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1-01-13 00:44李鹏牟将钟培源辛怡丽王东宣党硕郭涛李玉潘江贾国义康宁义曹文德安磊李君杰杜鹏军白云鹏徐怀祥徐忆忻
宁夏画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成果攻坚

李鹏 牟将 钟培源 辛怡丽 王东宣 党硕 郭涛 李玉 潘江 贾国义 康宁义 曹文德 安磊 李君杰 杜鹏军 白云鹏 徐怀祥 徐忆忻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宁夏也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建档立卡的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818元,增加到2020年年底的11450元,年均增长11%,连续5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

宁夏经过多年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极大完善,危房改造让11.7万户困难群众住进了安全房,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让110万山区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村村通硬化路,动力电、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固原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1%,近5年平均降水量达到588.8毫米,较常年平均偏多22.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義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彻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标签。

无论是“苦瘠甲天下”,还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昔日的西海固都是中国贫困的样本。经过多年脱贫攻坚,2019年宁夏被列入第一批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成为国际减贫中国方案的“宁夏样本”。同时,在脱贫实践中,宁夏探索形成了闽宁协作闽宁镇、闽宁示范村模式,易地扶贫搬迁吊庄移民、生态移民,金融扶贫“盐池模式”“蔡川经验”,产业扶贫盐池滩羊、海原“华润模式”、固原“四个一”林草工程等典型经验,以及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互联网+城乡供水”“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宁夏减贫案例……

但是,脱贫攻坚的胜利完成不是句号,而是又一个新征程的开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作出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重要的战略规划,同时被写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脫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意见》着重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方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行部署,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稳政策。强调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二是防返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三是固成果。着眼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方面,强调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同时,《意见》对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是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護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三是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四是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考虑到脱贫地区整体上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需要继续给予特殊帮扶。《意见》提出,按照应减尽减原则,在西部地区处于边远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与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相衔接,设立5年过渡期,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實施意见》提出了宁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实施意见》明确了重点帮扶对象,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同心县、红寺堡区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盐池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为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宁夏将对国家、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差异化帮扶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

《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要通过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做好政策体系有效衔接等具体举措,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奠定坚实基础。

在长效帮扶方面,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延续、优化和调整,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减,确保政策连续性。

在常态化帮扶方面,将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保障其基本生活。

在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方面,瞄准老百姓的钱袋子,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重点特色产业,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确保实现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的目标。

《实施意见》还要求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推进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持续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大学应届毕业生来宁服务。继续落实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探索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新机制,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意见》中规划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在产业兴区富民、城乡生态宜居、社会文明和谐、基层治理有效、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作出示范。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扶贫工作机构设置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宁夏对扶贫工作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2021年5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區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

2021年以来,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建立常态化“四查四补”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脱贫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

针对2021年中南部山区旱情及疫情造成市场波动等给农户产业发展、务工增收带来的冲击和损失,开展常态化查损补失,全面排查因灾农作物歉收绝收造成收入大幅减少、生产成本上涨导致的风险隐患。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6月份以来,因灾因突发事件纳入监测对象195户790人,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安排落实了帮扶措施。

自治区财政紧急下拨2000万元抗旱专项资金,受灾相关县(区)调整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747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抗旱救灾、应急补水、饲草购置补助、抗旱保畜饲草储备等,积极扶持脱贫户、监测帮扶户开展生产自救,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各地加强政策扶持,采取“以菜补收、以劳补收、以商补收”措施,在抓好农业生产自救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短、平、快增收项目落实,全力弥补灾害损失,减轻饲草紧缺压力。

同时,各县(区)通过组织劳动力就近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或园区短期务工实现人均以劳补收。各地充分发挥“防贫保”作用,目前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承保的特色产业险已理赔受灾群众577.28万元。

各地将常态化“四查四补”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在防返贫监测中的漏统问题,“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的漏项问题,巩固脱贫成果政策措施精准落实的漏扶问题,外地籍农村常住人口和本地籍农村常年外出人口的漏管问题开展常态化查补。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行网格化监测管理,设置预警颜色,做到应纳尽纳。根据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制定“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帮扶。上半年新增监测帮扶对象0.2万户0.8万人,累计动态监测帮扶对象1.28万户4.93万人,已有81.97%消除风险。

扎实开展“双线”控辍保学,实现脱贫户、监测户家庭学生无失学辍学;累计核准健康帮扶患病人数10.76万人,已入院救治或已签约10.4万人,救助比例达99.8%,脱贫人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扎实推进脱贫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动态清零,今年全区新增农村危房改造0.19万户,开工0.14万户、竣工0.12万户,抗震宜居农房开工0.59万户、已竣工0.33万户;脱贫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

同时,保持产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投入各类资金39.9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由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向支持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农户普遍受益转变,由主要支持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转变,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開展自主迁徙居民全面摸排,对符合条件的1361人自主迁徙居民,纳入防返贫监测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开展针对性帮扶。

聚焦人口较多的自然村(组)和大中型移民安置区,针对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民族宗教、平安建设等开展常态化查补,逐村拉出问题清单,逐项研究解决措施,逐年列出实施计划,分步有序组织实施,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

各地结合开展全省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实施“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移民村“两委”班子,全方位构建网格化管理,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统筹推进移民村乡村治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不断提高移民村基層治理水平。

紧紧围绕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收入水平不高、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不到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存在的弱项问题开展常态化查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坚持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补齐民生弱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统筹做好壮大产业经济、加强技能培训、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和促进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立足移民安置区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的名优品牌。因地制宜培育和建设一批适合当地资源禀赋的后续产业项目,将后续产业发展与安置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根据移民技能素质、就业现状、就业意愿、务工去向、收入情况等,因户施策,制定产业和帮扶计划,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升移民技能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深度挖掘移民安置区现代农业的多种经营功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移民安置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围绕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健全完善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在加大劳动力稳岗就业、促进增收上下功夫,全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达到25.7万人,建设就业帮扶车间411个,吸纳就业人数2026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3.2万人。2021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643元,增长13.5%。

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各地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保证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深入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持续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的脱贫成果,紧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持续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保证重病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与政策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这样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猜你喜欢
成果攻坚
验收成果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
劳动成果要珍惜
攻坚脱贫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