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诚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逐渐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类型也日益丰富。基于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优化相应的加固措施,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还能满足建筑设计的整体化要求,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研究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
前言:
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其抗震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当前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满足当下建筑行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在实际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地考查建筑结构的地理环境,对抗震加固加以完善的控制,确定具体的加固方案,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加工性能,以此来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首先存在定位问题。在现实情况下,想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需要满足相应的建筑标准,遵循经济合理、有效使用的原则,并依托《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相关实际要求来进行实际的应用。但是针对部分建筑结构夹层出现的改造问题,个别新增部分与原有的建筑抗震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對新增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定位,对技术改造人员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大楼需要进行加层改造,那么楼层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要进行鉴定和加固,一旦定位不够准确和清晰,不仅会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应用效果造成影响,还会破坏地基稳定性,加深安全隐患[1]。
其次,存在意见分歧多样化的问题。当前,在对一些需要抗震设防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过程中,各单位主体之间存在着诸多分歧。例如,在鉴定建筑抗震性能的过程中,业主往往过于重视建筑的外观以及内部的设备功能,而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求则表现出了相对漠视的情况,忽视了抗震能力的要求。因此业主和设计方以及相应的鉴定方进行沟通的时候,就可能会存在一些意见分歧,不仅在成本上增加了支出,还有可能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安全问题。
其他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当前建筑行业在加速创新的过程中,对不同建筑类型的防震改造提出了较为严格且许多新的要求,而且不同的建筑要素、不同的业主以及不同的设计人员对抗震能力要求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性,势必会影响最终的加固手段。除此之外,在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和加固的过程中,由于相应的检测手段还不够先进,鉴定标准也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最终的数据结果,产生一定的质量隐患。
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措施和方案
(一)常用的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方法
应当依托具体的抗震结果来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对建筑结构中一些不合理的构件进行拆除,其中包括影响建筑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构件等,以便于让整体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需求来适当提高构件的截面。如果发现抗震能力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构件,则应该对其进行反复的测试和加固处理,或者是减少局部的承载力[2]。
对于多层砖混结构,例如,该结构本身存在房屋宽度不符合要求、承载力不足、墙间距较大以及结构整体性差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效能。基于此,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加固方法,一来降低房屋建筑原有的高度,使砖墙本身的抗震能力得以提升;二来可以设置一定的夹板墙,包括钢筋混凝土夹板墙和泥沙浆夹板墙两种,加固方法包括双面加固和单面加固两种。通过楼板和夹板墙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使墙体的结构性能更加稳定。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封堵窗洞口。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封堵一些建筑外结构的窗洞口,提升其抗震能力。而针对一些建筑时间长且老旧的建筑结构,则可以采取灌浆的形式。因为这些建筑结构在使用期间会出现大量的裂缝,降低抗震性能要求,设计人员可以直接采取灌浆的形式来填补这些裂缝,以便于起到加固的作用。
(二)管理措施
首先要保证鉴定方、设计方和业主之间的有效沟通。三者之间的沟通是完善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可以明确业主的意愿和要求,使建筑结构在改造过程中无论是外观结构还是内在性能都能够符合业主要求,确保其不会在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提出其他的观点,以便节约成本。
其次,要求鉴定和加固方掌握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尺度。依照业主的现实要求以及建筑结构的实际性能,在确保加固方案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之下,采取适当的抗震对策和尺度,以此来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再次,要求业主、鉴定方以及加固单位要有效地了解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在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进行鉴定和加固的工作过程中,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鉴定方,都应该依照国家相应的建筑抗震标准以及加固原则对建筑结构不同的类型以及多样化的加固手段加以分析和应用,以确保所采取的鉴定和加固方案符合具体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原则。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结构后续整体的应用效能,同时还能减少业主在沟通过程中提出出格的要求,从而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最后,要求鉴定和加固单位要对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对象进行必要的地理环境考察。因为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不仅要确定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部位,而且还需要对其他构件进行相应的加固和鉴定处理,以便于合理控制加工数据,从而出具更为有效的加固策略。
三、结束语
现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多样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升级对建筑结构的性能、外观以及设计风格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基于此,应该进一步强化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以及加固的相应措施,一方面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也为相应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在实际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确定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确保鉴定方、设计方和业主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求鉴定和加固方掌握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尺度并进行必要的地理环境考察。在完善鉴定和加固要点的同时,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浩.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9):24-26.
[2]吴建东.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3):12-13.
[3]邱航.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J].河南建材,2018(03):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