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领域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构建方法的系统评价

2021-01-14 03:37夏丽莉宋永霞洪静芳
护理学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研究者智能手机癌症

夏丽莉,宋永霞,洪静芳,2

(1.安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2.安徽省护理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230601)

癌症是引起全球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癌症患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第三方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因实用性、可及性、实时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干预项目应运而生[3],研究指出,通过智能手机APP 实施干预有效满足癌症患者需求[4],改善治疗依从性[5],是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6]。 移动健康证据审查小组在移动健康证据报告与评估清单中强调,智能手机APP 构建方法的严谨性直接影响干预效果及研究结论的真实与准确性[7]。 而当下APP 的构建过程较少报道,构建方法较为主观,随着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数量逐年增多,运用逐渐广泛,这一问题亟需解决[8]。Stoyanov 等专家指出健康类智能手机APP 的构建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并对其功能、设计及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 但是具体的构建方法未提出[8]。 有研究者对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病的智能手机APP 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综述[9-10],但如何采取科学研究步骤论证及规范构建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仍缺乏明确的循证依据[11],构建方法的规范性亟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描述分析并总结各研究的构建方法, 以期为今后构建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原始研究;(2)智能手机APP由研究者所在的团队构建,并详细阐述了构建流程、方法的研究;(3)研究对象≥18 岁并且是癌症患者。

1.1.2 排除标准 (1)使用智能手机短信、电话等其他功能作为干预方式的研究;(2)仅有摘要而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3)重复发表的文献;(4)未发表的灰色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获取智能手机领域APP 构建方法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限均限定为建库至2019 年12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Cancer、Tumor、Mobile APP*、Smartphone APP*、Mhealth、E-health,中文检索词包括:癌症、肿瘤、手机APP、手机应用程序、手机软件、移动医疗、移动健康、移动管理、移动教育。 检索采取主题词和同义检索词两者相结合,并追溯文献、综述和相关系统评价的参考文献保证查全率。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文献筛选和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当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 名研究者进行独立判断。文献初步筛选借助NoteExpress 工具,进行查重。 然后研究者阅读文章标题、摘要及根据纳排标准获取最终纳入文献。 资料提取的内容包括:智能手机APP 名称、国家、癌症类型、构建方法、智能手机APP 功能及模块内容进行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2 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完成,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标准(2017)[12]进行质量评价,类实验研究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类实验研究评价标准(2017)进行质量评价[13],质性研究采用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评价标准(2017)进行质量评价[14]。 2 名研究者独立评价后经讨论得出统一意见,若意见分歧则咨询第3 名研究者进行评价直至达到一致结论。

1.5 资料分析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的科学方法,实质是对文献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适用于一切可以记录、保存并且有价值的研究[15]。 研究者对纳入研究反复阅读,采用分析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常用的构建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数据库查重后得到文献2 496 篇,最终纳入13 个研究[16-28],其中国内仅2 个研究[23,28]。涉及的癌症包括乳腺癌、肺癌、头颈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及胰腺癌。 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图见图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文献质量评价结果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详见表1。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和表3。 其中6 个研究为质性研究[17-20,23-24],3个 前 后 对 照 研 究[25-26,28],1 个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研 究[16]和3 个混合性研究[21-22,27],3 个混合性研究均包括前后对照研究和质性研究。1 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结果:条目“研究结局盲法评价”中评价为“不清楚”,其余条目均评价为“是”。

图1 文献检索及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续表1

表2 类实验研究质量评价

表3 质性研究质量评价

2.3 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的构建方法 癌症领域移动医疗APP 构建的总体步骤是以科研人员为核心,以癌症患者需求为导向,明确功能定位,研究人员与医护专业人员、 专家和技术开发人员紧密配合设计研发并进行检验的过程。

2.3.1 构建前充分评估患者需求 智能手机APP构建前,充分评估并确定用户需求。评估对象多同时针对患者、专家、技术开发人员进行。 同时基于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基于患者,常采用的是文献回顾[19,23,26,28]、焦点小组访谈[16,24]及个人访谈法[17,20-22,25]。韩娜等[28]首先基于文献回顾, 评估乳腺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构建出包含自动提醒、健康贴士、内容待办、康复指导、问答随访、康复记录及健康联盟多模块的智能手机APP。 焦点小组法与其他数据收集方法相比, 具有滚雪球效应, 结构灵活、速度快等优势,是获得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31]。 Vogel 等[16]研究围绕智能手机APP 内容、设计及功能模块,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该APP 的基因遗传咨询、癌症遗传学及自我保健等模块内容进行讨论,并开发出基因咨询、基因检测、基因与个人健康、自我照顾及预约咨询等模块的智能手机APP。 Weaver 等[26]研究基于淋巴水肿自我护理模型,结合访谈,评估患者需求,指导构建乳腺癌患者康复指导APP。 指导患者进行症状自我管理并通过个人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患者使用体验,根据患者反馈对APP 进行优化。

基于专家与技术开发人员, 常采用的是访谈法及专家评审。 研究[17,20-22,25,27]基于评估用户需求的目的对专家进行访谈。 Gustavell 等[27]基于术后常见症状及需求对专家进行访谈, 患者进行每日症状评估和获得自我护理建议, 并且通过该程序与临床护士进行实时交互,满足胰腺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启发式评估法是专家评审法的一种,是基于专家构建智能手机APP 的一种测评手段。 工程师等软件开发专家根据自身专业经验,提出对APP 界面及交互等的意见。该方法适用于智能APP 开发的前中期[29]。Mirkovic等[20]运用启发式评估法,充分纳入专家对智能手机APP 设计、内容及功能意见,构建癌症患者症状自我管理工具。 Duman-Lubberding 等[17]采用认知走查法开发智能手机APP, 认知走查法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 用来评估网页的标题等导航功能组件的可用性的方法,专家完成相应的任务测试后,对这一过程进行一部分说明[30]。 在Duman-Lubberding 等[17]研究中是指研究者通过分析专家心理加工过程来评价界面,用于界面设计初期。

2.3.2 明确智能手机APP 的功能定位 依据前期的需求分析结果, 明确智能手机APP 的功能定位。多数智能手机APP(9/11,81.82%)构建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进行症状管理。 目前这类APP 涉及癌症患者手术、放疗、化疗及随访阶段,主要包括术后上肢水肿、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管理。 患者通过使用APP 进行症状记录,医护人员根据量性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判断病情有无恶化或者复发,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照护建议,或者直接使用APP 平台[23]提供症状管理的相关知识,实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满足照护需求。2 项研究指出,研究者借助智能手机APP 工具, 实施对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24,28]。 多数智能手机APP(7/11,63.64%)可与专家和(或)病友在线沟通,Vogel 等[16]通过智能手机APP,为癌症患者提供基因遗传信息的咨询。 其他功能包括用药及体温监测, 当药物剂量或者体温数值缺失时,通过手机APP 的提醒功能提高其填写的依从性;当部分值异常时,APP 将发送警报给医护端,医护人员将线下联系患者,提供解决办法[26]。

2.3.3 开发智能手机APP 原型 研究者开发团队积极地与患者、 潜在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协商讨论,直接参与智能手机APP 设计流程,开发出原型,并进行迭代测试,对智能手机APP 界面设计、内容及功能多方面进行优化。 Timmerman 等[21]研究采用迭代式软件开发方法, 多次对APP 进行优化修改,最终形成疾病与治疗信息、 生活方式信息、 监测症状、锻炼、病友联系、专家联系及用药提醒多模块的肺癌患者自我管理程序。

2.3.4 进入智能手机APP 测试调整 基于癌症患者构建智能手机APP 的调整方法,多是患者参与使用智能手机APP 后的客观测量指标及主观使用感受的方法,综合患者报告的量性数据及质性数据。量性数据的来源多根据智能手机APP 后台监测使用频率及问卷法调查使用满意度。 Sundberg 等[22]对患者试用后的症状报告率评估“ict-platform”的使用程度。 Vogel 等[16]的研究,试验组卵巢癌患者接受智能手机APP 干预,学习基因遗传、癌症遗传学及自我保健知识,通过问卷调查其干预后自我效能水平。质性数据的来源多围绕患者的使用体验, 对其界面设计、功能、内容等进行访谈,探讨APP 的可用性。 其中调查使用体验的方法主要来自焦点小组法及个人访谈法。 Harder 等[24]基于焦点小组访谈法评估患者需求,构建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需求模型,形成用户界面线框图。 在形成智能手机APP 原型的基础之后,并在样机上展现。 Weaver 等[26]研究构建乳腺癌患者康复指导APP 原型后,指导患者进行症状自我管理并通过个人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患者使用体验,根据患者反馈优化“datacap”。 Timmerman等[21]及Mirkovic 等[17]研究在智能手机APP 初步开发后,由用户在模拟情景下对程序进行检验,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观察有代表性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APP 时的面部表情、行为等,解决可能出现的操作困难等问题,主要目的是使患者操作APP 更容易。有研究将这一过程称为经验用户测试法,是在智能手机APP 初步开发完成后由终端用户在一定情境下对程序进行检验,对终端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全过程进行观察[32]。

基于专家构建智能手机APP 的方法,多数临床专家和(或)工程师参与使用智能手机APP 后主观使用感受的方法,多通过半结构访谈法实现,研究基于用户使用智能手机APP 后的使用感受对临床专家进行调查[11,27]。 Gustavell 等[27]在形成APP 原型后这一过程中,通过访谈护士在后台监测的体验,反馈APP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3 讨论

3.1 智能手机APP 的构建方法多样 纳入的研究中,关于智能手机APP 的构建过程采用参与式设计方法,其作为一种高效的浸入式设计方法,充分纳入参与者的观点,对产品与服务设计进行优化,充分满足用户与其他参与人员的需求。 迭代式开发方法已经逐渐被研究者及其团队采纳并应用,应用迭代式开发方法时,整个开发工作被划分及组织为一系列短小的、 固定长度的项目,每一次迭代均能产生可用的产品[33]。

3.2 智能手机APP 构建前需进行评估 智能手机APP 构建之前, 需要对癌症患者的需求进行充分评估。未重视癌症患者的需求,应用程序将会缺乏对目标用户的吸引力[33]。评估对象多同时针对患者、专家、技术开发人员进行。同时基于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焦点小组、个人访谈或专家评审法。 单一的专家咨询法或文献回顾无法完全评估患者及智能手机APP 功能实现的需求[11],多结合专家及用户的需求,确保内容的专业化,并作为APP 构建的基础。 因此,开展多角度的访谈,同时了解患者需求、 医护人员认为的患者需求及软件开发人员的意见, 避免患者需求、 医护人员的专业认知及APP的实际操作产生偏差[11]。

3.3 确定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功能模块宜细化关于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功能模块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前期的需求分析结果,将各功能细分化。综合纳入的研究,多针对乳腺癌、肺癌患者的单个癌症类型的症状管理,涉及治疗及康复的单个阶段,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未来仍需要研究者重点关注各个癌症类型多个治疗阶段的不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APP 的在线沟通这一功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使用意向[22],但由于空间及时间的限制, 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做到与医护的实时交流[27],仍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3.4 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技术的开发需多学科协作 确定功能模块后, 结合软件设计等技术人员,进行APP 的开发工作。 李永峰等[34]研究结合质量功能展开原理, 明确提出合理的视觉感受、 高效的信息架构、多通道的界面交互和多形式操作反馈的重要性,并强调开发人员在APP 设计要重视软件整体布局、视觉、信息架构、信息通道及操作反馈设计。 这一过程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 这就意味着在前期评估癌症患者需求的基础上,仍需要技术团队的支持,研究者所在团队提出支持方案,反馈给技术开发人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才能完成初步的APP 构建工作。

3.5 APP 的测试调整需反复进行 在完成上述3个阶段后,进入癌症领域APP 测试调整阶段。 研究者指出APP 的测试调整阶段,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APP 闪退,操作步骤累赘,内容缺乏吸引力等可能会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影响APP 的持续使用,因此该阶段的实施工作不容忽视[32]。 多数研究在APP 测试调整阶段都纳入了临床专家的反馈,同时也强调重视癌症患者的使用感受。结合癌症患者使用后的测量的客观指标及主观使用感受的方法, 综合使用后报告的量性数据及质性数据对智能手机APP 进行优化是常用的方法。 因此反复进行评价调整,优化用户界面以方便患者使用,是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持续使用的关键环节[8]。

3.6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只纳入了中英文文献,且只应用于癌症患者的智能手机APP 的构建研究,可能存在收录不全,导致癌症领域智能手机APP 构建方法的完整性有所下降, 其次纳入的原始研究进行的分析、整合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对癌症领域智能手机构建方法的诠释有差别。

猜你喜欢
研究者智能手机癌症
智能手机是座矿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癌症“偏爱”那些人?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