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创新研究团队主要成果综述

2021-01-13 20:59刘玉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范式学者

□文/刘玉静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实现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梳理中国主要的技术创新研究团队,并对技术创新的两个领先集群——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展现其在技术创新理论与范式、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绩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中,技术创新是创新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技术创新是企业应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实现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和重视。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被称为“创新理论的鼻祖”。自1981年技术创新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多,范围很广。据中国知网收集的学术期刊,以技术创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从2008年开始,每一年的期刊数量几乎都在600篇以上,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018年有698篇,2019年高达740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理论与范式、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绩效等方面。

二、技术创新的研究团队

随着人们技术创新重要性意识的不断增强,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已经成为一个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工程技术学、文化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中国技术创新的研究合作网络整体上呈现出“两个领先集群和多个重点研究团队”的结构特征。其中,陈劲与傅家骥、吴贵生、谢伟、苏竣、王毅等作者构成了以清华大学为主的北方技术创新研究领先集群,许庆瑞、魏江、吴晓波、郭斌等作者构成了以浙江大学为主的南方技术创新研究领先集群。其他重点研究团队主要包括:西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本文主要对两个领先集群——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展现其优秀的研究成果。

三、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不断出现在学者们的研究范围内。在1981年,我国技术创新的早期传播者丁元煦从技术引进与科研相结合的角度在《科研管理》上发表了国内管理学期刊上第一篇技术创新主题研究的论文,同时期以许庆瑞、傅家骥、李京文、汪应洛为代表的学者将技术创新的概念体系与方法论引入中国。随后,国内学者开始对技术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一)以陈劲、傅家骥等学者形成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主要从技术创新的理论与范式、技术创新绩效、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重大研究成果。

1、技术创新理论与范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扎根中国改革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探索实践,针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经历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发现,积极探索中国本土化技术创新范式。1994年,陈劲首次提出自主创新范式,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实现更多的自主创新,以提高发展的竞争性和持续性。陈劲等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中高标准定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技术创新高标准定位的新理论模型。吴欣桐等分析了女性创新者在技术创新中的机会和威胁,从平等、关怀和共同发展的层面上重构有关创新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增加创新理论的人文观。陈劲等(2018)将技术创新从技术和市场驱动的思维模式推向人文精神与哲学引领的思维模式,首次提出了“有意义的创新”这一以东方哲学智慧引领新时代人文精神复兴的全新创新范式。陈劲等提出了意义导向的科技创新管理新模式,构建了“目标-需求-系统”三维一体的管理新模式的研究分析框架。陈劲等立足于中国情境和东方智慧,首次提出了“整合式创新”这一全新创新范式,阐述了其内涵和贡献。

2、技术创新能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三步走的目标、“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更加注重原始创新的呼唤,也要求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及其能力评价。因此,科学、准确地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高建从中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历史阶段出发,发现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主导地位最终确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正在缓慢增长。王勇等发现IT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成长的影响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影响有显著差异。韩廷春等认为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从而提出了以投融资机制来评价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创新能力本身,尝试从能力的内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在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创新能力本身,尝试从能力的内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张玉坤(2003)提出“计划-分析-设计-建造”的技术创新能力金字塔模型,认为决定创新水平的核心能力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使技术潜力得以发挥的关键。高旭东(2005)提出影响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是企业R&D的特点,而非遵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一特定顺序。彭飞(2019)从金融视角对影响我国高端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3、技术创新绩效。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学者们对如何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高建等首次提出了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认为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效率、产出的成果及其对企业商业成功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产出绩效和技术创新过程绩效。许冠南等发现关系嵌入性可以促进企业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并构建了“关系嵌入性-探索型学习-技术创新绩效”理论框架。陈劲等(2006)结合技术创新特点和中国企业创新实际,设计了一类新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王毅(2013)认为由于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能力基础较差,“多路径”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更有可能产生较高的产业技术追赶绩效。研究弥补了已有“特定顺序”和“技术跳跃”两种关于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路径理论的不足。杨武等(2019)发现资本投入、人员投入和研发机构数量对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促进作用,技术获取及改造呈显著抑制作用。所以需要政府在技术创新型并购的专业层面和政策层面提供支持。

(二)以许庆瑞、郑刚等学者形成的浙江大学创新研究团队。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理论与范式、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中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理论范式。

1、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指各个创新要素的高效协同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部的无障碍流动,是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旨在获得“1+1+1>3”的非线性叠加效用的创新组织模式,其理论的研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张钢等针对我国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这一问题,首次提出了技术、组织、文化协同创新这一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许庆瑞等认为应该以系统的观点、从战略的高度和组合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首次提出组合技术创新这一新的理论模式。许庆瑞等从系统的观点、组合与集成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组合及其与组织、文化的集成的范式。许庆瑞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创新战略方面,采用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其各创新要素的整体协同程度明显高于采用其他技术创新战略类型的企业。

2、全面创新。全面创新是提高核心能力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以各创新要素,在扩展时空域内的协同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实现全员、全时空、全价值链创新的构架。在全面创新研究方面,许庆瑞开创性地提出了全面创新管理的创新管理范式,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3、其他范式。许庆瑞基于能力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战略理论提出技术创新战略整合模式,认为只有通过经营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整合,才能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许庆瑞等通过宝钢集团的案例分析了“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这一合作创新模式的意义。顾良丰等基于产品模块化理论,在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性和可显性维度基础之上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架构维度,并提出了模块化技术创新的架构模型。

4、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为支持技术活动与技术创新的实现,附着在内部人员、设备、信息和组织中的内生化知识存量的综合。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典型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德尔菲法;另一种是客观法。浙江大学范柏乃在其著作《城市技术创新新透视》中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类,采用客观法计算能力数值,对中国19个代表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浙江大学许庆瑞认为通过供应商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四、文献述评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实现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梳理了中国有关的技术创新研究团队,发现由于技术创新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所以研究团队非常多,主要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其次对技术创新的两个领先集群———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通过梳理发现以陈劲、傅家骥等学者为主形成的清华大学创新研究团队,主要从技术创新的理论与范式、技术创新绩效、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自主创新、技术创新高标准定位、整合式创新等理论范式,对复杂创新能力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重大研究成果;以许庆瑞、郑刚等学者为主的浙江大学创新研究团队,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理论与范式、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协同创新、全面创新等范式,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研究理论,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理论范式。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范式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