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大学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1-13 00:48张薇樊悦张睿宸方婕
科教导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协同创新水利

张薇 樊悦 张睿宸 方婕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创新人才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石。本文立足于水利行业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要求,运用协同创新理念,依托汇聚水利行业的优秀人才、科研和学科等创新资源,与大型骨干企业、流域委员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水利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探索建立“寓教于研”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水利创新人才,服务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水利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23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ZHANG Wei, FAN Yue, ZHANG Ruichen, FANG Jie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water conservancy innov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tha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tribution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long-term, global and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It us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ncepts, relying on the outstanding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and the large backbone enterprises, basis committe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Deeply cooperation water conservancy cooperation innovation center platform,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water conservancy innovatio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 in research", cultivating water conservancy innovation talents, serving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ater conservancy;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習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创新战略竞争的位置日益重要,如果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此外,无论是文化创新、制度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必须全面贯彻“协同创新”理念。

为顺应国家科技创新需求,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是为了提升学校创新能力,集聚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独特作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协同创新中心”培养水利本科创新人才的优势

水利是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水利高校作为水利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培育水利创新人才将成为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于2012年启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协同创新联盟模式,推动高校立体化产学研协同发展局面。此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的体系结构及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2017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型理工科专业进一步改造升级。因此,高校必须突破原有模式,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创新机制,利用共享资源,培育创新人才。

但目前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遇到了瓶颈,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从高校内部来看,各职能部门自成一体,缺乏优质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学生跨学科/专业培养较难推进。从高校外部来看,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也长期缺乏稳定合作,尚无真正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完整链条,产学研一体化有待进一步推进。此外,国内外对以协同创新理念为切入点培养水利创新人才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对协同创新培育创新人才认识较早,且相对成熟。但我国对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多集中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上,并未结合具体国情展开深入研究;此外,虽然我国高校已与一些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但如何基于协同创新中心,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培育创新人才等,还未深入涉及,因此,给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提供了研究空间。本文以H大学为例,立足于水利行业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要求,基于“协同创新”战略,依托汇聚水利行业的优秀人才、科研和学科等创新资源,组建大型骨干企业、流域委员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水利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探索研究“寓教于研”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质量水利创新人才,服务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2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构建“协同创新”背景下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遵循“协同”理念,培养水利创新人才。“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推出的至关重要的办学方略,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催化剂,能有效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元化教育职能。高校通过“协同创新”,以高水平科研推动高质量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能将更多社会资源集中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建立“寓教于研”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协同”机制,培养水利创新人才。基于“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着重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责任共同体,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国际协同,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学生多渠道、多领域发展。同时,在校内打破传统以“教师”“课堂”“教材”为核心的封闭式陈旧教学模式,推进学科/专业间深度合作,创造更加开放、协同、共享的校园育人环境。

构建“协同”模式,培养水利创新人才。基于“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理念贯穿于水利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四方面推进水利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以适应变化、塑造未来为引导,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手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传授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方法,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潜能。

2.2水利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及培养重点

水利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主要由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协同能力四大要素构成: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完整、知识面宽广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表现。高校在水利创新人才培養过程中首先需要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通过跨学科及跨专业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夯实知识基础,帮助学生培养和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在水利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意识培养是关键,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要善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科学批判、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复杂性工程问题的意识。

实践能力。在水利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培养是主导,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高校要锻炼和培养学生具备创造主体的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性能力,如实际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协同能力。在水利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等必备品质,要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协同沟通能力,提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解决各种团队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鉴于水利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重点是:一是加强水利项目研究与工程实战融入教学,提升学生在学术研究、工程实践、协同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等;二是建设科研、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加强科教协同、校企协同、校校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协同等,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全力打造水利创新型人才。

2.3建立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在充分了解水利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及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基于“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着重研究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该机制能有效改变传统单一性、封闭式、陈旧式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行业间相结合,开展跨领域教学,共建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水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2.4构建“寓教于研”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

培养方案。基于“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加强教学资源融合,为学生度身定制个性化、立体化、实践性培养方案,含灵活型的课程体系、实战型的科研训练体系、工程实践训练体系、暑期研习、国际交流等。

理论教学。基于“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教学内容上融入最新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教学方式上采用“课题研究、主题探究活动、调查研究、项目设计”等,将多学科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在本科生中开展导师制、双师制,实现科研团队协作培养。

实践教学。基于“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选取优秀学生直接参与中心研究院所的科研项目研究、企业单位的工程实践体验,感受真实的学术研究与工程实际,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创造能力。

评价方式。打破唯分数论,开展过程性考核,创建综合性评价体系,实现多样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评价体系,包含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发展、研究结果、协作能力、情感体验等;考核方式多样化,实现能力导向,包含笔试、口试、答辩、论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

3协同视域下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例

本文H大学为例,借助“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创建“协同创新”背景下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H大学与其他水利特色高校相比,在水利人才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学校各水利类专业作为首批工程专业认证对象,均已较高的水准通过认证,辐射国内各高校同类专业。作为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H大学每年组织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发挥了水利类专业龙头学校的作用,精品教学资源也在其他兄弟高校广泛使用和学习,来学校调研人才培养改革经验的学校也是络绎不绝。因此,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及示范推广价值,辐射范围广,对其他高校水利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3.1与水利高校协同,培养复合型水利创新人才

“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由H大学等六所高校共同参与组建。六所高校拥有不同的水利学科特色和优势,培养特色也各不相同。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协同机制,形成水利高校人才培养联盟,进行跨校、跨学科交叉,协同合作,开放资源,互惠互利。中心内高校将搭建优势特色课程共享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校际可以此平台提供辅修及双学位教育;实现校际学分互认、互相访学等;校际间学生共同组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等,通过校际协同创新,充分释放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活力,完善学生水利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水利创新人才。

3.2与科研院所协同,培养学术型水利创新人才

“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两个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组建。依托水利科研院所优质创新团队和科研资源,展开学术型水利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工作,遴选有志于从事水利科研事业的学生,聘请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为第二导师,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实战研究中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提升科研能力。采用问题导向、主题探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调查研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多学科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知识、能力、素质训练的不断深化。

3.3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工程型水利创新人才

“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由若干个施工单位共同参与组建。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构建学校与企业、行业联合培养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共有五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生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四年中须有一年时间(可以分阶段实施)参加企业工程实践,对于符合工程教育培养条件的毕业生,可免试攻读专业硕士学位。通过进一步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培养,对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实施强化“技术链、工程链、职业链”相结合的综合工程素养培养,突出四年“工程教育”不断线;强化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建教学团队,实行校企“双向定课”,共同实施课程教学;联合指导工程技术训练与实践创新训练;围绕工程案例、产品设计等实施项目型教学。

3.4与国际协同,培养国际型水利创新人才

学校要进一步延续与国外合作办学思路,继续创新与国外合作办学模式,着力培养水利行业国际化创新人才,继续拓展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渠道;设立学生国际交流基金,鼓励学院自主开发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访学、交流、会议和比赛等活动;增设水利专业国际规范、国际文化等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水利系统知识更具国际化,更好地为国际化水利事业服务。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协同,在派出学生到国外学习水利知识的同时,也将继续接收外国留学生,如给亚非拉及其他国家培养水利行业专门人才,为他国水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利用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特点,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高效组合中心内部各单位的优势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与共享,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鉴于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脱节,而且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单位虽然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但自成体系、分散重复、使用率不高等,通过对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改变水利高校过去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学校积极探索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满足社会和水利行业实际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水利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7JSJG442)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Z].2011-1-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Z].2012-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8-1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2017-2-2.

[5]季青春考宏涛.基于“协同创新”模式大学生新型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6]李建奇.构建产教融合按需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

[7]王培良等.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基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8,(3).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协同创新水利
向水而生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切实保护水利遗产法律须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