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竞赛平台 培养国贸应用型人才
——以合肥学院为例

2021-01-14 03:31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竞赛学科

周 净

(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0 概念界定与政策文件

近年来我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大体分为国贸研究型人才和国贸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国贸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经济与贸易理论的研究工作,多为综合性重点大学或财经类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层次;国贸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国际贸易实战能力的专门人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正逐步将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至培养国贸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取向[1]。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经济与贸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高校需培养国贸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难点逐渐聚焦于如何有效实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技能并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集中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2];高校应在注重培养学生外贸知识、英语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实习、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实践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3];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结合专业”为基本原则,组织开展学科竞赛[4]等。众多研究表明:国贸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需做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全面优化和协调发展。宏观层面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立足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微观层面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三个目标,满足专业岗位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

然而,目前涉及学科竞赛的研究多偏重于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本文分析学科竞赛的作用,从人才能力培养的角度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科学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未来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 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完整的大学教育包括向内的教育和向外的教育两部分。向内的教育强调大学教育要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和价值观,即立德树人;向外的教育强调大学教育要面向职场,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拥有谋生的能力。应用型高校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兼顾两方面的教育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断跟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顺应地方新经济、新产业、新需求的发展。

为此,近年来合肥学院组织教师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广东商学院等几十所高等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学习,也委托新安人才网对安徽及周边省市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外贸公司等200余家企业对于国贸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企业认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前三位为团队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企业认为当前最需要技能型、复合型的国贸专业人才。

图1 国贸专业企业调研结果1

通过调研也发现,目前国内及安徽省国贸人才培养量大,但应用型、复合型、懂产品、强沟通的贸易人才短缺。特别是掌握现代外贸理论与技能,了解电子、化工、机械、生物、食品等产品知识,且具备优异商务沟通能力的国贸人才最为抢手。企业普遍认为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相关专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如图2所示)

图2 国贸专业企业调研结果2

基于调研结果,合肥学院围绕社会用人需求设置和调整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梳理和反复论证,按照“知识输入导向”向“能力输出导向”转变的思想要求总结出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如图3所示),认为现阶段应用型国贸专业必备六大专业能力,包括贸易环境分析能力、统计与财务分析能力、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国际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运作能力、管理与组织能力,并将人才培养方案聚焦于这六项能力逐层展开。

图3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具体课程模块安排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优化知识结构,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搭建均衡发展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课程内容衔接上依托学科竞赛内容,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注意协调不同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索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实战型”国贸人才,帮助学生达成面向职场实现自己价值的大学教育向外的教育目标。

2 学科竞赛平台在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高校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教育部提出各高校应将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质量工程中。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一方面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学生学习方法改革入手,由“教会学生”转变为“教学生会学”,教学生如何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科竞赛作为面向大学生的带有相关专业性质的知识竞比活动,正是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国贸学科竞赛让学生转向前台演主角,把教师转向后台当配角。教师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点评者。学科竞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竞争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心理素质与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延展和补充第一课堂教学。

2.1 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监控过程、评价结果的过程和能力。通常来说,一个人要做到自主学习既要具备主动学习的心向,即想学;又要知道如何学习,即会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但影响他们在校的成绩,而且对其未来获取职场竞争力的水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5]。

国贸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 学生们很难只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获取专业知识和锻炼应用能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上也对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加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怠倦、抵触的情绪。作为新时代年轻人,他们更渴望通过自我探索去学习新事物。学科竞赛作为高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以比赛的方式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学习时间的超前性和学习内容的拓展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6]。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深度激发他们积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动力,让学生们学会跨专业合作,在竞争中逐步成长。参赛热情高涨说明了学生“想学”的心向,参赛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锻炼了学生“会学”的能力。参加学科竞赛把学生在课堂“坐着学”变成了竞赛活动“做中学”,这是教学改革的“高效一公里”,它让学生们忙起来,课外投入多起来,实现了向学生课外要时间,课内状态明显优化的良性循环,非常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安徽财经大学主办的学科竞赛教师经验交流会上参会教师普遍反映参加国贸学科竞赛点燃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热情,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被动接受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围绕比赛内容挖掘知识点,主动研究探索、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更专注于所学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学科竞赛已然化身为学生喜爱的“自主小乐园”和“学习加油站”。

2.2 学科竞赛锻炼学生核心专业能力

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呈现出极强的牵引效应。参赛对于国贸学生专业知识、核心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成为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的优良载体。

自2016年国贸综合技能大赛开赛开始,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等全省各大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各校认真做好校内选拔赛组织工作,鼓励各参赛团队成员跨专业、跨年级组合,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优势,并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支持。各队伍在国贸专业教师和企业特聘教师指导下,针对参赛产品和市场前景开展实地调研和研讨,精心打磨参展策划书。校级决赛采取产品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各个团队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借助企业赞助,采取现场解说、歌舞表演、情景剧表演、模拟贸易谈判以及现场试用等方式深度挖掘产品卖点,向大家展示各自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各校每支参赛队伍都创意满满,赛场演绎出一场场精彩的商业盛宴。各参赛队从提交产品策划书到PPT展示,充分展现严谨的学习、竞赛态度与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产品推介到模拟贸易谈判的从容应对,展现扎实的英语功底与丰富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省赛和国赛更是要求精益求精,校赛选拔出来的参赛队伍从产品选择、联系生产商、编写策划书到现场展位设计和谈判与成交每个环节都力求尽善尽美。比赛赛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全方位锻炼了同学们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和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等国贸核心专业能力。

2.3 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对于国贸专业学生而言,竞赛不仅是团队合作和挖掘创意的手段,也是他们不出校门对接社会的重要平台。学生在备赛过程中需要全面整合专业知识 ,把课堂所学到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外贸商品知识、外贸谈判技巧、商务礼仪、国际市场营销,商务沟通技巧等模块内容与竞赛要求紧密融合 ,将其充分展现在比赛中。通过比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展示与会展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比赛也给各大高校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平台,让不同院校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比赛取得了好成绩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积极进取的愿望;比赛结果若不尽如人意、遇到挫折和困难同样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看到差距、正视现状,提升逆商,不断完善自我。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参加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显著的。学生通过比赛找准自我定位,锻炼了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能力和职场应变能力,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了专业能力的成长,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3 学科竞赛平台在国贸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3.1 学科竞赛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永恒话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会议上强调:“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7],建设一流的学风是培育一流人才的基础,良好学风是学生成才的基本土壤和重要保证。学风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影响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社会和家庭的影响、高校教育改革、校园文化等。

新媒体时代,“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敌不过学生手机里的花花世界,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科竞赛作为与学生零距离交流的教学平台,让专业教师走入实践教学的一线,通过指导参赛与学生并肩作战,因材施教,及时给予他们有力的专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引领他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作用。

学科竞赛是专业课程学习的综合与拓展,既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求知创新的需求,增强了学生对国贸专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又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组织参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有力带动整体学风的改善。随着学生参与数和获奖人数的不断增多,学校加大竞赛宣传力度,请获奖学生总结经验,树立榜样和典型,校园里竞赛氛围不断增强,示范效应显著提升。

3.2 学科竞赛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和持续成长

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可以作为提升教师科研、教学和实验指导水平的一个重要路径。一方面,比赛可以直观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反映出常规课堂教学时不易发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参赛表现反思教学中忽略和缺失的方向,探索将比赛内容引入专业模块课堂教学中,使课程建设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比赛与企业对接掌握最新用人需求,教师可以不断审视与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跟进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国贸学科竞赛要求参赛队伍对参赛产品的知识掌握度高,介绍充分透彻,对产品主要质量指标的把握正确。合肥学院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进出口贸易操作能力增加了《外贸商品基础》模块。教师结合竞赛要求,尝试将商品学相关课程产品展示的环节直接引入课堂,学生按要求分组进行指定产品的介绍与推荐。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学生必须深入超市、商场、工厂,实地请教导购和销售人员,做足市场调研,再结合书本和网络资源对相关类别商品反复进行比较研究,厘清关键品质指标、分析选购与使用技巧,才能做出合格的小组汇报。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不少同学俨然成为产品行家,能很好把握产品特点和市场行情,为后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打下了良好的产品基础。通过对几届学生的跟踪调研,不少同学在就业面试和入职过程中表现出的丰富商品知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求职竞争力明显提升,入职适应期明显缩短。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将超市变成了课堂,将讲台交给了学生,将满堂灌学习变成了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既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国贸专业能力,又发挥了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馈功能,促使教师将教学改革从“说到”落实为“做到”,促进了教师的持续成长。

3.3 学科竞赛搭建校企合作快车道

企业是高校利用社会资源的第一选择,学科竞赛是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应用型高校对接地方经济的优质平台。竞赛为学生与企业双方提供了契机:学生需要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赞助与支持;企业希望通过学生参赛提升自身知名度并发现新人。学科竞赛拓宽了学生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路径,帮助其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中人的自然过渡。在备赛过程中,即有来自学校的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指导,又有来自企业老师的实践技术的运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具备现场感和参与度,提升了学习效果。赞助企业通过竞赛平台也为自己做足了人才储备和创意储备,提前布局发掘精兵强将,在校招中直接锁定中意人选,满意而归。通过参赛,高校可以结识很多优质企业,丰富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快车道,做实了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平台让学生、学校和企业实现了三赢。

4 依托学科竞赛平台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

合肥学院是在改革中诞生与成长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始终遵循学以致用,以用为本的思想,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实践教学环节,借力学科竞赛平台不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合肥学院参加的国贸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和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前者是国家级学科竞赛活动,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牵头主办,是目前我国对外经贸教育领域最大规模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学科竞赛活动,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现场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性极强的综合实训和创新实践平台。竞赛内容包括参展展位设计与商品陈列、现场国际贸易谈判、出口产品发布会等环节,各参赛队作为出口商以企业名义参赛。比赛对选手的商业策划能力、参展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商务谈判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后者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面向安徽省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初赛由各学校自行开展,比赛环节包括国际贸易展位设计与商品陈列、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各高校通过校赛筛选推荐队伍参加决赛,决赛包含评审各队参展国际贸易商业策划书和国际贸易产品英文发布会现场展示两项,2020年新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策划书展示环节。历年省赛比赛现场热闹非凡,大家通过音乐表演、舞台剧、互动推销等方式各尽所能吸引消费者和评委的目光,围绕产品特性以模拟出口商等身份完成贸易磋商各环节。合肥学院学生近年获得全国高校精英挑战赛“智欣联创杯”国际贸易大赛一、二等奖共3项、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十余项。比赛使学生获得知识结构优化,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等外显提升,又让他们在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培养等方面获得内涵提升,成为合肥学院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优质载体。

纵观参赛历程,合肥学院在获得比赛荣誉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例如学生参与竞赛与原有课程学习计划的矛盾冲突问题。通过近几年参赛发现,从参赛热情来看,大一、大二的学生积极性最高,参与度最广。但是国贸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多在高年级开设,导致低年级学生因为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不足,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在备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匹配度不够的问题。为此,合肥学院在赛前组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邀请往届参赛获奖学生开展参赛经验主题分享,帮助新一届参赛学生做好备赛准备,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实现同学之间的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另一方面,邀请有经验的专业竞赛教师开办专题讲座,就国贸核心专业知识、商务礼仪和参赛经验等进行培训,充分发掘这些热爱学习、愿意钻研的低年级同学和参赛的其他专业同学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发挥学科竞赛的激励作用,形成高低年级学生传帮带、不同专业学生共同成长的积极效应。

教师指导与日常教学的矛盾冲突也是备赛过程面临的问题。由于参赛队员可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教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比赛指导,将线上微信群QQ群实时跟踪讨论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与线下组会讨论相结合,努力做到对参赛任务方向性的宏观把控和对参赛内容具体化的微观指导,既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又保证了参赛的专业水准,为参赛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

5 学科竞赛平台建设的思考

学科竞赛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身体和心理素质、协作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考核。随着各高校对其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参赛队伍越来越多,比赛规模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参赛过程中也暴露出学生与教师参赛积极性不稳定、比赛投入不够持续、企业支持还需加强、参赛效果不显著等多所院校的共性问题[8],各高校还应跟据实际情况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和鼓励师生参赛,努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5.1 重视学科竞赛活动,建立运行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

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竞赛运行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出台竞赛等级认定、竞赛奖励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学生、教师参加各类别竞赛获得不同奖项的奖励方法。对于学生可以明确规定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者可获得实践创新学分,并在学年评优评奖时给予综合评定加分等,以此激发大家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荣誉感,让更多同学受益;对于教师,应完善竞赛奖励制度,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在物质上予以奖励。在职称评定方面适当予以政策倾斜,优先安排竞赛指导教师进修,给予相应工作量补贴,激发其指导学科竞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2 借力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学校知名度与竞争力

应用型高校应建立立体的信息化平台,搭建学科竞赛网站、学科竞赛官方微信群、QQ群、论坛等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科竞赛的相关信息,追踪报道本校学生的参赛和获奖情况,吸引更多同学加入竞赛。各高校可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机制,整合竞赛资源,加大国贸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形成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的学习氛围,打造学校优良学风。学科竞赛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崭露头角的空间,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提高学校和专业的影响力及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有效推动学校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定位,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面引领、示范、孵化效应,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担当和使命。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广阔的实践教学平台,必将有力促进应用型高校的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竞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创新思维竞赛(6)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