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说”看美术的本质

2021-01-14 05:34:07李君黄世玉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律性席勒精力

李君 黄世玉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哲学家,是最初对艺术是游戏说进行提出的人,他说:“世界是火的自我游戏”,“这个宇宙,亦即万物,既非某个神,也非某个人制造出来的,而自古到今都是永久的火焰,在一定的尺度上燃烧,在一定的尺度上熄灭”,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中万物的秩序,都是在或的自我游戏中存在的,都具有火的游戏的特征,艺术也是火的游戏,也可以理解为是“世界”的游戏。当我反复赫拉克利特的那句话——“时间是个玩跳棋的儿童,王权执掌在儿童手中”时,他在阿耳忒弥斯神庙旁的空地里跟孩子们一起抛骰子游戏的场景浮现于眼前时,我觉得这简直是赫拉克利特在进行一种行为艺术吧。

中世纪之前是“世界”的游戏,到了中世纪再也不是“世界”的游戏,它变成了“上帝”的游戏。在基督教中整体而言大千世界及一切万物都有神通广大的上帝在七日内从“无”中创造出来的。是为了凸显上帝的万能和神通广大也代表了意志的自由,这种创造世界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偶然的游戏行为,是无目的可言。中世纪的“游戏说”是为了服务于基督教神学存在的创造观,可以说上帝是游戏的思想主题。这种创造观是基督教“从无到创造有”创造观是跟古希腊的“物质先存”的观点是相反的。中世纪的艺术以基督信仰为中心,一座座的教堂被兴建,无论是教堂的建筑形式的设计,还是建筑空间里的浮雕内容,都是为基督信仰发展的。

在近代,当康德美学把美规定为“无利害的快感”时,艺术可以被理解为人类“自由的游戏”。艺术既不是“世界”的游戏,也不是“上帝”的游戏,而是人类追求自由本质的游戏。

“游戏说”虽然理论基础在康德那里,但却是席勒首先提出来的。席勒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说法,他认为人类过剩的精力导致了文艺也导致了游戏,这是两者能够产生的共同的生理基础。席勒与康德同样对主体自由作出了强调,他们的理论都强调事物的自律性、主体的决定性,在审美经验中对象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体。

后来,斯宾塞也对此说法进行了补充说明。他认为,人类因为有了更多的过剩精力,才有了游戏与艺术的产生,而这两者也正是人类对过剩精力的发泄。斯宾塞认为,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是“游戏”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并不是为了维持生计所必需从事的事情,游戏是为了消耗、发泄掉人体中过剩的精力,在自由的释放此过剩精力的时候,能够获得快感和美感是游戏产生的缘由。

但德国学者谷鲁斯却提出了补充性的看法,他认为过剩精力这一说法说难以解释人类在从事游戏这件事情上所产生的情绪,比如因游戏而焦虑、对游戏的选择对游戏的专注和努力,他还认为游戏也有着一定的实际功利目的,它是为还未发生的生活做练习,它的这种功力目的是隐含的,所以他认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是艺术的本质,虽然他的观点与游戏说不尽相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对人类自由本质的追求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新时代。在现代思想中,游戏说得到了更多哲学家的阐释。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或世界的本性就是游戏。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说”,他认为语言游戏是语言“内部”的活动,与“外部”的对象无关,它是“自主的”。又如伽达默尔提出游戏指的是艺术作品本身存在的一种方式。——这与之前康德、席勒认为的游戏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自由的主观主义倾向是不同的,伽达默尔着眼于游戏本身的存在方式,即游戏说的思想主题从“人性”转向了“存在”,他强调游戏本身是先在于游戏者的,游戏活动本身超出游戏者而成为主宰。也就是艺术家开始寻找艺术的自律性。

艺术中的媒介在寻找自身的自律性,除了绘画、雕塑以外,摄影也是如此,比如新即物主义摄影。

鲍德里亚认为,大众传播的力量影响了现代生产体系的变化,也推向了后现代的拟像社会,而且当代社会是有大众媒介造就了一个仿真社会,“拟像和仿真”事物是大量的类型化导致失去了初始的原真和真实,因此世界变成了拟像化了。拟像化观点也是作为一个后现代文化的标志。

苍鑫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将自己作为当代中国特殊的人文生态背景下的一个独特样本而有效存在。在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割裂与文化母本不清,以及文化殖民后的精神断裂层与文化堰塞湖现象,导致了文化艺术的整体力量单薄、思维跨度狭窄、精神表述含混不清的病理性反应。具体到实际表现上,则出现用知识代替思考、用武断抹灭常识,然而知识储备的越多,其垮塌的危险系数越高。可怕的是,一些人还洋洋自得以为“高峡出平湖”,风景独好。他的行为艺术在另一个角度而言,更像是一种游戏。

结语

在后现代,德里达对“游戏说”提出了是“无底棋盘上的游戏”的说法。他认为要防止秩序包括思想、文化、道德体系的僵化和极权化,并且试图导引出隐喻式游戏精神以及深藏于其中的充满娱乐和行动精神的自由创造原则。

在后现代艺术里,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媒介的传入,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模糊难辨,各种声音涌现在艺术的这场大游戏中。后现代艺术的“游戏说”,也由主题思想为“存在”的追求艺术自律性的现代艺术,转为主题思想为语言的“游戏说”。

猜你喜欢
自律性席勒精力
心理诊所
小读者(2022年14期)2022-11-19 15:02:57
心理诊所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奥秘(2021年10期)2021-11-03 21:54:30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30
艺术自律与人的觉醒
——《艺术自律性研究》评介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
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 2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