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伟
(北安市石泉镇畜牧服务中心,黑龙江 北安164038)
北方冬季具有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气温低的特点,加大了肉鸡在冬季饲养的难度,如果没有掌握北方冬季肉鸡饲养关键技术,很容易导致肉鸡出现各种疾病,无法安全越冬,给养殖效益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从几方面出发,分析了北方冬季饲养肉鸡饲养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通过科学饲养管理,提升北方冬季肉鸡养殖水平。
首先,针对北方冬季肉鸡养殖的通风工作,需按照“先里后外、先上后下”的通风原则,做到鸡舍中午加强通风,早晚适当通风,不可通风过急,注意逐级逐步通风,换气通风过程避免鸡体直接吹冷风。适宜的通风标准如下:养殖人员在鸡舍内无刺鼻、刺眼和气闷的感觉。由于通风常常与保温存在矛盾,所以北方冬季鸡舍的通风要在确保温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此过程可通过添加热源实现。
其次,针对北方冬季肉鸡养殖过程中的保温工作,为了应对昼夜温差带来的应激影响,应遵循夜高日低的保温原则,令昼夜鸡舍温差有效缩小,避免脱温。加强对养殖肉鸡的关注,如果鸡卧底休息,在舍内均匀分散、舒适活动,则说明温度处于适宜状态;如果鸡围在炉子边或堆挤聚堆,则说明温度过低,鸡群偏冷;如果鸡张口喘气,远离煤炉和其他鸡,则说明温度过高,鸡群偏热。实践表明,只有温度适宜的环境才能够促进鸡的快速发育、健康成长。无论是温度过热或热低,都可能造成鸡消耗过大、各种疾病并发,不利于健康成长。想要在北方冬季肉鸡养殖中保持适宜温度,需引入保温设备和设施并合理应用,养殖人员可采取地炉保温措施,相较于热风炉和小煤炉,地炉具有安全、成本低、操作简便、保持均衡低温等优势,值得推广到实践应用中。工作人员需控制晚间鸡舍温度稍高于白天鸡舍温度,避免鸡只患病和严重应激。
目前,对北方冬季肉鸡养殖中氨气的去除以更换垫料、化学去除和物理去除3条途径较为常见。其中,更换垫料是指鸡舍垫料每隔40 d左右进行一次更换;化学去除是指利用专门的除氨剂,严格按照规定用量和喷洒方式,将鸡舍氨气味有效去除;物理去除通过抽风、排气扇的安装和使用,将鸡舍内病菌、杂质和氨气等有效去除。
煤气中毒是北方冬季肉鸡养殖中常遇到的问题,煤气内含有无刺激、无臭、无味、无色的一氧化碳。相较于空气质量而言,一氧化碳更轻一些,容易和氨气融合,难与水融合;相较于氧气与鸡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一氧化氮的亲合力更高,达到氧气的200~300倍。鸡一旦处于一氧化碳过量环境,会由于接触一氧化碳出现碳氧血红蛋白,造成带氧能力在鸡血液中出现障碍,引起鸡组织缺氧、急性缺氧血症等问题。此时临床表现包括:煤气中毒初期鸡群鸣叫,躁动不安;随着中毒时间延长和毒性加深,头部与双翅开始伏地,鸡只张口喘气;中毒后期愈加运动失调,呼吸困难,鸡只开始有惊厥和头颈后仰表现,直至昏迷死亡。
想要避免北方冬季肉鸡养殖中发生煤气中毒,就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修理和更换鸡舍煤炉等保温设备,在鸡舍内薄膜中设置通风换气带,结合天气条件灵活增加鸡舍换气通风操作。一旦发生鸡只大面积死亡,立即将鸡舍四周薄膜和顶层打开,利用第一时间的通风换气工作,快速减少煤气含量,将有问题煤炉抬出鸡舍,把维生素C、葡萄糖、红糖加入饮水中,可达到良好解毒效果。稳定鸡群煤气中毒死亡处理后,采取保温措施,对鸡群提供营养药物和肠道药物。运输鸡只过程保证通风适当,避免发生鸡只闷死现象。
养殖人员在冬季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的鸡饲料营养需求,科学配制日粮。考虑到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温问题,为了避免鸡消耗大量热量影响健康发育,相应提升饲料内代谢能标准,将蛋白质比例适当调低,严格控制维生素在日粮中的含量。做好饲料储存管理,避免饲料混入杂质、潮湿霉变,导致鸡采食后出现呼吸道疾病,提升饲料管理水平。
为了让鸡在北方冬季鸡舍内处于干净、卫生、安全的环境,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工作,将鸡粪等及时清除,关注附近鸡场的疾病发生情况,及时落实疾病感染、传播的预防措施。对养鸡场鸡群健康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一旦发现疫情苗头,立即隔离病鸡,将疫情上报当地兽医站等动物疾病防疫部门,针对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此外,针对北方冬季鸡场容易出现的鼠害现象,应迅速采取烧埋等无公害化技术处理病死鸡,避免疫情在鼠害传播下难以控制。此外,养殖人员要定期完成鸡群的疫苗接种,注意接种程序规范标准,坚持鸡场全进全出的科学管理模式,杜绝疾病进入鸡场或疾病传出鸡场,进而提升对北方冬季鸡病的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