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学术取向:阶段、规律与反思

2021-01-13 00:39邹祎王震王晶莹吕旷怡
数字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邹祎 王震 王晶莹 吕旷怡

摘 要: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拥有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纵观2000—2020年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取向,有助于挖掘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文化背景,反思教育技术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首先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图景;其次,从教育技术学的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顶峰阶段、成熟阶段深度阐述教育技术学学科不同阶段研究的学术取向;最后,通过LDA主题分析挖掘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主流学术取向,同时为了进一步揭示近二十年来的纵向研究趋势,采用TF-IDF 进行数据挖掘以发现和反思其深层次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学术取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1)06-0024-07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拥有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在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库检索学科专业名称为教育技术学的学位论文有11 256篇,居于教育学二级学科的第二位,仅次于课程与教学论(27 432篇)。在我国,早期的教育技术以“电化教育”为名,直至20世纪80年代,教育技术的术语才从美国传入国内,20 世纪90年代后开始普及使用。1978年,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立,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科的诞生。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现代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技术与教育理论相互交融形成的学科。纵观2000—2020年的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取向,有助于挖掘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文化背景,反思教育技术学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它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图景

2021年1月20日,在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库中,将学科专业名称限制为“教育技术学”,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共得到11 256篇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10 946篇,博士学位论文310篇。中国知网收录该学科研究生论文最早的时间为2000年,仅有17篇。此后逐年增加,2003年过百篇(125篇)。之后继续攀升,2006年有一次大幅度的增长,达489篇,2008—2010年略有上下波动,2011年又有一次更大幅度增加,共884篇,2012年达到顶峰(896篇),2013—2019年略有回落,在600~800篇之间略有浮动,2020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为471篇。1986 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建立全国第一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993年,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建立。20世纪, 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该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期[1],促进了2006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大幅度增加。之后教育技术学继续发展,2009年,我国组建了第一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得2011年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有了又一次的大幅度提高,并在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教育技术学学位点有所减少,并逐渐趋于动态平衡,研究生论文数量也处于比较稳定的上下波动状态,由于特殊时期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2020年较前几年论文篇数下滑。

从2000—2020年间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论文的主题词看,学习者(2138篇)、教学设计(725篇)、教学模式(465篇)、信息技术(419篇)、网络课程(380篇)、移动学习(338篇)、教学中的应用(307篇)、策略研究(302篇)等主题出现的频率很高,可以看出该学科论文的主题侧重于研究生对教学与信息技术、网络的结合的研究,而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对学生的研究更多。对研究生论文高频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学习过程(4070篇)、信息技术(1290篇)、问卷调查(1013篇)、教学媒体(915篇)、学习活动(859篇)、学习成效(831篇)等较为凸显,学习过程最为突出,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同时信息技术、网络与教学的结合也受到重视。但是研究整体向学生倾斜,对教师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平衡。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他的研究方法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律探讨。

进一步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发现对于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147次),在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的对象中居于首位,其次是信息技术(101次)和学习成效(93次)與问卷调查的交互研究,自主学习(67次)和教学媒体(62次)应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也较多。问卷调查与其他高频关键词的交互研究最为频繁,其次是信息技术、学习成效和教学媒体。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图景以学习过程和教学系统为两大核心场域,且更偏向于学习过程这个核心,在教学和学习的研究中都伴随着对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融合性讨论,凸显出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元素与教育元素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特色。但是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理念、教育技术掌握情况的探讨不是很充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观念以及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所以需要进一步平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地位。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一花独放”,会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结合更多其他的研究方法以裨补阙漏。

为进一步探索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取向的阶段演变特征,将2000—2020年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2000—2004年为第一阶段,共有研究生学位论文497篇,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起步阶段;2005—2009年为第二阶段,共有研究生学位论文2736篇,是教育技术学的发展阶段;2010—2014年为第三阶段,共有研究生学位论文3907篇,是教育技术学的顶峰阶段;2015—2020年为第四阶段,共有研究生学位论文4116篇,是教育技术学的成熟阶段。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每个阶段的研究特点,提炼出每个阶段研究生论文的四个研究焦点。

二、教育技术学的起步阶段:基于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

在2000年到2004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论文的研究主题集中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培养、网络教育与网络课件、建构主义理论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等方面。

研究焦点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例如,滕芳提出以“媒体等同”理论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改善媒体信息的视觉交流效果,以促进远程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在教师、学生与媒体之间的转变,从而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2];孙丽基于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将成人网络课程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即自主学习情境、协作学习情境以及教学管理的设计,强调对真实问题情境的构建,从而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协作[3]。

研究焦点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研究。例如,王丽霞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指导概念图的设计,并结合实例阐述该设计在提高教学效果上的作用[4];李楹对基于建构主义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型进行研究,介绍了其设计思想、系统特点和框架结构,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5]。

研究焦点三: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例如,朱静秋强调了视觉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从视觉解读和视觉表达两个方面培养视觉素养[6];徐世东认为信息素养十分重要且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也有其必要性,他阐述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并从七个维度探索提高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7]。

研究焦点四:网络教育与网络课件的研究。例如,王慧慧以数据库在Web应用程序中的应用为鉴,提出了基于数据库的多媒体课件思想,并详细阐述这种多媒体课件的优势[8];徐静阐述了网络课件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过程的原则和方法,说明了网络课件在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和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9]。

三、教育技术学的发展阶段: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的研究

在2005年到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题集中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个人知识管理、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虚拟现实技术、ASP(Active Se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与.NET(一种用于构建多种应用的免费开源开发平台)、教育游戏设计、教育技术培训、个人知识管理等方面。

研究焦点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例如,孔得伟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从五个方面提出课程的设计理念,并设计出一个网络课程的框架,该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学习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各功能系统有不同的组成和功能[10];孙万银分析了网络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现状,指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问题的一些具体策略,以期为网络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帮助[11]。

研究焦点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例如,刘儒国通过对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分析,进行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五个环节整合的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传统教案和信息化教案的不同,探讨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2];陈美芳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七个策略层次,并对各层次的目标、工具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13]。

研究焦点三: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例如,赵卫华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思考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出要通过“以人为主、以技术为辅”的综合化管理模式来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14];沈俊慧提出教师应该应用Blog工具,在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其学科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等进行管理,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5]。

研究焦点四:VRML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例如,韩立龙深入分析VRML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层次,结合相应的实例,从而得出了基于VRML进行开发的过程和步骤[16];杨婷婷基于对虚拟实验的国内外现状的分析,进行VRML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研究,并通过几个大学物理实验进行实践[17]。

四、教育技术学的顶峰阶段:基于网络教学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

2010年到2014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主题集中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Android移动学习、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游戏设计、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管理、虚拟学习社区与社会网络分析、翻轉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数字化学习与终身学习、ASP与.NET等方面。

研究焦点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例如,张霞从厘清定义、趋势分析、资源设计、实际应用这些方面研究微课程,并通过两节课进行实际教学,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微课程模式的适用性[18];王贞将Sakai与国际上几种流行的交流平台进行比较,阐述了它的优势和前景,然后利用Sakai创建课程,并以基于Sakai的协作学习活动作为设计的重点[19]。

研究焦点二:Android移动学习的研究。例如,代彬海认为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移动平台的移动性有利于高中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动态学习,而其微型性则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0];刁萌借鉴移动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从英语听力学习的角度出发,借助Android软件平台设计开发出大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学习的客户端,为大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和优良的学习服务[21]。

研究焦点三: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例如,林丽以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种改善当前问题的方法,以期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22];孟令欣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还深入分析在职教师针对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培训的情况,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得出几个培训阶段中存在的优缺点,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23]。

研究焦点四:教育游戏设计的研究。例如,朱晓菁揭示了游戏诱导人们沉浸其中的机制,并将沉浸理论与教育内容游戏关卡化相结合,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策略[24];龙虎对游戏化学习社区的内容和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基于它设计了一款小学数学教育游戏,并对该设计的流程、界面等进行详细阐述[25]。

五、教育技术学的成熟阶段:基于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5年到2020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主题集中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信公众平台与移动学习、MOOC与SPOC、教学视频与学习效果、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在线学习与学习分析、创客教育、互联网与教育、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等方面。

研究焦点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胡明远将概念地图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并基于此构建了三种教学模式[26];李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将STEM教育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并与传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比,发现基于STEM理念的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方面占有优势,从而为我国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27]。

研究焦点二:微信公众平台与移动学习的研究。例如,刘士杰进行微信公众平台与移动学习结合的研究,并尝试开展相关的设计与应用,以期满足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需求,并增加他们对此学习方式的认知和体验[28];郎晓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接口进行功能二次开发,建构将微信公众平台与本地微网站相融合的移动学习环境以协助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学的评价与反馈[29]。

研究焦点三:MOOC与SPOC的研究。例如,张芮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以在2016年2月29日至6月30日选修该课程的MOOC与SPOC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对学习者的认知、情感、技能、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思考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MOOC与SPOC学习的建议,同时其研究结论为理性地看待MOOC与SPOC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30];王瑞认为“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编程语言课程,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31]。

研究焦点四:教学视频与学习效果的研究。例如,武永洁发现概念图呈现方式会影响学习效果、认知负荷、学习满意度,因此可以考虑将概念图应用到陈述性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32];杨显忠以社会存在感、认知负荷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准实验研究,试图探索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视频中教师呈现方式对不同类型大学生成绩、社会存在感、学习满意度和认知负荷等方面的影响[33]。

六、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术取向挖掘与反思

本部分通过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分析挖掘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主流学术取向,LDA模型——一种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布的主题生成模型,可用于识别大规模文档集或语料库中隐藏的主题,其效果优于混合主题模型等其他主题划分方法,且LDA 模型在文献计量领域主题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4]。同时为了进一步揭示近二十年来的纵向研究趋势,采用TF-IDF 进行数据挖掘以发现和反思其深层次的发展规律。TF-IDF 中的TF是词频(Term Frequency),IDF是逆文本频率指数(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它是一种比较简单且经典的词语权重算法,可用于衡量某词语对某文本的重要程度。本部分综合两种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取向进行深度挖掘与反思。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主流学术主题

针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样本特点,对LDA文本分析方法进行调整,以克服文本量不足、相近领域的文本难以区分主题等难题,本研究通过将主题分析的方法与不同参数相组合,进行多次实验。最终选出主题词数量差异最小的结果作为最终的分析结果,得出五大主题分别聚焦信息技术与教学、网络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移动学习与学习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为挖掘文本主题随年份的变化趋势,按年合并形成文档集,再作主题分析,由此得到2000—2020年的主题演变。为发现其演变趋势,节选其中相对平均分布的五个关键年份进行深度剖析,其中2020年因特殊时期论文篇数有较大幅度下滑,所以将2019年作为第五个关键年份。由表1可知,2003年网络课程与教学设计受到较多的关注;2007年则聚焦到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且对网络课程的关注相较之前有所提升;2011年教育游戏出现在研究的视野里且受到重视;2015年翻转课堂的热度颇高,MOOC和微课等网络学习方式也受到重视;2019年深度学习受到很高的关注,STEM教育也成为研究的焦点,呈现出对教育与技术结合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的趋势。

(二)教育技术学研究取向发展的反思

将学术论文的文本以每年为一个单位计算关键词的TF-IDF值,然后依据共现频次、与主题的关联度、TF-IDF值,选择最能代表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十个关键词,通过分析每年的TF-IDF值,可以发现教学设计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信息技术与网络课程在2002年到2011年的热度也比较高,有时甚至超过教学设计,但是2012年之后热度开始降低;教学模式所受到的关注度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教育游戏从2008年开始受到较高的关注,除2017年和2019年断裂外都比较稳定;网络教学、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都在一定的时间段受到较高的关注,但在近些年的热度都较低;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在早些年的关注度很低,但在近些年热度高涨,并达到过巅峰水平,尤其是翻转课堂,在2015年到2018年的热度远高于其他主题。

综上所述,在教育方面,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场域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技术方面,研究焦点除了集中在信息技术与网络课程等方面,还在不同的网络相关教学模式之间传递。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2020年特殊时期的国际大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理论与现代技术渗透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成为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虽然目前教育技术学正處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但并非不存在问题。我国教育技术相关实践一直领先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所以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还需要在反思之中不断完善,以最终达到学科理论引领学科实践的局面。研究生论文的研究水平与研究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学科的研究状况与人才培养水平,回顾近二十年来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发现,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对教育与技术结合的研究十分细致且周到,并且对不断研发出的新的有利于教育与技术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十分关注,但是研究视域有些过于集中,例如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教育技术培训的关注度并不高。所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生应该不断开阔自己的研究视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健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学研究体系的形成。

參考文献

[1]陈琳.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世纪提升[J].中国电化教育,2007(9):9-16.

[2]滕芳.基于“媒体等同”理论的远程教学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孙丽.以情境教学为指导思想的成人网络课程设计[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4]王丽霞.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5]李楹. 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1.

[6]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研究和实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7]徐世东.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8]王慧慧.基于数据库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1.

[9]徐静.《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10]孔得伟.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1]孙万银.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2]刘儒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3]陈美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14]赵卫华. 面向专业发展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15]沈俊慧.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16]韩立龙.基于VRML的虚拟现实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7]杨婷婷.基于VRML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设计和实现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18]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两门微课程为例[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4.

[19]王贞.基于Sakai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12.

[20]代彬海.基于Android的高中语文移动微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1]刁萌.基于Android平台的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2]林丽.TPACK视野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干预模型建构与行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3]孟令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4]朱晓菁.基于沉浸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关卡设计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

[25]龙虎.基于游戏化学习社区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26]胡明远.基于概念地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27]李畅.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28]刘士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9]郎晓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

[30]张芮. MOOC与SPOC学习效果分析与对比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31]王瑞.“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32]武永洁.陈述性知识教学视频中概念图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3]杨显忠.教学视频中教师形象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4]王博,刘盛博,丁堃,等.基于LDA主题模型的专利内容分析方法[J].科研管理,2015,36(3):111-117.

(责任编辑 孙兴丽)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raduates in Recent Twenty Years: Stage, Regular Pattern and Reflection

ZOU Yi1,WANG Zhen1,WANG Jingying2,LV Kuangyi2

(1.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China 116029;

2.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China 100875)

Abstract: As the sub-discipline of educ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large scal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Mak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s of graduate thes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2000 to 2020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digging of the developmental trend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the reflec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nd providing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This paper,at first,has utilized bibliometric methods to analyze the academic landscape of graduate dissert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second,this paper has expounded in depth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of different stages’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the initial stage,development stage,peak stage,mature sta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at last,this paper has dug the main stream academic orientation of graduate dissert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rough LDA subject analysis.Meanwhile, in order to further reveal the longitudinal research trends in recent 20 years,the paper has adopted TF-IDF to conduct data mining to find and reflect its deep developmental regular pattern.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graduate thesis;academic 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偏远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