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永健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
[提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坚持新发展理念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与分析,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战。新的时代催生新的理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新发展理念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抉择,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引领性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不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提高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首先,要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就必须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次,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实现我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最后,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要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把创新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要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能力,加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依靠技术进步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强化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暴露,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不可持续。一方面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和经济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区域之间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必须树立协调发展理念。首先,要着力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积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对农村资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在乡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当地居民自主创业;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先进医疗设备,提升乡村地区医疗水平;改善乡村地区教育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提升乡村地区教育水平;加强乡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要着力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力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东北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要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积极引导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促进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定;推动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最后,要建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发展格局。
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加剧,部分战略资源即将枯竭,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首先,要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体系。建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应用绿色技术生产节能环保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布局。其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谋求发展的企业进行严格处罚,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实施污染防治行动。最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开放发展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注重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沿海到内陆,由点到面,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加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当前新国际经济形势背景下,我国扩大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首先,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要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其次,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开放水平,要减少对外商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后,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捍卫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注重解决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就要不断把“蛋糕”做大,更重要的是要把“蛋糕”分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首先,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初次分配要以效率优先,再次分配更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坚持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提高同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体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要坚持精准扶贫,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要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使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使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