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浩军 汤梦瑶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提要]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对于苏州自贸片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进一步扩大开放、制造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在对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方案及面临的政策环境梳理基础上,对自贸片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苏州自贸片区现代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功能定位与思路以及具体举措,以期提供借鉴参考。
2019年,苏州自贸片区成功获批,定位为一区四高地,即通过全方位开放、国际化创新、高端产业集聚与现代化治理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区。而现代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国际化水平对于服务贸易提升、高端产业的集聚、总部经济打造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主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本报告中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生产性服务业,即金融、信息技术、技术研发、物流与供应链、教育培训等服务业,也包含文化创意、现代商务等服务业。服务业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利用或提供服务的情况,可通过服务贸易、服务业FDI和服务外包等方式来体现。本文服务业国际化即通过向境外提供、利用服务以及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国外投资本地服务业来衡量。
(一)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方案对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提出新要求。在苏州自贸区建设方案中,提出建设目标是提升汇聚国际创新资源和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竞争的能力,建设“一区三高地”,即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高科技产业园区离不开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及其相关要素产业集聚,汇聚全球先进的技术研发、信息技术人才,对标国际先进地区创新金融产品、监管手段,通过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供应链与贸易服务等方式助推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自贸片区优势特色与传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并以总部经济形式,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合作,对外输出产品服务,就成为苏州工业园区乃至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这就需要以自贸片区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并对外开展服务,通过服务贸易形式与业态的不断创新、服务业FDI与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为创新要素聚集,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支持。
(二)长三角一体化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其提供机遇。苏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苏州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在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等一体化背景下,一方面加强与周边省市在产能项目、产能拓展、产能转移等方面合作,提升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借助一体化的交通、物流、服务与政策,加快吸引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高端现代服务业人才,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借助苏州与南通、宿迁、滁州等地区的合作,将自贸片区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向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周边省市转移,开展本土服务外包,在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基础上再开展离岸外包,按此路径提升国际化水平。
利用问卷网,以微信方式与苏州生产性服务业协会、苏州现代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合作,先后收到调研问卷98份,在自贸区内的企业有效问卷80份。通过调研,自贸片区的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整体情况如下:
(一)进出口服务功能有所区别,规模化程度有待提升。调研对象中,提供服务业包含了金融、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物流与供应链、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表明自贸区的现代服务业业态完整。不同业态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有所不同:对外服务中,物流贸易、技术研发为主要业态,分别为15%、7.5%,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贸易,而金融、生产性租赁等服务相对较小;向国内其他地区提供服务较多的是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技术研发、物流与贸易等业态,这些服务与周边相比具有相对优势。对外服务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日本、东南亚、欧洲、北美三大地区,占对外服务地区60%。在调查对象中,企业年对外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仅占18%的比例,而超过1/3企业的年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不难发现,企业的对外销售规模相对较小。对外提供服务主要形式为跨境交付,占到近50%比例;其次是离岸外包,占到23%比例;有2家企业在通过国外分支机构提供境外服务,主要是总部位于苏州自贸片区企业。而没有提供国际化服务的企业中,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战略定位、企业经营能力,这两者占比85%,而国际环境、政策因素影响相对较少。服务进口中,主要需求为技术研发、物流及贸易、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四项服务,由于自贸片区还有大量传统代加工企业,物流及贸易的国外需求也相对较多;教育培训的国际需求占到25%,主要原因是片区企业对于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培训还以国外采购为主,国内现有培训、教育还无法满足区内企业需求。对外服务需求的年贸易额1亿元以上的占22%,5,000万元~1亿元占17%,两者占比不到40%,整体看企业年需求规模相对较低。
(二)现代服务业功能完备,集群初现但发展不太均衡。调查中,认为自己所在行业已经形成产业集聚的占到70%,其中有10%的企业认为行业集聚成熟,竞争较为激烈,主要集中在物流、信息技术等行业。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已经形成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科技创新、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集聚区,围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纳米科技、人工智能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工业检测、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物流与供应链、人才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初步聚集。一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初具规模,在2020年苏州首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中,自贸片区共有12个企业入选,这些企业涵盖信息技术、科技研发、金融服务、供应链物流等服务业,有相关产品服务进出口业务的有6家企业,占比50%。自贸片区的苏州工业园区凌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8年中国服务外包50强,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围外包100强。在2019年苏州政府支持的服务外包公共平台中,自贸片区有苏州国科云服务平台。不难看出,信息技术、数字通信等服务业集聚显著、优势明显。与苏州其他区域相比,支持苏州一号产业的“生物医药”试验、检测、研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在吴中区,自贸片区还没有。供应链与物流行业,自贸片区虽然有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支持,但缺乏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行业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国际业务相对较少。金融服务方面,与上海自贸区相比,虽然有元禾控股有限公司,但金融创新产品还不够丰富。
(三)离岸贸易稳步发展,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待深化。2019年,苏州完成企业直报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67.50亿美元,同比增长8.26%,占对外贸易比重7.73%,较2018年上升1.21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8月,自贸片区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00家,实际使用外资11.36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62个,中方实际境外投资额2.4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091.688亿元,各项指标在全国新设自贸区中名列前茅。苏州自贸片区不断发展离岸服务贸易,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延伸价值链。自贸区目前做法: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拓展集团内关联公司间的离岸贸易;另一方面培育本土对外投资企业的离岸贸易需求,鼓励苏州“走出去”企业在自贸片区进行全球贸易结算,打造有制造业底色的离岸贸易集聚地。但在调研中发现,为片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助推其开展国际化服务的不足40%,服务企业接受片区企业服务外包。开展国际化服务的比例也相对较弱,一些国际化制造业往往借助国外母公司制定的服务商开展国际化服务。以供应链整合为主要方式,积极开展离岸贸易方式相对较少,目前苏州艾森纸业有限公司以供应链整合方式,开始“试水”离岸贸易。自贸片区的现代服务业如何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以此提升国际化水平还有待研究。
(四)创新政策举措不断推出,还需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根据自贸片区的发展定位,片区先后出台政策文件47项、推出涉及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132项,形成创新案例66项,省级以上“首创率”60%,2项获得国务院服务贸易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关于现代服务业相关,主要从总部经济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离岸贸易、通关便利化、人才引进培训等进行了有效尝试。但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政府发布了政策法规一览表,但一些企业还是缺乏对政策法规、创新举措的了解,一些企业感觉政府对于不同服务业的专项规划相对缺乏。有50%企业对自贸片区国际化的促进政策满意,还有25%企业感觉一般,不满意的仅仅为10%;对于政府的政策宣传了解为45%,但有50%的被调研者感觉不太了解,说明政府的宣传、培训方面还有待加大。政府助推服务业国际化举措重要性方面,在被调查对象中,排第一的是搭建交易平台;排第二的是进一步完善、创新通关便利化;排第三的是减税减负;排第四的是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优化;排第五的是加大信息的宣传、发布,而排位较后的是相关政策培训。在对政需要完善政策方面,税收优化和融资分别占到70%、60%的比例,而国际高端人才引进、产教合作也占到近50%,企业希望政府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方面能够系统化构建人才引进的营商环境;同时,希望政府能够整合汇集一流创新资源,培育苏州自贸片区服务业的品牌。
发展目标: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和发展能级,培育苏州自贸片区现代服务业在信息技术、科技研发、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品牌,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集聚,形成高端、开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助推苏州自贸片区“一区四高地”发展目标,实现苏州经济转型升级。
功能定位: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与开放发展,以文旅融合、现代商务业发展提升片区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方面营商环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现代商务、生活服务业为辅,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科技研发、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与服务贸易等服务业,培育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科技研发、物流与供应链等服务业的品牌。
发展思路:利用国家级自贸试验区等政策叠加优势,以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自贸片区与开发区实施联动,发展总部经济为路径;以服务贸易、离岸外包为主要方式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实施集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服务品牌;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水平。
(一)发展总部经济,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服务外包和离岸贸易发展。利用在生产制造、服务业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一方面利用苏州工业园区和中西部其他地区合作关系,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走出去,在中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另一方面对标国际先进的自由贸易区,提升投资便利化,鼓励在自贸片区的外资企业将总部入驻片区,并积极引进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化的总部经济企业,设立亚太或全球服务中心。通过现有企业走出去,原有片区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引进总部经济外资企业等举措发展总部经济。
针对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供应链、生物医药科技研发、检测维修等服务领域,同时应积极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在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中心,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通过不断扩大、深化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全球服务网络。鼓励这些企业以总部经济方式,在境外以新设、并购、合作等方式开展境外合作。同时,围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人才、财务等要素,以全球视野汇集一流创新资源,引进或合作国内国际知名科研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与平台构建,设立高端高技能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创新以专利、知识产权、研发成果等作为抵押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要素支持。以专业集群、扩大开放、要素支持等方式打造在核心产业细分服务领域的优势,培育品牌。一方面片区企业可以积极承接总部经济的物流供应链、信息技术、创意设计、金融等服务;并承担总部经济客户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服务,开展在岸外包;在服务能力提升基础上再积极承接国外其他地区的服务,实现在岸外包向离岸外包转变;另一方面总部经济企业可利用自己在科技创新、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等方面优势,积极开展对其他地区、国外客户的服务,发展服务贸易。以此促进服务外包、开展服务贸易,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
(二)实施产业集聚,依托龙头企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合理打造现代服务集聚区的战略。苏州自贸片区可建五大服务集聚区。依托高端制造与服务贸易区打造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贸易集聚区,重点解决企业采购、分销、跨境电商等问题,助力企业打造供应链区域中心;将原有科教园区打造为科技创新与教育培训集聚区,利用独墅湖高教区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技研发、人才培训、人才引进等服务,为片区前沿产业发端提供人才支持;利用现有的创意产业园,基于信息技术方面的产业优势,形成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功能的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同时,在金计划商务区和现有的金融中心,打造金融、人力等商务集聚区;最后,在金鸡湖景区和阳澄湖半岛,打造人文旅游和商务休闲等功能的服务集聚区,为高端人才的引进提供文化旅游与休闲支持。
针对自贸片区生物医药、纳米科技、高端制造等核心产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者核心产业的领军企业,如飞利浦、三星等企业,成立集科技研发、财务、融资、人才、供应链等服务功能一体的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特定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集群,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是以龙头企业为主,整合各个环节现代服务企业的合作联盟,也可以是众多企业以联盟形式的一种合作组织。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总部经济为形态、构建合作平台,成立共享服务中心,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开展贸易活动。同时,加大在5G、新基建等方面的基础投入,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在服务贸易的应用,开展数字贸易、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服务等新型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的水平。围绕园区的生物医药、纳米科技、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重点提升服务这些产业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形成服务品牌。
(三)加大投资便利,利用文旅融合优势,提升外商投资吸引力。一是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国外企业在片区进行投资提供政策支持与便利性。二是利用现有的单一窗口,基于投资流程建立单一服务窗口,提高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苏州特有的文化名片,园区在现代商务、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优势,实施商旅文体融合,打造自贸片区高品质生活配套服务体系。三是借助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商业消费模式,将金鸡湖商业圈和时尚舞台打造成高端跨境消费区,吸引境外游客离境进境消费,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四是打造双面绣苏州文化都市品牌,将金鸡湖、阳澄湖、独墅湖三大湖打造成高端文化、影视文化、创意文化等产业园区。五是聚集高端医疗服务、发展会展经济,为来片区工作、创业的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企业提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四)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专项政策,系统优化营商环境。首先按照产业关联性,进行整体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展目标等方面的顶层设计规划;然后再出台重点产业的专项规划与政策建议,对具体产业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集聚发展等进行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规划,制定专项方案;最后根据产业发展要素,出台金融、人才、法律仲裁、专利保护、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按照顶层设计、分类指导、专项政策、层层推进的思路,结合新的技术、产业发展新特点,不断完善政策、意见。同时,完善自贸片区官网的功能模块,以服务企业、吸引投资、扩大开放为宗旨,增设投资动态与咨询、政策法规、交流平台、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咨询、交流,乃至交易的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的环境。
(五)创新监管方式,深化要素通关便利,提升服务国际化水平。一是以加快深化各类要素通关便利化改革为核心,促进服务贸易通关便利化。一方面通过数据共享,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口岸、物流枢纽加强联动,通过一体化通关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另一方面利用苏州综保区方面创新优势,实施服务贸易分类通关创新,比如针对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领域的全程保税模式。二是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对照先进国家地区建立完善“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机制,通过加工贸易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加工贸易向检测维修、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延伸,探索助推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服务贸易新模式。三是针对自贸片区生物医药行业等行业的新特点,在海关监管中积极利用5G、物联网等现代科技,采用实时监管模式,探索应用“信息围网”、“电子隔离”等新技术,研究推进新兴产业保税研发新模式。四是探索金融服务创新,通过建立有效配套监管服务制度,促进金融租赁业务发展,拓展保税融资租赁业务范围,丰富保税租赁产品种类,通过这些举措促进要素的流动。
苏州自贸片区在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有一定基础,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产业集群、规模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等问题,可通过平台搭建、龙头企业扶持,以龙头企业的供应链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政府加快顶层设计、分类规划、系统推进,利用创新优势不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开放的举措,以此打造苏州自贸片区服务业品牌,促进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