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信息更新与平时课堂教学同步,适当增加课外学习资料,实现课后学习服务、交流、评价等功能,指导学生熟练操作网络教学平台,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2018-2019年教育部先后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求》的文件通知,实施学校信息化计划,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2-3]。学校领导、教师和技术管理人员要职责明确。首先要结合学校整体办学文化,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深入了解学校目前发展现状,冷静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制定全面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全面协调和科学管理学校的发展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和教师要增强网络学习能力,创新研究和思考信息化教学,提出自己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想法。
切实可行的信息化规章制度是当前学校校园建设的关键,有了制度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建设更加美好校园的方向,才能对校园内各种网络行为有约束,例如网站制作方面,网络安全方面,网站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等。在教职工群体中专门成立信息监管小组,便于规章制度的解读和执行,同时负责整个校园网络脉络的管理。特别重要的是在完善的信息化规章制度面前,教师能够更高效率的创新教学研究,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科学信息技术对学习带来的有利影响,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网络信息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管理的基础。
学校应合理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加强学校互联网的建设和宣传。其一要师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的建设工作,其二要让家长了解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意义,通过网络技术,让家长、学校、教师之间建立一种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面对问题要家长和学校合力解决。开展多样化的校园宣传,增加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例如:定期举办学校信息化作品大赛,邀请家长等参观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实时更新校园门户上的动态信息等,不仅能提高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增加学校生活的趣味性,还能在宣传活动中获得有利于校园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校园网络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利用校园网络向师生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上网,提醒学生合理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定期组织师生学习网络范畴内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讨会议,提高各级教师对网络教学的积极认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对一线教师开展针对学科教学的网络应用和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4]。
和谐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学校各种活动的有序开展。维护校园网络安全首先要组建一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学校相关管理人员要明确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合理规划并具体安排每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在队伍中挑选出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人员作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并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学校应定期安排负责人对计算机系统和软件进行维护和检修,定期要组织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增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在出现的技术问题要及时报备,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网络平台功能板块,保持健康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促进高效率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综上,我国初中阶段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一些硬件设备的维护和软件技术的开发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展望未来,距离实现完全的“数字化校园”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随着国家和各级领导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期待未来的初中校园信息化建设会有更加优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