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一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郑州)
[提要]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河南省内黄县种植大枣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对大一点的枣林多分布在卫河以南的12个乡镇,枣树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大枣1.2亿公斤,大枣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枣乡内黄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内黄县枣业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内黄县的产业融合发展。
习近平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为五个振兴步骤来实现,而产业振兴在“五个振兴”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产业振兴的重要性。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关键。一个产业的壮大,不仅能够激活一片区域,还能带动一方农民,注重产业振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让农业产业附加值更多地流回农村和农业生产中去,尽可能地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回家就地就业,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收入的增长,共同享受生活富裕的成果。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带领下,助推内黄县的枣业的发展,由传统的种植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完善产业的发展,促进内黄县及附近乡镇整体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内黄县委、县政府针对内黄的农业优势,立足县情,发挥本地特色,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精准定位,合理布局,秉着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原则,内黄县对大枣的种植历史悠久并且具有地域特色,因此着重发展内黄县的大枣产业,由传统的枣业种植转向休闲农业的发展。通过举办“红枣文化节”、“大枣采摘节”等吸引了很多人员来枣园观光采摘。不仅仅是大枣的直销,枣农还会将大枣销售给企业,制作成枣茶饮料等进行销售,由于产业的转型提升,提高了人民的收益,这种产业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户的大枣销售问题。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内黄县大枣产业的发展模式仍然不够完善,包括对于乡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不足,周边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实际价值的实现。另外,内黄县的大枣产业发展结构相对比较单一,除原产品外,虽有其他工业制成产品,但制成品的品牌效应略低,没有市场地位,以及枣农们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较低,大多数为教育程度低的本地农民,因此在一些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上会有所影响,这些问题会制约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就以上问题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内黄县整体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问题,更好更快地推动内黄县的大枣产业融合发展。
(一)枣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格局不完善。内黄县农业资源丰富,有特有的田园风光,但目前发展情况仍有欠缺。一是尽管在政府的推动下已经对种植业进行转型,采用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策略,发展采摘旅游业和大枣产品加工产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但目前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枣园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游客仅有采摘项目,缺少其他项目增加枣园的特色。二是由大枣种植向企业转型问题,其加工品种主要有枣茶饮料、金丝蜜枣、空心焦枣之类的几十个品种,在县域发展相对于比较好的企业是河南省内黄县冬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主要经营冬夏枣茶系列饮料。单独就产品口感来说还算不错,但是由于公司整体的企业形象并没有突出,知名度低,产品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基本上仅局限于内黄县本地及周边乡镇地区,很难走出当地的区域。这不仅仅是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还包括对于内黄大枣的宣传以及销售都会有所影响。三是内黄县整体产业发展格局还是不完善的,没有将种植、生产、销售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多数依然为个体小农户或商户,产业振兴模式单一,不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与管理,也意味着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和全县旅游产业有机融合起来。
(二)枣产品品牌效应低,缺乏创新发展模式。针对内黄县产业发展现状来说,实质上并没有将红枣的衍生产业发展得很好,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枣产品的品牌效应低。尽管周边大枣产业有所增加,但是整体布局相对比较零散,主要集中于一些小散企业的生产加工,大部分的销售对象局限于县域,尽管有部分产品也销往省外,但实际研究后会发现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在更大一点的城市就很难让产品立足,销量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政府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政策推出特色产业品牌,就很难打造出当地的品牌,对于产业的外部发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另外,这种具有乡村特色产业本应该是更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然而,在实际上并没有彻底的开发出乡村价值,缺乏一些具有独特品质、彰显地域特色的优质产业。还有,大枣产业的发展模式也相对于缺乏创新,包括产品本身的创新、宣传策略的创新,政府对于枣产业的补贴政策不够完善,以至于缺乏龙头创新型企业的带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黄县本地产业融合更好地发展。
(三)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低,制约产业振兴的推动。经调查研究,内黄县枣园的种植户大多数是没有接受过教育或者是低教育素质的本地农民,而且年龄阶段也相对偏大,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虽然也有部分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和农业科技人才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但人数终究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影响力过小,本地传统农民依然是农村的主力军,事实上这些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弱,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弱的人员尽管对于种植大枣有很大贡献,但仍然会对农业现代产业化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其次,枣农们缺乏创新精神,缺少突破传统尝试新模式的勇气,“小农思想”比较明显,思想观念过于保守。另外,虽然有部分农民认可新型农业,但缺乏专业技术的指导,有部分思想观念过于保守的农民甚至不接受新型农业,缺少对新型农业的认可度,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内黄县大枣创新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产业振兴的进一步推动。
(一)采用创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内黄县作为中国红枣产业的龙头县,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各县级之首。实际上内黄县有足够的实力和空间潜力创新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针对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格局不完善的问题采取一些实际的解决措施。首先来说一下内黄县枣乡旅游业的发展,第一步就是要完善并丰富大枣种植园周边的基础设施,可以在休闲观光的基础上开展特色的红枣文化旅游节,不单纯是按照以往活动对大枣进行宣传和销售,要对其内容进行丰富,主要是在大枣成熟季节宣传推介内黄大枣和枣乡文化为主题,以枣乡风情旅游为主线,融合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为一体,主要活动内容有文化交流区、大型特色演出、地方文艺展示、红枣名优品种及其制品的展销等。进一步深入发掘红枣文化内涵,突出枣乡特色,充分体现乡村旅游的特征。另外,依托枣乡风情特色游,也可充分利用县镇周边的其他特色景色或者景点,例如依托内黄县已有的景点二帝陵,独特的桃园景观,开展完整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员前来观光旅游。一方面增加了内黄县人民整体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内黄县大枣的知名度,对于后续大枣产品的推广提供帮助。其次就是制成品的产业发展问题,老产品品类已经有很多,但是产品宣传不到位,没有突出的亮点,因此综合分析下不能仅仅局限于老产品,要采用创新科技,推出新产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大枣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有机结合,采用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二)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龙头企业。所谓的农业龙头企业,一般是具有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经验都领先的优势,并且有专业技术型人才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针对内黄县的大枣产业发展情况来说,可以分以下三种方法来提出对策:第一,产业发展的前提要有足够的资金量以及政策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在扩大相关企业群体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在制成产品升级、财政和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并且尽可能地将企业汇集到临近区域,方便产品流通,增强产业集聚力,也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采取相应的政策鼓励产业优化发展,促使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形成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方式,同时也将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农民不再是单纯的以零售为主,减少农民在经营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也包括企业本身经营成本的减少。第二,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下,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论是在包装还是产品本身,甚至在于产品的宣传广告上都加以创新,不仅在本县域的红枣文化节进行产品宣传,同时也要带各类大枣制成产品积极参加各地的展销会,宣传产品,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在同类产品中争取立足之地,争做内黄县大枣产业的龙头企业。第三,是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产品宣传模式的创新。现在为大家所熟知的“互联网+产业”模式的结合,有机结合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将各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在政府提供的平台上进行宣传,也可在其他热门平台上助农直播带货、宣传,这也就是由传统向互联网的转变。一方面不仅可以宣传本地的旅游观光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产业的升级。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产业振兴。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不论在农业生产的枣林,还是大枣制成品的生产企业中,都需要引入大量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因此对于农民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习近平在参加2017年“两会”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所谓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的生产经营并且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针对内黄县的枣农们的实际情况来讲,迫切的需要提升枣农们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请一些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结合农户在种植大枣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结合实际问题授于农民更多专业的知识,改善农民保守的思维,采用创新技术设备进行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才能够达到真正理想的效果,利用当地已有的优势,将特色农产品经济产业做到极致;另一方面枣农们自身要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积极与企业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产业结合不仅可以解决枣农们的销售问题,降低人工销售成本,还可以在农闲时进入企业加工工作,增加个人收益,让枣农们切实的看到利益,更容易转变固有的思维发展模式。从经济角度来看,内黄县培育新兴职业农民不仅有利于当地农业、周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城乡的产业融合发展,这也便是未来乡村农业的理想发展方向。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探索研究内黄县大枣产业的融合发展情况。产业振兴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农村发展相对落后,遗留问题较多,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重点就在县域的发展,实际上在农村想要又快又好的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由于内黄县本身有足够的特色资源优势,近年来也在国家政策的鼓动下,农民的观念也有所改善,推动农民职业化、农业工业化,促进内黄县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成了内黄县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内黄县大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找出目前制约大枣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在国家政策大背景的支持下,采取相关的政策进行研究改善,促进内黄县的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对于内黄县大枣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要实现“以业兴城,以城带业”的模式,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能解决周边乡镇地区的人员就业问题,还能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应国家乡村振兴的目标,带动内黄县经济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