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珊珊 北京广播电视台
文化类节目不仅丰富了节目的类别,而且拓宽了节目的表现形式,对传播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类节目指的是以文化为节目内核,融合其他节目类型,借助于各种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具有娱乐性、欣赏性、艺术性、审美性的节目。这里的文化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文化,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
1.专题片段式时期
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节目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播出体系,节目多以现场直播的专题晚会、剧场演出为主,当时电视节目主要任务是宣传政治,传播知识,服务人民群众。因此,当时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多以专题片段式节目为创作基础,加以娱乐化的呈现,在娱乐中实现艺术教化于人的作用。如1961 年开办的《文化生活》专栏、1962 年开办的《国际知识》栏目等。“文革”时期,中国的电视屏幕完全被左的文艺所占据,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在此期间受到限制,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2.以栏目为主的是发展时期
国家文化事业百废待兴,为了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电视艺术工作者开始尝试不同的节目样式,各大电视台也逐渐恢复正常播出。广东电视台于1980 年推出《六一有奖智力竞猜》,1997 年7 月11 日,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的余秋雨的《走向21 世纪的中国文化》电视演讲,开始了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先河,为后续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节目模式。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文化类节目以传播知识为基础,在满足大众对知识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节目的娱乐功能。这一时期的文化类节目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节目中没有很好的权衡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导致一些节目一度遭受到观众的冷落。此外,这一时期对文化类节目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展开,学者专家们也相继产生了一些珍贵的研究成果,为接下来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3.按季播出的发展时期
新时期的文化类节目开始采用季播的方式播出,一年播出一季或几季,每季包涵多期节目,呈现出了一批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书画里的中国》等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这些节目将文化因素与电视艺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引领观众从浅层的娱乐消费向深层次的文化消费转变。在节目表现内容上也不再止步于传统文化,书画题材等也逐渐被挖掘,同时表现形式变得多样化,如《书画里的中国》的“真人复现”,这种多种元素的融合表演形式,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也更加贴近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这一时期对文化类节目的研究也迎来了一个高潮,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
回顾近年来热播的文化类节目,无论是央视的大会系列节目,还是地方卫视的英雄系列类节目,其表现的文化内容多以汉字成语、诗词等为主,这类文化因素具备深厚的人文内涵,采取传统的创作观念进行平铺直叙式的呈现,势必会使观众感到单调乏味,因而文化类节目在进行节目定位时,要考虑到观众群体及其接受能力,把握好节目呈现的文化深度,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北京卫视文化类节目《书画里的中国》为例,该节目打破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只限于对某一类文化题材呈现的限制,内容为经典书画名作,同时还有古琴、古书、茶饼等,体现出节目对文化元素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不同的书画作品可以借助电视媒介加以影视化呈现,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画作品,节目的呈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节目邀请的嘉宾根据每期节目的书画作品而定,既有演员、表演艺术家、歌唱家,也有学院派的专家、老师、画家,每位嘉宾对于书画作品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书画呈现出来的内容、展现形式也是各有所异。
此外,《书画里的中国》不仅邀请的嘉宾来自不同领域,节目所涉及的作品也呈现不同年代的特色,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展现出历史中的传承、延续,特别是在节目中运用了数字绘景、真人复现等全新的技术,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当时作者创作的初衷、感受画作年代下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给予受众以启迪、思考,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宽度。
文化类节目作为近年来荧屏热播的节目,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朗读者》用访谈、朗读、解析等方式,通过情感的串联,将人与文本联系起来,嘉宾朗读的文本涉及书信、诗歌、散文等多种文本,表达的情感有亲情、友情和爱情,在访谈环节主持人对嘉宾的访谈意在挖掘背后的故事,为嘉宾的朗读创造一个情感的铺垫。舞台背景音乐的伴奏,背景墙的视觉场景等使观众沉浸在嘉宾的朗读之中。作为竞技类节目的代表,《中国诗词大会》等也在寻找自己独特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差异化的发展。《中国诗词大会》在文化元素层面,除表现的文化题材不一样以外,节目选取的诗词难易度适中,形成一定的梯度,嘉宾对于诗词充满激情活力的朗读,让观众体会到诗词的意境。在竞技环节,选手比拼,观众参与等都具备了节目自身的特色,百人团选手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多次登上舞台,争取资格。因此,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没有绝对的失败者,观众通过微信等形式参与同步答题,也有机会成为百人团选手中的一员。
文化类节目如果没有良好的宣传推广渠道,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是不能被观众群体知晓的,很快就会被大量的新开播的各种节目所淹没,这就使得文化类节目要注重创意策划与内容制作,并对节目后期的宣传推广有足够的重视。《书画里的中国》目前在北京卫视周五的黄金时段播出,同时还采用线上微博、微信、抖音等方式进行传播,促使节目达到收视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地推送与节目录制相关的信息,让观众更加方便的、快捷的获取与节目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曝光度。特别是在微信平台,通过观众号向用户推送微信消息,如在首播阶段进行了倒计时宣传策划,这样增加了观众与节目的约会意识。在节目播出期间以外的时段,也会根据与节目有关的社会事件推送节目的相关内容,在《书画里的中国》播出期间,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客户端北京时间也正式上线了节目版块,观众可以在北京时间APP 上观看整期节目以及精彩视频集锦,此外还可以在评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这样使观众能够近距离参与节目,加强了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有益于节目的推广宣传。在线下推广上,节目组在节目录制地北京艺术博物馆进行了一场慢直播,包括北京时间、快手、抖音、微博、一直播、哔哩哔哩六大平台同步呈现。此外,2017 年北京艺术博物馆闭馆维修,这也是其闭馆四年后的首次亮相,在这次直播中观看量达到了千万。这一次直播“圈粉”无数,成功的为节目开播起到了预热的作用。
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之下,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文化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本文通过探讨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元素、发展规律期望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