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大,然而水资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河道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河道主要是发挥防洪作用,同时需要实现供水功能和旅游景观效果,有效平衡自然生态环境。在河道内乱开采、乱挖、乱布设各种建筑物,影响河道防洪功能,如果发生极端天气,无法及时排除雨水、山洪,会引发洪涝灾害,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充分发挥出河道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对策
引言
水利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水生态环境,因此河道治理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河道治理不仅能影响排水和防洪,还能直接影响水力资源。水作为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资源,它的持续利用和有效调控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河道急需受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促使水资源的调控性和持续利用性能充分发挥。
1水利河道治理重要性
洪水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属于重大自然灾害,每年很多农村地区会受到洪灾的影响,尤其当前新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建筑用地面积开始增加,河流逐渐萎缩,河道水流泛滥,无法顺畅宣泄,增加了洪灾经济损失。人们当前十分关注河道防洪治理问题,相关部门应结合农村当地实际情况,根据降雨量、河流流域等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洪治理计划,保证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2.1河道治理设计理念不足
河道治理是确保人们居住环境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为此相关部门为落实生态治理均开展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促进河道生态治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政策与生态河道治理理念并不协同。较为常见的是地区通过构建混凝土护岸的方式提高河道的稳定性,从使用价值角度来看,该措施确实实现了河道治理的目的,但从生态角度来看,混凝土护岸不仅破坏河道内生物与周围土壤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渠道,同时对于护岸的生态平衡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另外一种较为常见的河道治理措施就是对河道中的弯道进行盲目修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弯道泥沙堆积的可能性,但河道中的弯道一般是自然形成的,是减缓水流冲击作用强度的重要方式,盲目的顺直河道会削弱其本身具有的天然优势。因此,提高治理措施的合理性也是河道治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2对河道治理不够重视
由于相关人员及主管部门对保护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知,使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并未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得到重视,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发生过不少河道被占用的情况。水利工程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如若不然将影响河流的水量、面积等方面,从而导致城市河道的污染和治理难度的增加。
2.3治理责任划分不明
河道治理工作具备较强的系统性,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协作,但当前我国并未对河道治理部门详细划分职责范围,各部门对河道治理工作的理解各不相同,无法正确执行规章制度,甚至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推诿责任,无法保证河道防洪的治理效果。同时,各部门在协同治理河道过程中,由于彼此间的配合度较差,以致责任分工落实不到位,无法提升河道治理效率。河道治理中,污染治理也属于十分关键的环节,河道污染主要因人为引起,包括工业生产企业以及周边居民。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无法将河道污染问题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工作配合度较低,无法保证衔接性,甚至出现管理失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对策
3.1优化河道整治方案
农村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当地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整治方案。一是顺直型整治方案,适用于山溪性多沙、冲积扇上游顺直以及河势不稳定的河道,或者联合采用卡口与顺直型整治方案。此种方案可以同时保护两岸,对大洪水以及河势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安全较高,且增加护岸长度,但会花费较多费用。二是卡口整治方案,游荡性河道采用微弯型整治方案时,工程量较大,因此下游游荡型河道无引水需求、防洪标准较低时可以采用卡口治理方案,可以根据不同河段水流与河床条件灵活布置透水丁坝与建筑物位置。实际治理期间,可以利用丁坝群与束水堤形成卡口,在保护本段河床稳定性的基础上,固定下游河床。除此之外,河床一侧基岩或者公路桥布置控导建筑物时也可以采用卡口方案。
3.2加强清淤整治
为了保障河道防洪排涝效果,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明确细化河道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维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河道整治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结合河道淤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全面清理河床的泥沙。建立科学的河道防洪规定标准,提高河道防洪功能。管理人员要定期安排人员清理河道中的生活垃圾,避免河道发生断流。如果淤泥没有污染可以选择填埋等方式,避免污染到河道周边环境。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河流断面问题,河道管理人员应安排机械设备疏通挖掘,河道断面面积进一步扩大,能够顺利开展清淤工作,提高河道防洪、排洪能力。
3.3合理选择河道断面
为了保证河道防洪要求,应设计合理的行洪断面,满足管理要求。且相关部门还应定期监测枯水期河道水面宽度与水深度,以达到防洪排涝的需求。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优化整体河道堤岸景观,利用复式断面降低水流冲刷力,以免河道河床中发生淤泥。河滩与河床均属于复式河流断面,设计人员应保证同步发挥河床水与滩地行洪作用,为当地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保持视觉美感。
3.4完善地下排水系统
完善城镇污水排放系统,保障污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渗水、漏水问题。优化污水排放管网功能,有效收集生活、生产污水,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分区治理老城区的排水管网,有利于降低污水治理工作的难度。在城市内部建设雨水、污水分流工程,分别处理雨水和污水,既可以保障雨水质量,还可以降低城乡居民饮用水污染。
3.5强化河道堤岸防护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洪水将会直接冲击堤岸,因此应严格落实河道堤岸的防护工作,保证稳定性。施工人员应选择合理坡式护岸方式,并利用混凝土与合金钢丝制作混凝土预制件,保证护岸效果。同时,也可以设置墙式堤岸,利用合金钢丝石笼挡墙或者浆砌石等材料,进行刚性护岸。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生物护岸方式,将稻草当做护岸材料,铺设于堤岸表面,以免水土流失。也可以人工制作沙滩与卵石河床,以达到预期的防洪效果。
3.6提高河道设计标准
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治理低标准的河道,提高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确定防洪工作重点区域,制定较高的防洪标准。完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排洪的最大洪水位,合理控制汛期突发性的洪水。加强检查、巡视河道堤防,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共同完善河道防洪功能。
结语
河道治理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有着复杂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了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应当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生态治理河道除了能消除洪水的隐患外还能有效的蓄能排水,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梁刚.沿黄城市带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探索:评《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J].人民黄河,2021,43(1):165.
[2]吳述园,冯植飞,朱红生.城市内湖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实例:以马鞍山市东湖为例[J].净水技术,2020,39(S2):149-154.
[3]杨业鹏,赖家业.城市建成区雨源型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南昌涌为例[J].科学技术创新,2021(8):131-133.
[4]陈甜甜.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以合肥滨湖新区塘西河水质治理工程为例[J].清洗世界,2021,37(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