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艺术剧院说唱团团长谢华1973年出生于石嘴山。父母从小对谢华的期望是考高中、上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爱好文艺的谢华却另有人生“目标”。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唱歌跳舞,上初中的时候听同学说宁夏艺校招生,就去考了。”谢华说,20世纪80年代末,上中专是有干部指标的,还包分配,很多人都去考,竞争压力也很大。她报考的那年,宁夏艺校原本招1个班,后来扩到2个班,自己比较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名学生。
在学校的时候,她钢琴、舞蹈都学,还一直跟随何成秀老师学习唱歌。1993年毕业后,谢华以舞蹈演员身份考入银川艺术剧院,可她就想唱歌,1995年便又考了一次,才正式成为剧院里的一名歌唱演员。
那时候剧院演员不多,很多人都“身兼多职”。谢华虽然以歌唱演员的身份进来,但偶尔也伴舞、做主持、演话剧,这样的锻炼让她快速成长起来。“舞蹈、主持这些是剧院安排的工作,唱歌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就像心里流淌出来的声音。”谢华说。
年轻人胆子大,也愿意尝试各种挑战。谢华对自己充满自信,只要有机会,就要好好展现自己。剧院的演出任务大部分时候是深入基层给老百姓演出,所以登上大舞台的机会并不多。即使这样,那些“下基层”的经历带给她的依然是快乐的记忆。
“以前条件没有现在好,特别在农村,空地就是舞台。我们唱歌的时候,村民们搬个板凳在周围坐着,有时候牛羊就在旁边,跟你对着叫唤。”说到这,谢华笑了。她说,在基层演出和在镁光灯下的大舞台演出是不一样的,大舞台下的观众有一定欣赏能力,他们走进剧院是要看高质量的表演,而基层的观众可能也不乏有专业素养的,但更多是图个气氛,因此表演的时候心情反倒是轻松的。
唱了这么多年,谢华几乎走遍了全市各个乡镇、军营、学校,她认为真正让自己成长起来的,正是基层的舞台。“年轻的时候比较青涩,表演的时候还会紧张,但下台之后,很多观众就夸你唱得好听,心里真是特别安慰。”谢华说,她记得有好几次在农村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都没离开,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都是感动,有时这比获得各种奖项荣誉更能让她获得满足感。
唱了20多年的歌,谢华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可越是这样,她越觉得歌唱道路上还有更高的山峰需要不断探索。这些年她唱了不少宁夏本土创作者写的歌,也尝试过宁夏坐唱等曲艺形式,并获得国家级奖项。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谢华认为歌者始终要用情用心付出。
“创作的人会告诉你这首歌是什么感觉的,我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处理,这个过程就是二次创作。”谢华用手机播放了一首自己唱的《牵挂无处安放》,这是宁夏著名作曲家邓宁东写的歌。歌曲间能够明显听到谢华换气的声音,感觉马上就要哭出来似的。“这是我处理过的。我很喜欢这首歌,把它唱给去世的父亲,当时在录音棚录歌的时候,哽咽地唱不下去,邓老师也听哭了。”
用情歌唱,才能打动听众,这也是歌声的魅力。一次八一建军节前夕,谢华和剧院几名演员去军营驻地演出。表演结束后,得知有2名战士因为站岗,没能看到演出,大家临时决定,上山顶岗哨,专门为这2名战士表演一场。
“这两个战士都挺年轻,一个20岁多点,一个好像才18岁,比我女儿大不了多少,可我女儿还在跟我撒娇呢,哪吃过这种风吹日晒的苦。”谢华说,当时看到这2名战士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表演时都不会放松一下,突然感到一阵心疼。当时的贺兰山上,天空湛蓝,云朵很低,远处山尖不再高耸,这样少见的辽阔感最容易令人感怀抒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一首《五星红旗飘起来》自然而然从谢华优美的嗓音中流淌出来,唱得战士感动了,自己的眼睛也红了。“我還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挺难忘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歌唱,观众能从你的声音里听到真情、真意、真心。”
链接——
谢华,2017年至今担任银川艺术剧院说唱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会员、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宁夏声乐家学会理事、宁夏流行音乐家学会理事、银川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荣获银川市2020年度“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银川市 “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宁夏电视台艺术团特邀演员,多次获得国家级歌唱比赛大奖。在2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4000余场,观众人次达200多万人,演唱了4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及数十首宁夏原创歌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谢华还涉猎多种艺术门类,如舞蹈、宁夏坐唱、小品、情景剧、音乐剧、儿童剧、舞台剧等。在全区及全国的大型比赛和重要活动中都取得了多次大奖和优异的成绩。曾连续十几年成为宁夏电视台和银川电视台春晚以及各种重要晚会特邀嘉宾演员,也曾多次担任全区各种歌唱及才艺比赛的评委,为社会挖掘和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