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雅欣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山东·烟台)
[提要]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的成立为烟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讨论的主体是山东自贸区三片区之一——烟台片区,首先介绍烟台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其次剖析烟台自贸区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发展烟台自贸区的建议。
WTO(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制定贸易规则的国际性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近几年,由于WTO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殆尽,各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需要一种新的贸易协定。正是由于需求的驱动,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体的贸易新局势正在逐渐登上贸易舞台,从而建造了以多边的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全球贸易新格局。在世界潮流的引领下,中韩两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山东自贸试验区提出发展贸易新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推动中日韩三国贸易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具体方案。烟台自贸区是烟台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又一重大开放平台和创新高地,因此怎样建设烟台自贸区对烟台甚至整个山东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中国大多是被动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与其他国家参与贸易合作交流,紧跟国际贸易潮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与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在贸易组织有了话语权,开始主动参与制度建设工作,制定自由贸易协定与推进协定开展等工作。
建立中韩自贸区也是应对如今全球经济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以自由贸易协定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已经形成。随着WTO 地位日益下降,更多国家意识到自由贸易协定才是通向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互促竞争的光明道路。
自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贸易往来不断增加,贸易总量也逐年稳步上升,两国在交往中互促竞争,友好交往。2014 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已高达2,354 亿美元,是建交以来的近50 倍。在这其中,中国进口900.7 亿美元,增长8.5%;韩方贸易顺差552.6 亿美元,下降12.0%。烟台自贸区的建立也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两国今后的合作共赢开辟了新的通道,不仅扩大了开放的广度,还加深了双方贸易交往的深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烟台近年来的发展也很迅猛,加上划定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更是如虎添翼。
(一)中韩自贸区建立对服务贸易的影响。2015 年2 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建立中韩自贸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两国正式达成友好合作,积极向上的贸易路线。中国也就成为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最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全部结束。在自由贸易协定战略上,中国和韩国的经济模式体现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并且两国这种友好合作的关系持续到现在。
自自贸区建立以来,烟台与韩国企业合作密切,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逐渐上升,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服务贸易发展进入稳步上升的阶段;我国服务业发展较快,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突出。
(二)中韩自贸区建立对文化产业合作的影响。自20 世纪90 年代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跨文化沟通、广播、动漫、影视等行业的合作与互动越来越活跃。目前,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交汇进入快车道。烟台自贸区的建立无疑为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多元化通道。
韩国文化产业企业品牌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中国与之相比还有待发展。自贸区的建立为中韩两国搭建了文化产业互助互惠平台,例如:“中韩文化产业研讨会”等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消除误解,深化合作共识。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深,如影视剧方面的合作,李钟硕、金喜善、林允儿等韩流主演的影视剧在中国家喻户晓;动漫方面的合作,由中影集团、首尔公司、中央电视台联手打造的《摇铃啊,摇铃》在中国获得了一众好评;不仅如此,中韩两国还签订如《中韩MOU 框架协议书》《中韩动漫合作及共同事业活性化方案》等协定,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在动漫领域的合作;在综艺方面,中国引进韩国综艺一些玩法,如录制明星真人秀,一经播出就广受年轻人的喜爱。
(三)中韩自贸区建立对食品贸易的影响。农产品贸易问题是中韩两国签订协定关注的首要问题,山东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烟台更是山东主要农产品供给地区,烟台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首先,烟台凭借临海这一地理优势,海产品的贸易合作成为与韩国食品贸易重点合作内容。其次,烟台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韩国从烟台进口廉价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食品的制作。再次,烟台与韩国隔海相望,距离很近,对韩国进出口贸易非常便利,可以保证新鲜海产品、果蔬到达韩国时还是非常新鲜。低生产成本和便利的运输条件,都会促进两国贸易来往。最后,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减少两国食品贸易争端。
(一)人才短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本身就具备价值、具备市场价格。若想高标准建设中韩自贸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集聚区,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不仅会为烟台带来新鲜的血液,还会助力烟台的发展,他们是城市发展有关政策的倡议者、实施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因此,人才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可是,烟台地区王牌大学不多,就业岗位数量也不多,因此在培养及招纳优秀知识分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考虑优化城市建设,发展烟台片区,加快人才建设这一任务刻不容缓。
(二)交通不便。城市交通基础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根本性任务,是社会各项活动的重要桥梁。发展烟台片区时,交通条件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城市交通的可通达性决定居民出行的便利程度,同样也关乎是否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的交通环境。然而,相比较来说,烟台的交通条件不是那么优越。在航空方面,烟台虽然有莱山国际机场,但是航班相对其他城市航班过少;在高铁方面,烟台高铁开通不久,相比同等位置的青岛和大连,还有很大差距。
再者受地域影响,烟台六区基本沿海岸线呈狭长条分布,但却没有地铁、轻轨、高架快速路等中大型城市的标配交通。也正因为如此,烟台六区之间联系不密切,各区基本呈自给自足状态。由于交通的不便,各地区之间使得通勤成本大大增加,也就阻碍了各地区之间的发展。
(三)烟台片区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近年来,虽然烟台的经济发展较快,但是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另外,烟台服务业相比烟台经济体量发展较弱,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更大。此外,烟台与周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韩等国在产业及新技术领域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会让烟台在一些技术领域会受到冲击。自贸区的成立让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进出口商品几乎都是零关税,会对烟台的终端消费品市场造成冲击,导致烟台当地的产品价格优势削弱,因此烟台只有不断地加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强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及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够获得新的发展。
(四)政府政策落实不够接地气。首先,由于烟台首次建立自贸区,所以部分规划过于理想化,没有很好地依据烟台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其次,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由于下达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企业了解不深甚至不了解,造成政府规划进度与企业实际步伐脱轨。正因如此,也就难免出现有了问题不知道寻求哪个部门的帮助。
(一)做好人才建设工作。人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完成的,是一个长远的工作,不受国籍或者年龄等限制,发掘一切对自贸区发展有利的人才,建立人才全球储备库。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人才建设:
1、人才引进。做好对烟台片区的宣传工作,把烟台片区发展前景与规划宣传出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让社会中的人才看到烟台片区发展空间,吸引他们投身到烟台片区的建设中。
2、人才培养。首先,对于烟台自己的高校,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可以让烟台片区获得第一手的优秀人才;其次,学校和政府因该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认真对待,让他们感受到烟台的人性化,让更多的优秀学子留在烟台这个温暖的家庭里。
(二)优化交通结构。烟台片区不能是孤零零地发展,它必须与烟台其他地区以及日韩等相互作用才能取得好成绩。所有地区的发展都不能是孤立的,都是要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规划要服从并依据总体规划,在个体规划实施的同时,与总体目标相结合,相互协调。关于如何优化交通结构,有如下几点建议:(1)烟台市政府应该注重加大城市交通建设投入,提高建设交通结构的高效性与便利性,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标准。(2)注重并扶持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完善现有交通体系,增添新的且有必要的交通路线或交通方式,便利人们的出行及上下班。
(三)加大招商引资。烟台片区要抓住自贸区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建设专业化的招商团队,加大对招商人员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专注的招商队伍;做好烟台片区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投资商了解、认识烟台片区,让他们来到烟台、投资企业;借助地域优势,引进海外的产业、技术、人才,让烟台片区发展更加多元化、国际化,从而让更多的客商认识烟台片区,以此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使自由贸易区更好地促进烟台经济增长:首先,烟台市政府应加大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视,从顶层对自贸区的发展战略进行整体划与发展;其次,烟台片区企业应加大改革力度,完成企业转型,逐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构建规范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提升烟台企业国际竞争力。
(四)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应当按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更多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方式加强服务管理,努力实现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依存。
(五)依托海洋文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烟台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海洋文明史中有重要地位,烟台自贸区的建立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结合,共同促进烟台海洋文化的传播。同时,烟台自贸区的建立通过丰富海洋文化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海洋强省的重要时机。通过重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借助地理优势与气候的有利条件,借助丰富的海洋文化,大力发展海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