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云 徐荣燕 高方胜
摘 要:随着学分制实施,专业培养方案有所修改,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树木学开课学期、学分和学时都有所变化。理论学时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重合的部分进行整合;开课学期从春季学期调到秋季学期,实验项目和顺序随季节做了调整;实习时间增长,实习内容相应增加。同时教学方法也随学分制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线上资源(自建在线课程,利用线上共享课程,翻转课堂,自建网站栏目,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融合了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反向教学法、实物和标本演示法等方法。
关键词:学分制;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4-0141-0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Dendrology” under Credit System
——The Case of Dezhou University
LIU Liyun et al.
(College of Ecolo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the academic programs for this major was revised. The plan for which semester to start the course, credit and class hour of the "Landscape Dendrology", which is from the maj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e all differed from what they used to be. Theoretical hours were reduced. The overlapping parts in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other courses were integrated, which will be no more repeated. The semester to start the course was transferred from spring semester to autumn semester.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and sequence were adjusted with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semester. With the internship time grown, the content for internship was increased and improved accordingly. Meanwhile the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adjusted with the credit system, by adding online resources (which are self-built courses online, using online sharing courses, flipped classroom, self-built website column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network media), self-learning method, task driven method, reverse teaching method, physical and specimen demonstration method, etc.
Key words: Credit System; Landscape Dendrology; Teaching Reform
學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修学计划的自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2]。
1 研究背景
德州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前身是2012年设置并开始招生的“景观建筑设计”本科专业,为工科本科四年制专业,毕业授予工学学位。2012年9月全国专业目录重新调整,改为风景园林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
园林树木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以园林建设为宗旨,是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繁殖与栽培、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既有应用的独立性,又为风景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学分制的调整,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园林树木学的开课学期、学分、理论学时、实习时间等调整如表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置园林树木学的教学内容及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成了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开设学期的调整,授课季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讲授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实验实习的内容及顺序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同时,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增大,对教师上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会有新的要求,所以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改革,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根据学分制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像园林树木学这种情况很多,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经验,可以为其它存在类似问题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推进学分制教育模式的顺利稳步进行。
2 教学内容及学时的调整优化
2.1 理论内容 理论学时从32学时减为2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调整如表2。第一、二、三、六、八章内容及学时有所调整,第四、五、七、九章内容及学时不变。
2.1.1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分类方式有植物分类学方法和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非学分制下2学时,植物学分类法讲双名法、分类等级、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检索表等内容;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会讲到依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依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依树木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类。
学分制下压缩到1学时,植物分类学法只简单讲双名法和分类等级,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和检索表放到各论讲完木兰科和杨柳科再讲;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只讲依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和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2.1.2 第二章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非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均讲生长发育与环境,内容基本一样,学时充足,两门课各自讲。学分制下,在园林树木学课程中采用课上略讲和课下自学此部分,在花卉学课程详细讲。
2.1.3 第三章 园林树木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 非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均讲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内容完全一樣,学时充足,两门课各自讲。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略讲和课下自学此部分,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详细讲。
2.1.4 第六章 园林树木的栽培管理 非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的栽培管理主要讲大树移植和古树名木,园林工程也讲此部分,内容完全一样,学时充足,两门课各自讲。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略讲和课下自学此部分,在园林工程课程详细讲。
2.1.5 第八章 裸子植物 非学分制下裸子植物4学时,讲苏铁科,银杏科,南洋杉科,松科,杉科,柏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以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为主,其他科讲其中重点树种;学分制下压缩到3学时,除去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之外的科在北方室外种植极少,统一做简略讲解。
2.2 实验内容 调整后,实验学时依然是16,每个实验项目均为2学时。由于开课学期由第4学期调整到第3学期,季节有所变化,实验项目及顺序需要随季节调整(如表3)。
非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在第4学期(每年3月—6月)开设,季节跨越春季和夏季,植物的生长从发芽、开花到结果,所以实验顺序是冬态识别在最前边,树木发芽之前,能看到冬季的特征;夏态识别放在期中之后,叶幕长到最完全,能体现夏季特征;多数植物的花期在春季,所以花及花序的观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
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在第3学期(每年9月—12月)开设,季节跨越秋季和冬季,植物从茂盛生长到落叶休眠,所以实验顺序是夏态识别在最前边,树木落叶休眠之前,能看到夏季的特征;冬态识别放在学期最后,落叶休眠,能体现冬季特征。
下半年开花的园林树木较少,开设花及花序的观察比较困难,17级风景园林专业和第4学期花卉学里的扦插实验互换,但是经过调整后发现,花和花序的术语在园林树木学应用比花卉学要多,花卉学又在园林树木学之后开设,调整不太合理。所以在18级风景园林专业此实验项目又调回到第3学期园林树木学第1个实验开设,为了解决花少的问题,把当季能看到的花都作为实验材料,同时提前在春季拍摄视频和图片,充实到实验课堂,基本能满足上课需要。
2.3 实习内容 非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实习3d,时间较短,实习目的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园林树种的识别和观赏特性的了解,时间基本都用在各绿地的调查识别,没有时间总结消化,实验报告只能在实习结束后的课余时间完成,抄袭现象占一定比例,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学分制下园林树木学实习增加到1周,时间充裕,实习目的和内容在识别树种的基础上,扩展了园林树木的选择与应用、园林树木的配置等内容,并对各绿地园林树木配置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还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总结讨论,加深印象,每天完成实习报告的一部分;最后1天作为考试时间,让同学们带着压力去看、去学,整体效果明显好于以前。
3 教学方法的调整优化
学分制以前,教学以多媒体讲授法为主,结合分组讨论法、参观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等常规教学方法。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增大,对教师上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随着用人企业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对不同内容增加了以下方法。
3.1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
3.1.1 自建在线课程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在智慧树平台建设园林树木学在线课程,2021年春季上线运行,便于学生课下学习复习。
3.1.2 利用线上共享课程 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原因,各大平台推出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资源,及时把各校的园林树木学和其他相关课程链接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扩大学生专业视野。
3.1.3 翻转课堂 在智慧树平台建设园林树木学翻转课堂,上课的PPT、学习资料及时上传,便于学生课下复习;根据每次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单元测试,上传到平台,用于巩固课堂知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把成绩计入到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学习。
3.1.4 自建网站栏目 在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网页设置“校园植物”专栏,对校园的每一种植物所在科属、形态特征、观赏价值、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繁殖方法、用途和校园分布等分别进行介绍,并配有枝叶、花、果的实景照片,让学生出门就能看到,上网就能查到。
3.1.5 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上课之前,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等网络媒介,教师拍摄园林树木图片、视频,上传到学生微信群和QQ群,鼓励学生把自己不认识的树木图片上传,和其他同学讨论确认。把搜集到的专业文章和资料及时上传,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专业现状和新理念、新思路。
3.2 自主学习法 通过和用人企业交流,普遍反应毕业生多数不能吃苦,自主学习能力差。针对这一情况,一是利用课堂多灌输专业性质和本专业毕业可从事的工作,让学生了解和慢慢接受各种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和可能碰到的问题,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思想准备。二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布置课下思考题和生产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校园植物资源和城市公园绿地等资源自主学习、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讨论总结。
3.3 任务驱动法 园林树木学是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前导课程有景观设计初步,学生已经对景观设计图有了简单了解,并对园林树木在设计图中的作用完全了解;后续课程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上课设定一个具体场地,分组让学生根据场地现状和所学知识选择、配植园林树种,然后讨论。
3.4 反向教学法 设定场地设计主题,比如市民休闲绿地要求植物配植要达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纪念性绿地要求庄严肃穆的氛围,工矿区绿地要求植物能改善环境质量等等,让学生根据主题要求去选择树种。
3.5 实物和标本演示法 随着季节变化把所讲植物的枝、叶、花、果等带进课堂,直观演示。由于树木生长的季节性太强,无法在当学期把常见园林树种的各种器官都看到,所以在2015年做了德州市园林树种的蜡叶植物标本,作为非季节性的补充,带到课堂进行直观演示。
4 讨论
4.1 专业课程沟通 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各课程的学时都有所调整,尤其专业课。每个专业中的各门课程都是相通的,特別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的内容在2门课甚至3门课中都有阐述,比如园林植物对环境的功能,在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3门课程中都有1章,如果3门课都讲,既占用了学时,又致使内容重复,学生厌烦,反而效果极差。所以需要各任课老师之间加强沟通,相同的内容在1门课程重点讲,其他课程中不能不讲,否则会使课程架构不完整,可以略讲或一带而过。节省的课时可以深入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或者增加讨论环节,或者增加相关课外专业知识,以拓展学生专业视野。
4.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可获取的网络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各网络平台为了适应线上授课的要求推出了更多的课程资源,像大学慕课、智慧树、腾讯、哔哩哔哩等。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线上授课已不再是主流方式,但是网络的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4.3 季节调整 对于种植类相关的专业课程,季节性极强,理论课可以通过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开设,实验实习在不符合的季节开设就比较难,有的甚至不能开设,所以要随着季节调整授课内容、实验顺序、实习时间和内容等。
参考文献
[1]杜仓宇.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新西部,2010(02):192.
[2]冷士良,张书,侯亚合,等.基于学分制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87.
[3]孙蕾,张劲松,张舒一,等.探索高校完全学分制背景下的思政工作新模式——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宿舍管理机制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2):123.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