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张家口方言副词“紧”的用法及语法化

2021-01-13 15:09
关键词:张家口语气消极

张 艳 武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张家口方言属于晋语的张呼片。晋语中“紧”用作副词的频率高且意义丰富,但前人对“紧”作为副词用法的研究并不多见。武玉芳指出,“紧”在大同方言中有情状副词和时间副词的用法[1]。在张家口方言中,“紧”还可以用作语气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本来就”,具有连接功能。邢福义在句法和小句联结的基础上将副词分为一般副词、语气副词和关联副词3类[2],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粹的关联副词,每一个具有连接功能的副词都是兼属其它小类的副词。下文拟以崇礼方言为例,对张家口方言中“紧”的一般副词和语气副词用法进行分析。文中出现的文献语料均引自北京大学CCL古代汉语语料库。

一、“紧”的一般副词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形容词“紧”的义项主要有:物体受到压力呈现的状态;非常接近;事情急。张家口方言中的“紧”除了与形容词的用法一致外,还可以用作情状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和程度副词。

(一)“紧”用作情状副词

“紧”作状语用于谓语之前,构成“紧+形容词/动词”的句式,表示“一直不停”的持续状态。在普通话中,当事情紧急时可以说“紧赶”和“紧催”等。张家口方言中“紧”的使用范围更大,持续性动词都可以成为“紧”修饰的对象,如“紧说”和“紧做”等,表达否定和不满的意思。如:

例1.紧说你先走哇,硬要和我厮跟。(一直和你说你先走,非要和我一起。)

例1中的“紧说”表示说话人“一直说”,但仍没有达到目的,后一分句中的“硬要”强化了不满的语气。表达否定含义的“紧”常常构成“紧+形容词/动词+也/都/就/还+否定性动宾短语”的句式,如:

例2.紧忙着就不早了。(一直忙着,结果发现不早了。)

例3.这么多活,这紧着做也做不完。(这么多活,一个劲儿地做也做不完。)

上述两例是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主动地一直在做某事,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表达了消极抱怨的语气。

(二)“紧”用作时间副词

“紧”用作时间副词,根据意义的虚实,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紧”的意义较为实在,通常用作“紧着”,意为“一直”,强调动作的持续时间。相比于情态副词的用法,“紧”用作时间副词少了“着急”的含义,语义进一步泛化,主观性色彩增加,经常用在表达否定含义的句子中,表达对受话人持续状态的否定和不满之意,语气较为强烈。如:

例4.你这人也是,紧着在人家家闹什了。(你这人也是,一直在人家家呆着干嘛。)

例5.孩子咳嗽,你那紧着抽烟。(孩子咳嗽,你别抽烟了。)

例4和例5中的“紧”很明显没有“加紧”的意义。例4是在某种情境下对受话人持续的行为表示否定和不满;例5则是要求受话人停止正在进行的行为,为祈使语气。

例6.别出去了,饭紧等熟呀。(饭眼看熟了。)

例7.你女人紧等紧生呀。(你女人眼看就要生了。)

从例6和例7可以看出,“紧等”是表示“短时义”的时间副词,用于某一动作行为很快就要发生的情况,侧重于说话人的主观判断。

(三)“紧”用作频率副词,表“总是”

“紧”用作频率副词,意为在一段时间中多次做某事,强调动作频繁,用在消极语境中。如:

例8.这点事不能紧着麻烦你。(这点事不能总是麻烦你呀。)

例8中“紧着”用于否定句中,强调接连不断地“麻烦你”,含有否定和不满的语气。

(四)“紧”用作程度副词,表示“最”

张家口方言中,“紧”后附方位名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最”,表示程度极深。如:

例9.我个子矮,排在紧前面。(我个子矮,排在最前面。)

例10.紧南边半亩给了村长。(最南边半亩给了村长。)

二、“紧”的语气副词用法

“紧”的语义大约近似于普通话中的“本来、都”。根据杨荣祥的研究,“紧自”是语气副词,“自”是一个副词词尾,不表示实在意义,在双音化的大趋势下用来凑足音节[4]。由此可以推断,“紧仔”“紧着”和“紧要”与其是同一类词。

(一)“紧”用作语气副词

在张家口方言中“紧”用作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是用于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与情态有密切关系的一类副词[5]。一方面,“紧”表示对事实的确认和强调,这符合语气副词的定义;另一方面,“紧”与其它副词连用时,通常位于最外层。如:

例11.你紧着都没钱,别管他的闲事。(你本来都没钱,别管他的闲事。)

例11中“紧着”与副词“都”连用,表示对“你没钱”这一事实的确认和强调。“紧着都”可以替换为语气副词“本来就”。

(二)语气副词“紧”的语用功能

宗守云指出,“紧自”用在“紧自……还/又……”句式中,表示语义的递进,可将其概括为“以一种消极状况为基点向前推进到另一种消极状况”[6],即“紧着”分句和其后面的分句在逻辑上构成一种“雪上加霜”的状况[7]。观察上述用例,递进关系实际上是由语境决定的,去掉“紧”仍然能表达这层含义,因而“紧”的关联作用处于次要的地位。“紧”用作语气副词,主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是对消极情况的确认和强调。同时,可作为焦点标记成分,起到突出焦点的作用。如:

例12.他紧自没钱,孩子又病了。(他本来就没钱,孩子又病了。)

例13.紧要儿你胃不舒服,还喝凉水。(你这胃不舒服,别喝凉水。)

例12是对句中谓语成分进行强调;例13“紧要儿”用在主语之前,是对整个分句的强调。上述两例中的前一分句都是已知信息,如去掉“紧~”句意基本上没有变化,但加上表示强调的“紧~”之后,已知信息所在的分句成了话语的焦点,语气变得委婉。“紧”作为焦点标记,在句中主要实现两种语用功能:

第一,是强调功能。齐沪扬将强调的方式分为“顺转强调”与“逆转强调”[8]。顺转强调表示对某一情况的确认,可以和同样具有顺接功能的“是”连用。例12中的“紧自”是顺接强调,强调消极的现实,可以说成“紧自是没钱”。逆转强调是说话人对客观事物肯否态度的强调,造成转折和对立情况的出现[8]。委婉的语气是一种逆转强调,例13通过强调消极的现实条件对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实施否定,与之共现的成分“还”也是逆转强调词。

第二,是评价功能,主要表现为传信评价。传信是指从说话人角度考虑,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的态度和评价。“紧”的使用加入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两种不同的强调方式相应地在评价功能中体现出不同的主观态度。如:

例14.你看小李,紧自感情生活不如意,又丢了工作。(小李,本来感情生活就不如意,工作还丢了。)

例15.紧家里乱,你又给买东西。(家里本来就很乱,你不要给添东西了。)

例14“紧自”确认消极的现实条件,表达对他人“雪上加霜”境遇的无奈和同情;当用于自己时,也表达自怜的情感。例15“紧”强调消极的条件,来制止听话人以后的行为,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有委婉否定和不满的含义。

三、“紧”的语法化过程

在张家口方言中,“紧”除了意义实在的形容词用法外,还有意义较虚的语气副词的用法。可见,“紧”的不同意义并存经历了一个语法化过程。

“紧”的本义是丝弦受到压力而呈现出急张的状态。《说文解字·臤部》:“紧,缠丝急也。从臤,从絲省。”[9]紧是形容词,汉代之前主要充当谓语。如:

例16.戈戟之紧,其厉何若。

上例出自《管子·问》,“紧”指弦与弦之间的距离近,“急”指时间临近带来的紧迫感,后来便用“紧急”泛指紧张急迫的状态。此外,由于使人感到紧张和急迫的事一定是重要的,因此唐代开始出现近义并列的双音词“紧要”,双音词的意义由“紧”独自承担。如:

例17.驰紧急之弦张兮,慢末事之委曲。(东汉·傅毅《舞赋》)

例18.四拜读章竟,太岁皆当紧要,须正心整顿取法也。(唐《要修科仪戒律抄》)

例19.长曰宗,恭事伯父,掌握格律,举直措诸,巨细无私,紧之是赖。(《唐代墓志铭汇编》)

例17中的“紧急”表现弹奏的急促;例18中的“紧要”是形容词作谓语,表达重要的含义;例19的“紧”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意为“重要的事都依赖他”,“紧”放在句首位置带有强调语气。

石毓智认为,5~12世纪是汉语双音化趋势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10]。在宋代,“紧”组成的双音词的使用频率高,“紧~”是情态副词,可以移位到谓语前作状语。如:

例20.若不归,本家复罪如初,当令紧切擒捕。(北宋《册府元龟》)

例21.遇事每每着精神照管,不可随物流去,须要紧紧守着。(北宋《朱子语类》)

元代,“紧”出现了程度副词的用法,开始了语法化进程。如:

例22.雨大得紧,前路又没去处。(元·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雨大得紧”突出的是雨的急骤状态,虽然“紧”仍承担“急”的语义,但已经可以表示程度了,也就是用状态的急和重要来指代程度深,此时,“紧”进一步虚化,表示状态达到了极点,可以置于名词之前作修饰语。除了自身的语义基础外,在句中的位置也是“紧”虚化成程度副词的重要因素。如:

例23.紧古之民,士农工賈苟一弗业,莫衣莫茹。秦汉以降,利禄兼趣。(元·朱德潤《存复存续集》)

上例中,根据“秦汉以降”可以推测出“紧古”是上古和远古的意思,主要意义由“古”承担,“紧”在句首,意义发生虚化,表示程度极深。这一用法保留在张家口方言中,程度副词“紧”修饰处于顺序语义场中的词语,如“紧前面”。

明代,“紧”发展出时间副词的用法,根据语法化的并存原则,新形式和旧形式会同时存在[11]。因此,用作情状副词和时间副词的界限并不明晰。如:

例24.快骑马往门外请任老爹,紧等着,一答儿就来。(《金瓶梅》75回)

例25.县中紧等要回文书,李瓶儿急了,暗暗使过冯妈妈来对西门庆说,教拿它寄放的银子,兑五百四十两买了吧。(《金瓶梅》14回)

“紧等”经历了一个从短语到词的词汇化过程。例24中的“紧等着”是偏正短语,“紧”修饰“等着”,表示赶紧,同时隐含时间短的意义。由于两者的连用频率高,“紧等”逐渐降为词,如在例25中作状语修饰谓语“要回”,仍表现“赶紧”的情态,侧重强调时间上的紧迫,替换为时间副词“眼看就”也能说通。这时,“紧等”还不能算是严格的时间副词。当词汇再一次发生虚化,“紧等”就失去了具体的语义特征。在张家口方言“饭紧等熟了”中,“紧等”完全虚化,“等”的动作含义变得模糊,但紧迫意义保留下来,表示时间上的“即将”。

除时间副词用法之外,“紧”的语气副词用法在明代也趋于成熟。如:

例26.那武松紧着心中不自在,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金瓶梅》87回)

例27.紧要教人疼的魂也没了,还要那等掇弄人。(《金瓶梅》75回)

上面两例中的“紧”放在主语前或后,表示确认和强调,这已经很接近张家口方言中语气副词的用法了。例26强调武松“雪上加霜”的情况,例27通过强调消极的现实条件来否定“掇弄”的行为,有委婉的语气。但说话人所要实施的言语行为并不局限于否定。如:

例28.周嫂儿道:“是了,舍着俺两个的皮脸替狄大爷做去,紧子冬里愁着没有棉裤棉袄合煤烧哩。(《醒世姻缘传》71回)

例29.狄希陈道:“你悄悄的罢,紧仔爹不得命哩。”(《醒世姻缘传》76回)

上述两例中的前一分句是说话人实施的言语行为,后一分句强调言语行为的原因条件。冯春田认为,与表示递进关系相比,表示条件的“紧着”实现了语法意义上的历史发展[12]。“紧~”出现在后一分句的句首,既是焦点标记,又有连接作用。这说明在表示条件的语境中,“紧”在推理机制的作用下会由语气副词逐渐演变为连接功能占主导的连词。

“紧”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观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实施言语行为的条件表现了说话人的立场和态度。表示持续义的“紧着”也可以实施否定的言语行为,主观化色彩强,出现时间较晚,清代始见1例,如:

例30.夜深了,二爷也睡罢,别紧着坐着,看凉着。(清《红楼梦》)

综上可知,“紧”在张家口方言中除了和普通话一样作形容词之外,还能作情状副词和时间副词,表示一直的持续状态和较短时间发生的行为动作;用作频率副词,表示“总是”;用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深;用作语气副词,表示强调。从语法化过程可以看到,“紧”的副词用法在普通话中大多消失,但在张家口独特的方言环境下得到发展,并且词义进一步虚化,有向连词转化的趋势。

猜你喜欢
张家口语气消极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