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新闻传播模式的构建

2021-01-14 00:44孙欣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临沂日报社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传统媒体受众

孙欣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临沂日报社)

当下学术界并未对互联网新闻的概念做出确切定义,这一概念一般是指经由新闻单位或商业媒体制作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传播,由受众经手机、电脑等个人终端查看的新闻信息。相较于传统新闻,互联网新闻在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上,并没有质的变化。但信息的丰富程度和信息趣味性较传统媒体有大幅提升,传播范围也大幅扩大,互联网新闻已经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

一、互联网新闻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

互联网进入我国的早期,媒体行业并未对这一媒介予以过多关注,但随着国家对大型综合网站的愈加重视,腾讯、新浪等互联网新闻网站崛起,带动互联网新闻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2003年是我国互联网新闻发展的一个节点,这一年,博客、SNS等带有社交性质的互联网新闻平台崛起,掀开了移动互联新闻时代大幕。2010年,我国互联网新闻领域迎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很多传统新闻媒体纷纷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新闻平台,新闻用户不单是新闻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也可以是制造者,我国融媒体时代正式到来。而随着互联网与媒体领域的进一步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划分已不明显。各大传统媒体平台也纷纷转变阵地,将过往经验优势投入到互联网中,这些“正规军”的涌入,使得互联网新闻的制作、传播越来越趋正规,新闻的社会监督功能以互联网为载体,重新焕发生机。

二、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优势及不足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于新闻的内容范围大幅扩张。新闻的取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文字、视频采访所见,由于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新闻内容的补充中来,使得新闻素材更为丰富,展开新闻追踪报道的成本大幅降低。这使得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新闻媒体更容易和其他媒体拉开差距。其次在于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有更广阔的空间对新闻主线进行延伸、对新闻素材进行拓展、对新闻主旨进行升华。而新闻传播的实时性,也使得爆点新闻极易诞生,新闻传播的范围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惊人的程度。最后在于新闻制作角度的多元化,这也是新闻素材大幅扩大后的必然结果,使得受众能有更多细分领域对新闻进行选择。这也使得新闻媒体能够有更多角度去把握受众情绪,增大用户粘度。而互联网对信息传播速度的大幅加速,也使得假新闻充塞互联网平台,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这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以使得互联网新闻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互联网新闻传播模式构建的实践建议

(一)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以道德操守

互联网新闻作为当下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应当肩负起弘扬社会正气的使命,主流媒体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互联网只具有工具属性,其作用在于对素材收集、渠道扩展、新闻制作体系的放大及创新,相较于过往的新闻传播状况,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发生。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流量,使得各类循着“热点”的花边媒体应运而生,但这类媒体,从来不该是互联网新闻的主流。新闻作为社会舆情的“照妖镜”,一方面对社会现状进行着反映,另一方面新闻本身的主体内容也可作为社会风气是否向上的晴雨表。尤其在我国进入新发展时期的当下,新闻媒体更应以互联网为渠道,弘扬社会正能量,扶正攘邪,固本抑末,以期着眼于长远,为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作出正向贡献。

与此同时,互联网新闻制作者还应坚守自身的道德素养。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应以审慎态度进行播报,不应以情绪化的文字,调动受众情绪,以此来获得流量,这并不益于事件的解决,而应面向事件的良好解决,利用媒体人的信息优势和行业经验,给予自身的理性看法和解决意见。不仅仅因为这样的解读方式会带来正向的社会效益,更因为冷静地反映社会现实,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新闻媒体想要长远发展的立身之本。除此之外,互联网新闻的制作与传播,应以舆论导向作为基本考量。过于追求“奇”“险”“诞”的新闻媒体,难以有长久的生命周期。通过调动受众欲望为自身带来流量的新闻媒体,是社会发展的毒瘤,同时也限制了自身发展的格局,难以持续发展壮大。

(二)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

实践过程中,互联网新闻传播模式的构建还应注重与受众展开充分的互动。不同于传统新闻模式下的信息接收者角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推进,新闻媒体与受众间不再存在明显的信息隔阂,信息差接近于无。这导致除一手报道外,新闻领域从业者的信息优势几乎被消解殆尽。这一背景下,在构建互联网新闻传播体系过程中,新闻媒体应将“互动”作为一大核心,人人皆可发声的情况下,互联网新闻的评论区应当得到重视。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一方面能更好把握受众的爱好偏向,另一方面也能吸纳建议,对新闻体裁进行有效改进。

由于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无形、无边、无限特性,这导致互联网平台传播的内容难以受到监管,同时由于发表言论脱离真实的道德场景,人性的善与恶、真与假都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上得到无限制的放大。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主流力量,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公诉人”的作用。互联网时代下,这也同样应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但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是,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媒体的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事实上,当下的互联网言论乱象,一定程度上是由新闻媒体缺职造成的。为此,新闻媒体应跳出传统媒体时期的窠臼,更多将目光瞄准传统媒体时代不曾出现的主流内容——民生。互联网时代下,民众成了发声的主流,各类来自于普通民众中的自媒体平台,及各类论坛、贴吧,所发出的集体声音,是任何主流媒体都无法相提并论的。互联网时代要求新闻媒体在原本的信息获取路径外,做出进一步的信息下沉,以便做到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讲述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带来的新闻传播速率提升,导致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大为提升。由于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受众会优先选择新闻发生时间与阅读时间接近的新闻。这对新闻媒体两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是新闻的制作效率。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时间变得十分宝贵。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对自身的新闻界面进行优化,将性质、背景类似的新闻放在一个栏目下,并让新闻界面变得尽可能简洁,使得受众能够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自身想要的信息。直白简明成了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一大利器,为此新闻制作过程中,新闻编辑应对素材迅速进行定性,判别其是否合乎自身受众的阅读期待,并将新闻发生的客观事实用尽可能直白的语言予以概述,以此节约受众时间。新闻编辑人员应当注意的是,互联网带来的媒体数量爆炸性增长,使得新闻受众和新闻媒体的地位早已发生逆转,受众有太多选择可以作为信息获取来源,如何在不可计数的竞争者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受众订阅呢?核心便在于,对受众时间的节约。以尽可能简明的语言,阐述新闻发生的客观事实,让受众用最小的代价,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件、事件因何原因发生、事件将走向何方,便完成了新闻媒体的核心任务,也将为尽可能多的受众所接纳和喜爱。

其次是新闻媒体应注重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以此达到互联网新闻最大的传播效果。这类创新包含三个层次,内容解读、制作方式、传播方式。内容解读是新闻制作的第一步,当下互联网领域,新闻的同质化严重。如同一片草原中生长的无数绿草,受众会选择哪一根,全凭草的大小或运气。为减少这一尴尬,除提升发稿速度、扩大传播路径等之外,更应以内容本身为切入点。内容解读上的创新可从时间、空间两条脉络,进行解读视野的延伸、解读观念的变换。例如,以内蒙古的草原沙漠化情况为例,进行内容解读时可首先从由古至今的草原荒漠变化情况展开叙述,尤其着眼于近些年来的植树去沙活动。与此同时,还可从空间着眼,阐述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各地的草原沙漠化情况,以此将时下发生的热点议题放在宽广的时间、空间背景下,展开自身的独有选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事件解读的独有角度,以此对受众形成持续的独到吸引。而在制作方式上,除传统的文字版本外,还应以视频版、图片版的传播形式,满足受众在不同的时间允许程度下的信息获取需求。其中文字版是基本的信息传播方式,图片版和视频版则是对文字版内容的浓缩和立体。实际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可以以制作“新闻卡片”的形式,将事件的核心要素进行浓缩并予以阐明,同时借助朋友圈、微博等渠道进行传播,以便为没有时间浏览新闻的受众提供最基本高效的信息获取渠道。为有时间开展更多信息获取的人群提供新颖的信息获取体验,并可借助二维码等形式,跳转到文字版及视频版的新闻内容,以阶段式的信息分布,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在传播方式上,互联网新闻的传播通常借助各主要社交平台,以节气图、节日、星座等兼具恒久性和社交性的要素为载体,传播当日的新闻热点内容,设计为图片的形式,辅以推广传播的有关活动,在短时间内,实现品质新闻的爆炸传播。

四、结语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新闻工作者和受众间的信息差界限逐渐模糊。为此应从坚守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以新闻报道讲述民众生活、构建立体的新闻传播体系三个层面出发,秉持新闻报道的客观视角,更好讲述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故事,以期为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雪中放牧新风景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