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雷
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审计全覆盖的基本概念,同时对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中的问题展开了讲解,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前言
在审计全覆盖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审计法定的对象在国内被全面覆盖,有效提升到我国财政资金的利用情况,同时促进我国廉政建设的开展。但当前其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为此文章对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难题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二、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的基本概念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正式提出了全面覆盖审计和审计工作的一般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意见。预算执行审计应根据文件要求从更高层次上规划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力争实现对公共资金横到边竖到底的监督,即:横向全面覆盖所有资金使用部门不留盲点;竖向垂直到底贯穿整个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链。其主要特点是:1.从广度和深度上,涵盖所有公共资金的收集、管理、分配和使用过程,全面审查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2.全面覆盖并突出重点。预算执行审计还应当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解决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需求,重视社会热点和民生需求,尤其要紧跟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经济形势,部署审计的范围和重点。3.制定长期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稳步推进,对重点部门和单位轮流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动态确定审计轮次。例如,对审计发现问题较多,重大政策落实不力的重点部门单位提高审计频次,加大审计力度。
三、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中的问题剖析与解决思路
(一)审计人员对审计软件及相关数据库的应用还不熟练
在进行预算审计时,大多采用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但是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软件和数据库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应用软件和相关管理软件的快速更新是审计人员收集和处理会计、业务数据信息的普遍障碍。一些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的要求。审计部门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定长期计划,为一线审计员提供计算机业务能力培训,通过系统化的、持续的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信息化能力,使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在掌握丰富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促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率提升。
(二)审计公告存在缺陷
在目前大多数单位和部门的审计公告中,审计结果问题,整改情况等信息的发布都比较模糊,没有具体细分,整改的内容是在文本中反映更多,没有细节。这些信息不利于统计分析,也不能有效反映审计整改的现状和效果。整改公告与审计结果公告的具体性质不同。审计结果公告由审计部门发布,并在其内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审计整改公告仅公告整改情况的整改数据总量,缺乏详细,具体的审计整改结果公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审计部门存在着“我的职责是查处问题,整改是你们被审计单位的事情。”的思想,以致于对审计整改公告的关注不足,重发现问题,批露问题,轻解决问题,轻视整改结果的现象。
(三)财政信息系统数据存在局限性
当前,受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系统数据局限性的影响,仅部分地区的财政部门实行集中财务核算,能够收集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和财政决算数据。大部分财政部门的业务数据仅能反映拨付到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量,至于各部门最终是如何使用和分配财政资金,却无法实现跟踪,数据并不能完全体现。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审计部门创新审计组织形式,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联动,例如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财政审计组成员将审计疑点筛选出来,然后移交各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小组,由其对疑点进一步核实,如此既能发挥财政审计组俯瞰全局的优势,又能发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解剖麻雀的微观优势,迅速落实疑点,提升审计效能。
四、提升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路
(一)创新预算执行组织方式,整合审计资源
为了达到全面审计的要求并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机构通常应在预算执行审计中规划人力资源,建立总体审计思想,科学调动现有审计机构力量,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首先是打破审计机构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界限,使用统一的审核目标,通过总体审计方案来计划和实施预算执行审计,形成总体合力,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小组、内部机构、下属科室进行单独、分散操作,单兵作战的局面。通过整体规划, 进一步减少部门和专业人员的限制,多个审计组的有机整合和有效的部门协调来提高审计总体绩效。其次是加强审计机构之间的沟通,形成国家审计工作体系。通过组织审计项目,上级审计机构应加强与下级审计机构审计项目计划的联系。各级审计机构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加强审计信息和成果的交流,更好地发挥联合监督力量,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二)加强审计项目统筹,科学谋篇布局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坚持公共资金运作和重大政策执行为主体,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包括对决算的审计,对特殊资金的审计以及对大型投资项目的后续审计。重点部门和单位将开展重点监督,加大对资金管理和分配中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为了实现全面审核并达到意见要求的目的,审计机关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加强项目统筹和审计计划管理。一是要将预算执行审计与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不同类型審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涉及同一个部门单位或地方的,尽量安排同一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二是要围绕国家重大政策、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准选题,加大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审计力度。精心谋划审计项目计划,加强对审计项目风险、审计实施难度、审计资源需求的研究和评估,对不同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避免审计项目安排的随意性。
(三)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为提高大数据审计的效果,相关审计人员应积极创新审计思想和方法,充分利用审计信息系统,全面更新审计方法和手段,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应用“一般分析,系统调查,发现问题、分散核查”数字审计方法以及结合现场和异地审计的审计方法,使用数据分析来阐明要点,发现疑点,专门组织检查,最大程度地减少现场审核时间,提高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在财务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系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审计数据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和保密措施,例如反盗版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创新数据利用流程,从多个维度关联分析数据
在具体实践中,审计人员应深入探索不同财政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相关性。当前,财政部门中存在着多个信息系统,它们涵盖了财政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的各个环节,例如预算管理,直接付款管理,绩效管理等,并且这些系统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审计人员在分析和比较业务数据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多重数据比较,提露预算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其次,审计人员必须以交互方式分析跨部门的业务数据。在分配和使用某些财政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多个职能部门来完成。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有必要对部门之间的数据进行交互分析,以加深信息交换,挖掘更多潜在问题。
(五)统一构建数据平台,推广优秀审计方法
为了适应大数据审计模型的发展需求,首先必须对当前最成熟的审计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出相应的审计方法,积累和充分分享审计经验,并将其集成到数据系统平台中,以便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审核模型和审核方法,提升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应采取措施积极建立网络化的后续审计平台,以更有效地监控财政运行。通过远程审计工作的发展,增强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使审计前和审计后的工作深度融合。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审计模式下的相关工作制度。
(六)强化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改监督力度,审计单位要认真落实整改。财政、发改、等各被审部门必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事实监督整改。由系统和机制引起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探索和改进。追根溯源,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机制,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弥补漏洞,对症下药,有效改变屡查屡犯,屡审屡犯的情况,坚决遏制重大违规问题的持续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指导监督检查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所谓的“合理合情不合法”问题,坚决要求整改到位。审计部门可考虑进一步促进审计整改信息的整合,如建立一个数据库,汇总各级和每年的审计结果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总结未整改问题,实行销号制,把审计问题的整改的落到实处,做到 “有效治愈既存疾病”,更好地发挥审计“经济体检”的作用。
五、结语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是对公共资金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抓手,对维护财经法纪,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揭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新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下做好預算执行审计工作,将公共资金的审计全覆盖落到实处,向每一位从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应以现代化的审计手段为武器,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提高审计业务能力,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济宁市审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