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岩峰
摘要:本文对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展开研究,主要对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论述,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和能力、美术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比较研究,分析他们的共性与差异,探究其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特色。
关键词:高校 师范类 美术专业 教学
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发展迅猛,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与广泛,我国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课程中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和多种艺术样式的影响,以美术专业课教学为例,传统的绘画课程的种类、样式、表达方法、创作思维等都需要在这一背景下与时俱进,从课程的设置、研究方向、绘画语言、内在精神追求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调整,与此同时对东方和西方的美术发展规律和学院美术评价体系做出客观的选择与判断,也应对师范类美术专业的教学中的根基应不断完善和加强,并在课程讲授充分合理、高效的运用网络媒体技术,提升讲授美术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与专业性。
一、关于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学中问题的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课的教学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现第一,教学中主要取美术临摹、写生和创作等基本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二,专业课教学在绘画思想与画面完成效果上,没有相对客观具体的标准;第三,我国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课教学中,绘画方法的研究与师承关系相对较少;第四,学院美术中的优秀传统与根基在教学中重视程度不够;第五,高校美术专业课对图片、电脑等依赖程度明显提高,传统写生绘画思维与绘画创作模式逐步淡化;第六,数字化网络媒体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不够成和完善。
二、高校师范类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对于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美术课程中绘画的基本功不能缺失。无论是具体学习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造型能力决定着学院派美术作品最核心的竟争力,这也是有别于其他非专业同学的最显著的特征。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大都经历过美术高考集训等严格的考前训练,对于美术高考中应试训练所要求的基础性造型方法都有较熟练的掌握。进人高校后,随着课程的改变和绘画种类的不同,很多同学基本放弃了自己原有的造型能力,而逐步被画面风格和形式等思维所摆布,逐步在绘画中迷失了自己,因此不断夯实基本功和加强造型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体现出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和精神等因素的表达。
高校美术专业课教学中绘画临摹、现场写生、美术创作等传统教学方法应不断坚持并深入研究。
经典美术大师的绘画作品临摹,是学生学习绘画技法和提升自我造型能力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在临摹过程中可以充分感悟美术作品中的色彩、造型、情感等诸多画面因素,对于自我的提升极其关键,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和老师探讨与沟通都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对临摹美术作品中的关键与难点进行深入指导,オ能使学生切实的掌握不同难度的绘画方法。
高校美术专业课教学中写生课程是检验学生和教师绘画能力最好的手段。写生课程有静物写生、人物写生和风景写生等,主要锻炼学生面对写生对象,自主绘画和解决画面等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具体的绘画能力归纳起来主要有:画面的布局和构图能力、人物或景物等具体造型能力、画面色彩关系的协调能力、画面具体表现语言的运用能力、对画面的理解与审美修养等能力,这些能力的积累与养成需要大量的美术写生与实践总结,写生也是检验、巩固并提升造型能力最为重要的课程环节,并且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画面等能力。风景写生对学生色彩感悟、认知及审美修养提高大有帮助,人物写生使学生更加强化对人物空间结构造型的理解与表现,静物场景写生不断训练学生对待空间环境中物象的表达能力,以及对物象质感、空间等因素的处理能力。
高校美术专业课教学中创作课程是对學生更为全面的训练课程。高校中的美术创作更加强调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展示,因此在美术创作课程中,一定要对创作课程进行阶段式的总结与梳理,美术创作课程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创作题材的把握与选取、创作初稿和方案研究、创作艺术语言的分析研究、实际美术创作阶段、创作后期的深入与整理阶段等,在每个阶段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分析论证其画面实现的依据和可能性,经历了完整的创作课程后,学生会对美术创作有极深刻的印象与记忆,并且能够掌握美术创作的流程与方法,对学生未来美术作品水平的提升大有益处;与此同时在创作中,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绘画造型能力等全方面的检测,使学生更加认清自己在绘画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此来不断总结、学习和进步。
三、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学中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
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学课程的执行标准各有差异,我国传统的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和综合类大学里的师范美术专业从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上也截然不同,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绘画深入性表达与艺术性层面的表达,即强调应掌握美术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从美术思维绘画风格、绘画语言、绘画材质、精神意趣等方面的全方位表达,因此画面效果就更加丰富成熟,只有具备这种美术专业能力,才能胜任未来所从事的美术教育工作和艺术创作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从美术课程的各个训练阶段入手,从理论层面到绘画研究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与讲解和示范,学生对于美术绘画的直观学习主要还是来自教师的引导与示范,绘画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很多时教师语言的讲解是没有办法达到效果的,必须在绘画示范中使学生明白其中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师范类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师就更应该在专业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绘画水平、绘画高度和难度,这样才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更好地建立起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的敬畏,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也会更好地体会并实现“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教学互动等长效机制,高质量地完成所要求的教学课程目标,提升未来师范类美术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学中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影响与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飞速且迅猛,这必然使得文化艺术的传播速度急剧加速,国内与国外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美术作品、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等在网络上有着更加广阔和便捷的交流途径,加之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我们高校美术学生在艺术内容、观念、表现样式等方面有着极其多元的选择,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表面看来似乎更加具有“时尚性”和“国际化”,这就使得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的掌控与引导上,不能够“茫然”甚至“迷失”,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客观的向学生讲解,中外美术风格与流派的更迭,最直接的是受其自身文化内涵的影响,风格与样式不是品评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只有根植于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所形成的美术作品的内容与表现样式才能更具有“合理性”与“生命力”,因此对于多元文化和艺术样式的多样性,高校师范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储备,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艺术表现观念和形式等,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判断能力、甄能力和选择能力。
在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多媒体设备的熟练掌握也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首先,多媒体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高效的对美术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其次,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图像、视频、访谈等方面,能够快速直接的实现教学目的,对美术专业课程的讲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多媒体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对待绘画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地了解与掌握,养成良好的分析与研究习惯,使学生更好地归纳问题、分析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多媒体课程中也应学习和掌握更多运用媒体展示方法,更加豐富全面地讲解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程准备中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获取、存储、编辑、处理等能力,以及多媒体演示的各种软件操作的掌握能力,也是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通过对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将师范类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切实提升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美术实践能力,只有不断夯实美术基础、研究授课方法与课程标准、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与研究才能使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的教学更具活力和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师范类美术专业教育人オ。
注: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经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SGY201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