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恶的选择

2021-01-13 05:01陈洋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非裔寄语年轻人

陈洋

在芝加哥大学附近,一名18岁的非裔年轻人开着偷来的车,抢劫并枪杀了一名24岁的中国留学生。事后,他变卖了后者的笔记本电脑和iPhone手机,换取了100美元。这笔钱的一部分被用于支付他在Subway(赛百味)餐厅的账单。

这位非裔男子名叫Alton Spann,来自伊利诺伊州东北部的库克县,平日与母亲、继父居住在一起。Spann是一名“惯犯”,案发时他正处于假释中,并有重伤他人、抢劫车辆以及逃避警察执法等多项犯罪记录。

查阅资料时,我看到了Spann和遇害者郑少雄的照片。Spann的照片来自芝加哥警察局,应该是被捕后在警局拍摄的。照片中,Spann穿着黑色帽衫,头发短而齐整,左眉上方文着一串字母——“Morcha”——该词源于印度,意指“反政府示威”。镜头前的他,眉毛耷拉,一双空洞的眼睛平视前方,结实的躯干仿佛一具空壳。

郑少雄的照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照片中,郑少雄穿一套合体的蓝色西装、白色衬衣,系着蓝色花纹领带,眼眸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自信而坚定。

如今,光芒骤灭。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带来了致命的结局——兩个年轻人,一个面临重罪,一个永辞人世。

从媒体的角度,我们常常需要宏观的视角,除了看到个体的“恶”,也会去分析这些“恶”的形成和恶化的背景,去看待偶然性背后的某种必然性,去探讨未来规避悲伤再次发生的路径。比如在这个案例里,是什么让刚刚成年的Spann走上了这条路?当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机会的不均等、发展的不平衡和疫情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枪击案后,社区会因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产生分歧,比如究竟应该增派警员,还是应该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落后的社区,投入教育、医疗和住房等社会项目。这种分析可以让我们视域更广,更加理性,却也让疼痛更为持久,因为明白了伤害的随机性可能依然存在。

缺少调查,我无法准确拆解Spann步入歧途的原因。但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让我想到了最近看过的一部英国纪录片《Life After Prison(狱后人生)》。一位刚被释放的年轻人对着镜头讲述当下面临的人生选择:“我没有钱,没有工作,要等两三个星期才能拿到求职经费”;但另一边,“捷径”就摆在眼前,“我只要在WhatsApp上发送一条消息,就可以得到一辆车,开始贩卖毒品,每晚赚150英镑。”

那位从监狱“几进几出”的年轻人十分坦诚,“我永远不会回过头说,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之类的。不会,这都是胡扯……我完全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我做了那些选择。”不幸的是,更多的人会成为这些选择的受害者。

采访过程中,一位芝大本科生家长转给我一份电子文件,名为“来自芝大家庭的爱的寄语”。文件里是数百名芝大学生家长写给郑少雄母亲的寄语,有英文有中文。“Death leaves a heartache no one can heal, love leaves a memory no one can steal.(死亡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心痛,爱留下了无法窃取的记忆。)”一位名叫Kenny的家长写道。这些爱与支持让人动容,只是不知需要多少人赠予的“关怀”、“祈祷”、“爱”和“力量”才能托住一位母亲丧子的苦楚。

《Life After Prison》还跟拍了一位刚刚刑满释放的老人。19岁,他因为谋杀罪入狱,获刑32年。老人在镜头前含泪讲述着自己对“如何走到那一步”的反思,以及余生“不得不带着那个污点”的悔恨。这时,屏幕上的一行弹幕缓缓飘过,“谋杀犯能说出自己的故事,被害者连说的机会都没有……”

猜你喜欢
非裔寄语年轻人
寄语
特约主编寄语
新年寄语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论美国非裔诗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诗学及其族裔诉求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