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
实施舆论监督,通过曝光社会不良现象和行为引发大众关注和点评,能够达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的。在民众批评指责下,人们的行为将得到约束,正确思想价值观也将得到逐步树立,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对正面社会现象和行为进行宣传,如宣传党的方针路线、社会发展主旋律等,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力量得到凝聚,使党心和民心保持同频共振,为社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1]。尽管采取了不同手段,但舆论监督与新闻宣传拥有统一目的,均应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使社会现象和行为得到反映。如果出现失实情况,则容易引发负面效应。
就目前来看,部分新闻媒体在宣传内容策划上流于形式,未能做到精准宣传应对安全风险的正确心态和科学措施,使群众始终处于恐慌和焦虑心态[2]。如高温天气下一私家车发生自燃,某媒体记者就事论事,只报道事件本身,却对广大私家车主如何进行汽车保养、检查、逃生等安全防范措施一概不提,使得宣传工作单一缺乏力度。因此,面对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要求群众屏蔽不良消息、及时辟谣之外,更要向群众传播正确处理方式,从而确保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不会脱节。
如果媒体记者在应急新闻报道中未能对敏感信息进行全面排查,使得反馈的信息不全面,则容易导致不实信息在舆论场中发酵,造成部分群众对事件真相提出质疑,对事件后果和处置方式进行过激判断。如应急管理部门对辖区危化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一媒体记者为了新闻噱头,将查处的问题放大化,把企业说得一无是处。实际上专家在反馈问题的同时,对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给予了肯定。成熟的媒体记者就把握住了这一点,结果同样的新闻报道,前者新闻内容片面、断章取义,后者报道层次分明、客观全面。追根究底,是由于记者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不足,使得媒体在正面宣传中陷入被动。
在应急报道中,由于安全事件发生原因复杂、形势多变,容易衍生出各种新问题、新状况,导致民众猜忌心不断加强,造成舆论危机产生。媒体记者运用正面宣传化解危机,不仅需要做到及时回应民众,还要保证回应内容真实、有力,才能使舆论监督向着理性方向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爆发期间,主流媒体记者在解答各种疫情防控疑问,始终坚持同步进行谣言证伪,促使民众能够一直对防疫工作保持信心,对各种信息保持警惕。在疫情信息公开化背景下,媒体记者也及时回应了民众对一些问题的质疑。然而在舆情风暴中,部分媒体记者显然职业素养不足,应对舆情时只在最初对事件进行评判或表态,不关注群众反响,后续也未能做到跟踪监督,使得新闻报道成为部门信息公开方式之一,未能从群众角度进行真相深挖和发展监督。对于公众来讲,后续只能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各种途径获得想要的信息,将网络当成是表达情绪和传递要求的途径,继而造成舆论危机的产生。采取该种报道策略,在舆论酝酿的最初将新闻正面宣传定位为“做给别人看”,未能及时遏制舆论危机的产生,反而放任其发展,将给安全应急管理埋下更大危机[3]。
在开展正面宣传工作时,媒体记者还应明确目标,以便正确运用舆论监督进行新闻报道。具体来讲,就是要以凝聚群众共识、培育理性态度和稳定社会秩序角度进行宣传报道,促使安全事件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处置,使民众理解和支持事件应对方式。舆论的形成来自社会情绪,表达了多数人的好恶,体现了人心向背,而并非是取决于谣言的多少[4]。
面对安全事件,民众常常将焦点放在追责方面。而开展正面宣传工作并非完全只进行正面报道,也需要找准问题处理和追责间的平衡点,在大方向传播正能量的同时,通过客观剖析问题引导民众理性思考,促使社会形成良好舆论环境。在新闻报道中,媒体记者还应切实维护民众利益,配合舆论督促相关部门回应关系民众根本利益的问题,通过快速调查、动作和宣传对事实真相进行全面掌握,使谣言得到迅速破除。在把握追责的局部问题时,还要从全局高度分析如何预防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将民众关注焦点导向如何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融媒体时代,公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给一些别有用心媒体制造迎合公众情绪的谣言提供了机会。在正面宣传中,还应通过舆论监督及时发现舆论危机产生苗头,通过打好组合应对各种谣言,从而使社会正常秩序得到维护。结合这一目标,媒体记者还应学会收集和研判舆情,结合研判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在新闻报道策划上,要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角度开展工作,加强对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的运用,引导群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通过辩论、分析发现谣言逻辑错误,在扩大新闻传播覆盖率的同时,通过增加网络正面信息对负面信息进行抵制,继而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在安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急报道都应当穿插科普宣传,使舆论得到较好引导。在事件爆发之处,可以见缝插针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如煤矿开采引发地震事件一经报道容易引发混乱,还应通过舆论监督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完成专家交流平台的搭建,针对事件进行专业解说和沟通交流,通过权威解答分析地震影响,避免引发社会恐慌。在舆论发酵阶段,还应在正面宣传中加强正确善恶观的传播。如针对“某某猝死”事件,由于民众对“过劳”问题拥有同感,引发了民众共鸣,甚至出现了一些非理性声音。媒体记者应对这一事件,还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应从过劳、熬夜等问题着手,分析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给身体带来的损伤,引导民众客观认识引发事件的复杂原因,从而使舆论得到正确引导。
运用舆论监督,需要将正面宣传与批判结合在一起,使民众认识得到深化的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在“某奶粉”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爆发期间,部分媒体未能做到宣传与批判相结合,一边倒的进行批判,对国产奶粉都掺有毒制剂的谣言置之不理,最终引发了舆论危机,使国家食品卫生安全部门的工作遭到了质疑,造成后续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国产奶粉缺乏信任,给奶粉市场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正面宣传中,媒体记者还应通过接地气的宣传卫生知识,指导民众客观看待公共安全事件,得到紧张情绪的正确释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媒体记者做到确保群众始终知道党和政府“做什么”,可以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使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各项举措获得群众的一致支持。在网络时代,媒体记者应坚守原则和立场,对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工作进行平衡,对负面信息、问题不回避,通过及时披露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保证民众信服,才能使民众和相关部门配合记者开展调查工作,使信息经过正面取证后保证真实可信。从实际出发,巧妙引导群众全面分析和理性判断,使群众思想通过媒体得到传达,能够确保不良社会问题和行为得到监督指导。
针对安全事件,如果只任由网络媒体对负面、黑暗的信息进行传播,同样是对社会发展情况的不真实反映。而有的情况下,单纯由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提供的真实也并不完全。因此媒体记者在运用舆论监督进行正面宣传时,还应在媒体矩阵中加强报道策划和新闻宣传,使各种媒体联络渠道保持畅通,促使多元主体参与到舆论引导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河北廊坊永清发生地震的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由于周围地区震感强烈,甚至引发了民众恐慌,出现“逃离”现象。面对这一情况,媒体记者除了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对事件全过程进行梳理,联合专家、学者表达正确立场,进行理性发声,也通过微博、官方网站等途径对地震和相关防震减灾的知识进行宣传,并对各种谣言进行回应,使得舆论得到了快速平息。所以,借助各媒体平台进行突发安全事件报道,利用媒体不同优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宣传引导,能够使媒体形成合力,形成畅通传播链。通过准确传递信息保证公众掌握事件发展动态,保证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总之,媒体记者担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舆论监督使命,应懂得如何处理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关系,把握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工作的开展原则,做到合理通过新闻报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