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俊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是举世闻名的茶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紫砂壶之所以如此出名,并且备受好评,就是因为它卓越的性能,以及独特的艺术性。紫砂壶的性能不用赘述,爱壶之人都能如数家珍,比如双气孔结构可以吸附茶分子、紫砂泥质中含有铁离子等对身体有好处,经常泡养紫砂壶,光泽温润、历久弥新等等。同时紫砂壶还有着精致美观的造型和深厚的内涵气质,所以紫砂壶被公认为茶具之首,备受人们的追捧。
作为一张代表宜兴的文化名片,紫砂壶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非常追求造型的体现和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视觉印象是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因此,紫砂壶的造型显得尤为重要。小小的一把紫砂壶,只有方寸之大,如何在如此有限的壶面上进行造型设计,使得作品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并成为一件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这是紫砂壶自诞生开始就横亘在紫砂艺人面前的严峻话题。于是在紫砂壶的发展之路上,艺人们努力创新突破,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无限的艺术创作,各种文化元素都被融进紫砂壶中,越来越多的装饰技艺将紫砂壶的造型诠释得深刻、有味道。
紫砂壶《牛盖提梁壶》充分运用了线条的变化张力和紫砂装饰工艺的美化效果,在紫砂器表面进行装饰,使得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气质内涵更加突出。在这件作品中采用贴花和铺砂装饰工艺,并且紫砂壶中还有着竹元素的创作,这使得紫砂壶的造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艺术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竹,在艺术创作中是最常见的题材,国画、诗书中我们都常常可以看到它的影子。竹子的身姿挺拔修长,四季常青,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始终岿然不动,颇有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气势,因此,竹有着君子的美誉,更是被无数文人喜爱。清朝的郑板桥就是一位竹痴,他留下了“举世爱栽花,老夫爱栽竹”的名言,以及那首名垂千古的《竹石》。郑板桥欣赏竹,是因为他自己的人生成长就像那株长在石头缝里的竹子一般,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依然可以顽强地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衍变后,竹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作者将竹元素引入到紫砂壶的造型中,更是为壶增色不少。仔细看《牛盖竹提梁》,是一款美观而又典型的提梁款式,周正匀称的方形提梁,挺括饱满的壶身,沉稳有力的圈足,从上到下,线条走向清晰明了,各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完美。就一把紫砂壶而言,它的工艺性体现在造型的设计与制作上,艺术性则体现在造型最终呈现的美感与视觉效果。
《牛盖竹提梁》造型最大的三个特点就是“牛盖”、“竹”、“提梁”,作者以竹为设计元素,将壶嘴设计为竹节造型,并在壶身上贴塑竹叶,竹叶翩跹,古韵古香,非常有韵味。壶盖是经典的牛盖造型,非常形象生动。提梁是经典的田园造型,造型优美,拿捏称手。整壶在设计上将竹子和提梁、牛盖结合在一起,使得造型设计上颇具新意,还有一股浓浓的超然情怀。
《牛盖竹提梁》采用全手工制作,胎体匀平坚巧,整体造型简约大方。壶面上的装饰分为两种,一是贴花,二是铺砂。贴花是紫砂壶常用的一种装饰工艺,多数是用在花货中,可以增加作品的观赏性。铺砂,或称嵌砂、点砂,使紫砂壶胎的肌理效果更加丰富,珠粒隐现、光闪夺目,又称为桂花砂、雪华砂。
铺砂工艺一般是将烧制颜色比较亮的紫砂泥通过铺、嵌、点均匀地洒在颜色比较沉郁的紫砂泥上面。这样两种颜色相互映衬,可以起到使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在《牛盖竹提梁》中,壶体采用紫泥制作,颜色偏暗紫,铺砂选用了段泥,段泥烧制后可以呈现金黄的色泽,一明一暗,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格外绚丽浪漫。
总 结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紫砂壶的发展十分迅速,时至今日,紫砂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使得紫砂事业更加兴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传统艺术的保护和发扬,这也间接促进紫砂壶艺的可持续发展。紫砂的造型工艺对紫砂壶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要求紫砂艺人有着一定的文化素养,还需要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紫砂艺术而言,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远大,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