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郑州 45119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有效路径,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课程。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教学体制内部的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应与时俱进。但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还在以应试教学模式传授知识的理念,让学生逐渐产生了逆反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高职思政教师必须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核心标志,也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其内在伦理道德体系十分完善,主要内容就是四维八德、五伦五常[1]。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我国新时代发展理念契合度较高。所以,高职思政教学可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丰富思政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精神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显著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感恩心,进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在的家国情怀,始终保持积极阳光的政治面貌[2]。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应在传统文化上不断进行学习创新,坚持加以宣传利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群众精神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文化孕育的母体。因此,是否能够让我国现代文化更具传播力度,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3]。在新时代精神塑造大背景下,学生必须认真摄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坚持思想开放、创新,深入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包容、正义。高职院校教师还需要在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丰富学生内心精神世界,使传统知识文化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其能够更加重视思政课程学习活动[4]。
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为主,有些思政教师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社会责任心。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有60 %的学生希望在毕业以后可以过上休闲的小资生活;有30 %的学生希望在毕业后可以过上白领生活;有7 %的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生活没有任何想法,只有不到3 %的学生愿意创新创业。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下高职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5]。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开始进入入高职校园中,少数学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内心形成了“享乐主义”“唯我主义”,缺乏诚信、亲和、敬业等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思政教师宣传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现在的青年学生出生在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难免过度溺爱,导致了学生内心较为自私自傲、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由于学生道德水平的下降,个人行为也会逐渐偏向于极端,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2013年的复旦投毒事件。在这一桩桩、一件件案件都令人惋惜。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三观不正确,正如现阶段很多博士、硕士导师对少数学生行为十分失望,而失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较差,而是他们没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一些学生在接受国家教育培训后转身移民他国[5]。
高职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理论教育。由于现阶段社会是开放的,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对冲突下,传统道德理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为此,高职思政教师必须大力宣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人伦之道、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珍爱生命等。同时,高职思政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在以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很多高职思政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背诵古文知识上,他们认为中国文学古籍对于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但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效率过低,对于学生而言,很难起到激发作用。针对这种情况,高职思政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文字教学转变成数字化教学,通过视频、图片、解说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我国上下五千年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体系[6]。例如,某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亲自到学生寝室进行专访,询问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实际看法与了解程度,让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并逐一记录学生对于传统的文化的认知程度。在完成相关数据采集后,教师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知识素材,制作专业的传统文化PPT课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少年思想养成的积极意义;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成年人修身道路的指引。对传统文化传承不仅要传承文字理念与思想概念,更是对道德修养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渐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积极主动融入高职思政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文化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属性,但在现阶段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内涵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道德应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体现,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也需要强化对仁义礼智信的践行,锻炼学生生活意志力,塑造学生良好品行,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具体实施方法可以与校外社会公共服务或是社会公益性服务相连接。例如,某高职院思政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传统文化内涵加以实际应用,经学校领导同意,与校外社会责任部门联合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以加学分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对于人间百态更加地了解,让学生脱离舒适的生活圈,在帮助他人克服困难的同时,能够实践传统文化知识。但是,高职思政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保障学生个人安全,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