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馨 李爱霞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地方来讲,谁先在政策和行动上融入新发展格局,谁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因此,济宁如何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制约因素,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济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济宁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6 个新跃升”、聚力突破“8 个强市”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济宁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政策机遇、战略机遇、内需潜力大、基础实施好等各种有利因素、有力条件。
“十四五”时期,济宁面临扩内需、“新基建”、“新城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等重要的发展机遇。“新基建”“新城建”,将对济宁市扩大有效投资产生巨大拉动作用,为济宁市发展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带来良好契机。2035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将对济宁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带来机遇。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有利于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发展健康、养老、育幼等服务业。从目前看,中央提出今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山东省也陆续推出一批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这些都为济宁市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了政策机遇。
从国家布局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济宁发展带来机遇;从省际布局看,济宁是淮海经济区的城市之一,主要指标均靠前;从省内布局看,山东省正在实施“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战略,济宁是鲁南经济圈的四个城市之一,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等排在前列。另外,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为济宁市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因此,济宁要积极抓住这些战略机遇,努力建成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鲁南经济圈的“排头兵”。
从宏观上看,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与出口需求相比,内需包括了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其中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力。2019 年济宁市城镇化率为59.7%,2019 年济宁市常驻人口为835.6 万人口,城镇498.8 万人,农村336.8 万人。因此,济宁市加快城镇化发展对扩内需仍有较大潜力。
近几年,济宁市不断完善立体交通体系,大开放、大辐射、大循环的立体交通格局即将形成。2020 年8 月,枣菏高速正式通车,让微山湖湖区两岸互通仅需10 分钟,也改变了济宁只有一条东西向高速公路的历史。2020 年底,济宁内环高架主线正式通车,跨城仅需20 分钟,标志着济宁正式迈入“立体交通时代”。另外,鲁南高铁、济宁新机场、机场高速等重大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陆续在济宁布局建设,“齐鲁号”中欧班列顺利开行,济宁的区位交通优势愈发明显。这些为济宁市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提供坚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济宁市制造业规模大、基础好,济宁工业门类齐全,41 个工业大类中济宁有38 个,高新区的工程机械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梁山的专用汽车、汶上的休闲服装、兖州的农机,都是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近年来,济宁市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影响力不断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崛起。
济宁市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短板和问题,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面临区域竞争力不强、消费需求不足、创新驱动不足、要素制约问题突出、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2020 年,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494.31 亿元,临沂地区生产总值为4805.25 亿元,徐州地区生产总值为7319.77 亿元。济宁市地区生产总值2020 年再次被临沂超越,同时和徐州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因此,济宁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及在鲁南经济圈争当排头兵的竞争力不够强。
2020 年,济宁市进出口总额较上年提升10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8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较上年同期提升6.8 个百分点。和投资、出口增速相比,济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2%,这说明消费是低迷的,需求是不足的。
目前,济宁市产业结构仍然较重,2019 年轻重工业的比例为33.2:66.8。工业总产值中,煤炭占比14.0%,化工占比8.4%,电力占比4.6%,装备21.1%,纺织5.9,医药4.0,食品10.0。煤炭产业面临产能压减和消费减量,传统产业“量大势弱”,新兴产业“势强力弱”。济宁市传统产业占比大,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加工制造企业多,产业链堵点、供应链断点、“卡脖子”环节还有不少,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活动少。
济宁市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接近“天花板”,土地供给紧张,高端人才、技能人才难以满足需求,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体经济仍然面临生产要素的制约。
由于济宁地处鲁西南,非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封闭。2019 年济宁市对外依存度仅为10.6%,出口依存度仅为6.5%。济宁市进出口总额仅占山东省进出口的2.3%,出口总额仅占山东省出口的2.6%,利用外资总额仅占山东省利用外资的3.1%。出口产品多数为农产品、机电产品、纺织等传统产品。
个别重点企业流动性、担保圈、债券兑付等风险问题突出,例如,如意集团公司流动性出现问题,有较大的偿债压力,公司控股股东自身也陷入了偿债危机。2020 年济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6%,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房价上涨快,房地产领域潜伏较大风险。另外,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存在较多风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了决策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 年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走好第一步,部署了八项任务。因此,结合济宁市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推动济宁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把济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首先要把济宁建成创新型城市,因此,济宁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从空间布局上,把高新区“创新谷”建成具有区域典型示范的科技创新生态区,发挥其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快布局以高新区、颜店新城、任城区、太白湖新区为轴线的科技创新走廊。二是从政策上,继续加大创新型企业扶持,培育“瞪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推动更多企业上层次、上规模。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在创新中的作用。三是从人才支撑上,鼓励支持用人单位柔性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济宁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可采取灵活的人才引进办法,鼓励支持用人单位柔性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济宁市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夯实产业基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是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的稳定,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版,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一是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增量”。紧盯“231”先进制造业集群(“2”是指高端装备、高端化工,“3”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1”是指医药),围绕30 个细分产业链条,大力推动“群长+链长”制,群长、链长全面负责群链发展,服务链主大企业,招引补链大项目。二是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济宁的制造业多数都是传统产业,因此,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推动加快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橡胶制品、造纸和建材等传统产业向着高端、智能、绿色转型。三是推动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加强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因此,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创新政策、拓展渠道,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释放内需市场的活力潜力。一是坚持就业优先。通过实施一系列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和就业,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民进城能够“进城落户”,让消费者少些后顾之忧。三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由于过快上涨的房地产对消费有挤出效应,特别是济宁的房价从70 个大中城市看,明显上涨较快,因此,在调控的基础上,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四是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加快发展研学游、医养健康、养老、育幼、家政、体育等重点服务消费;要充分发挥济宁市文旅产业独特优势,支持假日经济发展;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特别是“快递进村”。
“十三五”期间,济宁实施了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开发区改革、“一次办好”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十四五”时期,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打通破解各种痛点堵点卡点,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激发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发展格局,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活力。二要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标准地出让”和“亩均效益”评价改革,提高土地、能源、能耗、排放等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三要做优营商环境。对标全国“放管服”改革先进地区,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规范行政审批,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济宁市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开放促发展、创新、改革。一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兖州国际陆港建设,加密“兖欧班列”班次;二是打造对外开放的平台,大力推进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 型)申建,提升金乡内陆港运营水平,扩大国家级二手车出口试点规模,提质发展高新区中日韩、兖州中欧国际合作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曲阜中德中小企业产业园、泗水中韩国际食品产业园;三是培育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出口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主体,组织外贸企业积极对接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促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新发展格局的底线。济宁市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金融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一要筑牢金融安全的底线。2020 年由于应对疫情的冲击,货币政策较为宽松,全社会杠杆率上升,目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日常监测调度机制,分领域、分类型开展金融风险隐患摸排,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防控信用风险,全力以赴化解存量风险,严控新增风险,实现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降”。二要筑牢生产安全的底线。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济宁煤矿多、化工企业多,更要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要加快推进煤矿、化工等重点领域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开采,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三要筑牢公共安全的底线。公共安全是对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的安全,如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等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济宁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