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朝,韩同友
(1.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2.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政治认同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其内容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政治认同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亦决定着高中生成长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而政论专题片将国家政策与民众生活结合在一起,把较难理解的理论变为通俗易懂的视听画面,有助于增强高中生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与认同。将其融入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必将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实效。
处于价值多元的时代,意识形态的引领至关重要。政论片是以大众传媒为平台,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论观念,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有较强的理论性、政治性的纪录影片。
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政论片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治性。政论片的主题、内容等方面的选取,均围绕政治话题展开。第二,理论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政论片的内容蕴含较强的理论性,较为抽象,同时又深入浅出,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既有深意又便于理解。第三,思辨性。政论片以评议贯穿,以全面阐释理论方针为根本。基于此,不仅在理论逻辑上需要思辨,更在现实实践中为其提供重要依据。政论片区别于一般纪录片的关键在于“政治性”,直接指向政治认同,是培育政治认同重要资源。
总之,政论片既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政治认同培育的独特资源。
政论片能够作为独特资源融入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引领高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激发政治情感,明确政治态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从而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2.1.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政治引领学生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达到此要求,政治引领必不可少。
政论片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政治色彩,以政治为主题,以传播党、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根本指引,其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高中生正处于迷茫期,需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其走向政治生活的指南针。政论片以通俗易懂方式指引高中生认同党和国家,逐渐形成政治认同。因此,应该将政论片融入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推动“立德树人”落实。
2.1.2 政治认同要求价值引领学生
政治认同作为高中生未来生活的价值追求,影响甚至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新时代后备主力军的高中生,成长为有信仰能担当的现代公民,政治认同素养发展至关重要。高中时期是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通过价值观教育使他们认同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因此,以价值引领学生,发展其政治认同,十分必要。
进入新时代,政论片更加蓬勃发展。例如,《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辉煌中国》等优秀政论片不断涌现,其共同之处在于以引领导向为最终目的。在政论片的价值引领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高中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以达到高中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政论片作为政治传播的方式之一,在传播政治信息,凝聚政治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1 有利于传递政治信息,促进高中生政治社会化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高中生在视觉文化中成长,习惯于通过视觉获取信息,传统的政治信息的传递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高中生的成长发展需要。高中时期是政治社会化的奠基期,亦是政治信仰、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优秀的政论片契合时代的主题,多元的叙事方式与手段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高中生在观看政论片时,可以掌握政治知识,形成政治认知,辨析复杂社会信息,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政治情感。基于此,升华政治情感,形成政治态度,具备能力且愿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这契合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促进其政治社会化。
2.2.2 有利于引导正确舆论,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与引导力
经济全球化促使世界政治文化不断交融,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外来思想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信息2.0时代,新媒体共享、互动等特征更加显著,网络环境下政治传播的主体、内容都是复杂多样的,混杂的舆论在网络间传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带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将政论片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利于增强其吸引力与引导力。
一方面,政论片以视频的形式出现,通俗易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主阵地,将政论片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让政论片传递主流价值观,为新时代正确的舆论发声,这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利于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政论片有巨大的育人价值,对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大有裨益,因此,需要探索融入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具体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是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进行培育的主阵地,要将政论片融入政治认同素养培育,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首先,将政论片作为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政论片内涵丰富且深刻,紧跟时代步伐,彰显主流意识形态。挖掘此资源,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信度。例如,在学习《坚持新发展理念》时,结合政论片《守住绿水青山》,在生动形象的视频中展现对生态文明改革的初心、决心,能够让高中生更加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认同国家的政策,助力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同时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力。
其次,将政论片作为教学内容渗透于其中。思辨性是政论片区别于一般纪录片的鲜明特征。政论片以问题与评议贯穿全过程,既吸引兴趣又层层深入体现主题。例如,《将改革进行到底》以“问与答”的形式,全方位、深层次阐述改革,充分体现其思辨性。而议题式教学是教师给予学生争议性问题,并围绕此开展活动设计,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或生成新问题,培育学生素养。可见,政论片与议题式教学相契合。因此,将政论片与议题式教学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开放、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兴趣。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的学校,无论是显性教育还是隐性教育,对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同时,高中生在学校获得的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将落实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因此,除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融入政论片之外,也应将政论片融入学校活动中。
首先,营造校园政治文化环境。校园政治文化环境是培育高中生的载体,在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学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因此,发挥政论片的政治舆论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环境至关重要。例如,学校通过电子屏幕、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宣传政论片中的内容。同时可以建设关于政论片的校园网络平台,制作既精简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政论片片断,例如:政论片解读版、一分钟了解、动态图等。一方面提升学生对政论片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政治认同培育实效。
其次,开展政论片相关活动。开展政论片相关活动,对培育高中生政治参与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学校可以建立政论片资料库。高中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政治话题,对政论片进行加工,融入自己的理解感受,以微视频、PPT等形式呈现给大家。教师要及时评述、整理,将成果保存在政论片资料库,方便随时查阅。另外,学校可以组建政论片相关的社团、开展政论片相关的演讲比赛、作品展示比赛等。一方面能宣传、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高中生在实践中能够锻炼政治参与能力、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良好家庭教育是政治认同培育的奠基性教育,“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其观念与行为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实施影响深远。”[4]因此,要将政论片融入家庭教育中,提升家长政治认同素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培育政治认同素养。
首先,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一方面,家长要转变“学习是唯一任务”的错误教育观念。高中生政治认同水平不能仅以分数来评估高低,而要注重其政治情感、政治意识、政治行为等是否有改进、提升。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政治认同意识,主动观看政论片,通过观看更加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挥认同榜样作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子女,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意识。
其次,利用好家长学校,构建家校共同体。家长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加强与学校共同交流的频率,家校形成合力,构建共同体,致力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家长可以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学校网站等,查看学校建立的政论片资源库,增加政治知识,提升自身政治认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此方式,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等情况,及时沟通、反馈给学校,增强政治认同培育实效。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多方努力的过程,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形式多样的政论片,促使政治认同素养落地。
首先,要以党和国家为主导营造良好宏观环境。培育政治认同素养需要有和谐、健康的社会大环境,要把政治认同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高中生素养落地。政论片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彰显,以政论片育政治认同,就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的作用。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公平、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生态和谐这样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同时,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统领全局的领导作用。一方面丰富政论片的素材,另一方面为培育政治认同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再次,创作形式多样的政论片。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的助推,政论片创作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喜闻乐见,才能更好地构建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当前“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是传播大趋势,因此,政论片创作不仅要保留之前的长视频,更要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短视频优势。例如,在创作时可以拍摄Vlog,记录当前国家的真实发展,亦可以选用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等融入视频中,使政论片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强政论片的趣味性,吸引高中生观看并尝试制作,在此过程中深化政治认知,升华政治情感,在实践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