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校园景观设计∗

2021-01-13 08:22陆哲明武祥永成超男曾慧子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时序局部景观

陆哲明 武祥永 成超男 曾慧子 赵 鸣

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2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广东汕头 515063

2015 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 提倡城市修补” “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 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李克强总理做了“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 按照自然规律, 改变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 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 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要通过实施城市修补, 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 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 恢复老城区的功能和活力” 的指示。 “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 概念自此产生, 成为当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1]。

相对于近年由中国提出的“城市双修” 建设概念, 国外与之相类似方式有“Renewal Reconstruction” “Revitalization” “Redevelopment” “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 in Recession”[2-8]等, 其研究与实践逐渐脱离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 更加重视社会意义; 更新方式从开发商为主导的推倒重建转变为以小规模、 分阶段、 社区自组织、 第三方参与为主的谨慎渐进式; 通过局部小微更新带来更大的回报, 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增强城市综合实力[3,9]。 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吴凯晴[3]针对中国过渡阶段的特征, 提倡以城市服务设施运营为核心的自上而下式的城市修补;金鑫等[10]在旧城区的更新设计中践行了城市修补理念; 韩毅等[11]从水系景观规划的角度实践了城市双修理念。 上述研究在城市修补方面均作出了有价值的推进, 但较少专门针对现阶段的城市修补提出具体定义、 意义、 要点等理论方面内容,实践方面也缺乏在校园景观中的相关探索。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 本文进行了现阶段城市修补的定义、 意义、 要点等理论方面的具体探讨, 并以校园景观这一特定场域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完善城市修补的相关研究。

1 城市修补的理论

1.1 城市修补的定义

综合已有研究[12-15], 本文认为城市修补是指以场地问题为导向, 运用“织补融合、 微操介入、 时序渐进” 理念修补建成区的文化历史、 公共设施、 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 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 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 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修复、 弥补、融合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修补中的修与补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修是修复, 是指旧功能的修复提升, 部分城市建成区内设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老化、 已不能承担当初的功能或缺乏特色与活力, 通过修复实现场地的更新。 补是补缺, 是指新功能的注入融合,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思想、 新事物、 新需求随时代前进不断出现, 现有场地需及时跟进;另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之初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 将以城市修补为契机进行完善。城市修补本质上是一个城市建成区内部与时俱进的演进过程。

1.2 城市修补的意义

1) 存量空间的更新升级。 城市修补对象多数位于旧城区或其他建成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建设密度、 复杂的空间形态及广泛的社会网络, 是城市建设中的敏感地带, 其复杂性与局限性决定其更新改造方式需以系统性的空间修补为主[10]。 城市修补充分挖掘建成区“空间潜力”,在现有空间基础上加建、 改造、 更新、 升级存量空间。

2) 完善开放空间研究体系。 城市邻里尺度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的“毛细” 系统、 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 是城市修补的主场所。 它们具有显著的机理相异性、 地域符号性、 接触频繁性、 活动复杂性等特征, 并且具备环境生态、 邻里社交、 城市交通、 文化展示等多样化功能。 该类空间与城市修补的小范围、 渐进式理念契合良好,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是从城市小尺度“毛细” 空间入手完善城市不同尺度开放空间研究体系的重要环节。

3) 粗放式转向精细化。 小尺度微操的城市修补与大尺度更注重布局、 气势、 面状景观有所不同, 它更注重空间的细腻度、 铺装的舒适性、 植被的丰富化等设计细节, 因此针对城市建成区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进行城市修补, 是城市气质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逐步体现城市特色的过程。

1.3 城市修补的要点

1) 问题导向。 城市修补以在综合分析场地所在整体系统及场地周边、 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精确发现场地问题并以合理解决为出发点。 凡是涉及场地更新的问题, 不论是功能上或形式上、 场地内部或场地周边均是城市修补的研究分析内容,并将通过特定设计手法进行合理、 适度、 综合性的解决。

2) 织补融合。 城市修补在功能方面强调场地内部功能、 新增功能需与周边功能、 原有功能实现有机融合, 将场地内部功能作为周边主功能的一种延续, 或将两处以上的周边功能通过场地进行有效“织补” 实现区域内的功能融合。 在形式方面强调场地内部形式需与周边区域植被、 机理、铺装等多方面进行融合处理。

3) 微操介入。 城市修补反对大拆大建, 加建、 改造、 更新、 升级是城市修补建设过程的主要手段, 现有铺装、 建筑、 植被、 水电系统等均是进行城市修补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微操介入是对场地历史的尊重、 对场地建设的谨慎、 对场地未来的折中。

4) 时序渐进。 城市修补并非一味强调一步到位, 它既可以建成后继续渐进更新, 也允许修补成为一个过程, 设计、 建设均可以分阶段逐步进行。 同时, 它注重场地建成后的生长性, 如植被生长形成景观时序演进, 人群活动形成景观时序自发等均是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设计策略, 以此形成渐进式的循环。

5) 激活共荣。 城市修补的场地往往各类问题突出, 致使利用率不高, 难以成为人流聚集、 社会赋能的活动场所。 城市修补的介入是此类空间由场地向场所、 普通场所向高品质场所转变的最佳契机, 它挖掘场地潜力、 激活场所功能、 完成局部提升的同时, 更加强调此局部在整个系统中的融合性、 协调性、 补充性, 局部的修补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整体的效能。

1.4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景观设计途径

由于城市建成区的整体系统性特征, 场地修补需将全局性考量和细节化思考进行统一, 做到“全方位着眼、 细微处入手”, 以发现场地问题作为城市修补的切入点, 再以上文提到的织补融合、微操介入、 时序渐进3 个城市修补要点作为理念制定针对问题的具体修补策略并深化完成设计与建设, 从而激活现有场地并更好地实现区域内的共荣发展。 城市修补的过程是场地自身改造升级的过程, 更是场地所在系统更新提升和系统内部更加融合协调、 演进共荣的过程, 以局部修补提升整体效能, 是一个从整体着眼到局部着手, 实现局部提升并反哺整体的过程。

2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践

2.1 场地概况与现状梳理

汕头大学是地处粤东潮汕地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校园背山面水,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校园环境优缺点并存, 低温期短, 无霜冻害, 有利于植被生长, 整体绿化较好, 但同时也存在气温高、湿度大、 降雨多、 光照强, 夏季漫长的特征。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景观品质, 选取校园核心区的三角空地实行改造升级计划。 场地面积1 600 m2,三角地块的斜边沿学校中轴校道, 两条直角边与运动场毗邻, 中间由3 m 高网状铁围栏分隔, 篮球场处有门禁出入口, 场地具体现状分析见表1、表2。

表1 场地周边分析及特点

表2 场地内部分析及特点

2.2 问题导向与修补策略

除通常维度的考量外, 历史的发展与积淀往往赋予每个学校以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内部人群结构虽相对较为单一, 但师生需求、 专业多样化等又会造成内部需求分化的特征。 本文结合汕头大学校园特殊场景, 从客观的地域层面、 校园层面、 场地周边、 场地内部, 以及主观的个体差异、 情景因素、 社会条件、 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场地现状问题进行逐一梳理, 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修补策略且注明该策略的“修” 或“补”属性(表3、 表4)。

表3 客观因素分析

表4 主观因素分析

2.3 理念指引与设计过程

归纳总结以上修补策略, 如将“调研现场、寻求最佳流线” 与“梳理交通线、 集中处理高差问题” 合并成“梳理交通线、 多样化方式进行竖向设计”, 将“塑造开放、 多样空间” 与“规划、设计多样化小型空间” 等合并成“塑造不同人群数导向的开放、 多样、 良好空间” 等, 在此基础上, 以“织补融合、 微操介入、 时序渐进” 为理念指导进行设计落实(表5)。

表5 修补策略-理念指引-设计落实

2.4 设计成果与激活共荣

将设计思考通过图纸展现(图1), 并最终建设落地。 建成后的三角广场解决了场地中的现状问题, 成为学生日常活动、 休闲的重要场所, 教员及家属亦常以此地作为散步游憩的重要节点。随着时序发展, 场地景观、 功能不断自发演进,主入口旁的三角地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生每年践行校园文化的设计实践地, 变换主题创作微景观,中部背景墙前栽植生长较快的异叶爬山虎两株,用挂钉、 卡扣等方式引导枝条的生长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不同的季相景观, 描绘白墙上的爬山虎“丹青景观”; 除时序景观外, 场所功能不断被激活, 在原功能的基础上, 它又成为了环校园跑的终点、 儿童娱乐的区域, 甚至是校旁商家的宣传窗口。 以小尺度的局部介入带动整个校园的活力提升与人群参与, 充分展现了城市修补理念在局部微操、 整体提升中的优势。

3 结语

城市修补是一种针对场地更新的综合性设计思维, 是中等强度的设计介入, 是一种人与物、整体与局部、 现状与设计、 保留与发展、 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协调折中, 在城市化进程中对缓解、解决城市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介于城市建成区系统的多样性、 复杂性, 城市修补理念仍需在不同的相关领域中进行探索, 并提出基于不同视角下的观点, 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校园环境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 具备良好的修补潜力, 实践结果亦展现出较高的修补价值, 而从整体视角切入到局部场地介入, 实现局部与整体协同更新和完善的途径还应在更多类型的城市建成区中践行,以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图1 总平面图

猜你喜欢
时序局部景观
顾及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软件GTSA
清明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基于不同建设时序的地铁互联互通方案分析
基于FPGA 的时序信号光纤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