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丽君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随着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各种疫情防控货币政策的落地实施,市场上资产率下降的速度和程度远远高于负债成本率,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银行业将面临着资金来源不足、信贷风险上涨、不良贷款增多、贷款减值损失上升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必须随之改变,以应对市场风险,降低信贷风险。本文以农商银行为例,分析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当前,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三农”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得到高效解决,而银行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普遍增收、农村全面繁荣和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政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商业银行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模式,迎合时代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家按照现代商业银行治理模式运行,主要为“三农”、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市域经济提供服务的区域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农商银行比其他商业银行优势更加明显:一是其分行遍布城乡各地,是辖区内金融机构中网点最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二是其信贷规模充裕、不受规模限制;三是它根据区域经济特色和客户需求自主设计信贷产品,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客户资源,解决客户贷款难题。
(一)银行风险控制措施有待完善。目前,在国际和国内银行业并没有统一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农商银行内部设置的风险控制制度并不能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农商银行现有的审批与贷款业务分离制度、不良资产管理制度、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等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信贷风险控制需求。
农商银行的审批和贷款业务分离制度是指根据不同类型的贷款,设置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岗位分别承担负责贷款审批和放贷岗位的职责,以达到相互牵引制约的作用,以此降低信贷风险。由于机构和人员的制约,农商银行只设置了信贷业务岗和信贷审查岗,由信贷审查岗承担信贷审查的责任,审查内容简单、程序不够规范,不能有效降低风险。
农商银行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制定的,针对贷款对象违约采取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农商银行未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不良资产,对于逾期未能收回的本金处理不够及时,不能尽早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银行出现损失,银行整体价值下降。
农商银行现在采用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贷款内在风险程度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三类称为不良贷款。农商银行在分析还款情况时,因为划分界限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规定,往往导致了采取措施不合理、不科学,错过最佳时间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二)岗位相互制约作用未发挥。农商银行“第一道防线”是指直接进行业务操作,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线岗位、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的岗位关系。“第二道防线”是指各级机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同级职能部门及下级对口部门相关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采取措施挽救损失管理活动。“第三道防线”是指将内部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履行的事后监督作为业务流程控制的活动。
商业银行相互牵引制约部门和岗位之间可能存在职能发挥流于形式,岗位的自我监督和相互制约作用未能发挥,导致监督不力,风险上升。商业银行“三道防线”作为其内部风险控制的组织体系,其作用在于降低风险。“三道防线”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各个业务流程之间不是孤立设置、也不能彼此相互代替,而是互为补充、相互强化的系统。业务流程中“三道防线”各道防线的整体合力必须得到有效发挥,形成纠错防弊的机制性保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
(三)贷前调查不充分。借款对象在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时,各方面资质都比较健全,信用情况属于良好,但是在还款期限内,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借款对象无法履行合约,而银行不具备监管能力,合约无法更改,可能会面临着巨大损失。贷前调查会针对借款对象申请借款的身份信息、财务状况、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但是这些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借款对象本人,而财务状况作为一种反映工具,只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资金情况,信用情况只能反映在借款合约生效前的信用状况,如果借款对象有其他即将到期的会对其信用情况产生不良影响的合约,那么其信用情况反映是不准确的。贷前审核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内部业务人员通常相互帮助,为提高对方绩效而审核不严,使得贷前审核名存实亡。在内部工作流程中,信贷业务往往需要三个主管人员进行审批,由于无法履行合约变成了不良贷款,通常只影响放贷人员的绩效,另外参与审批的主管人员不需要承担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审批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对贷款审批要求不严格,甚至将不符合要求的贷款合约也通过了审批,不良贷款的发生率就会上升,信贷风险也随之升高。
(四)银行从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农商银行未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根据每个员工为银行吸收超过既定目标的存款额度和贷款额度进行奖励,导致员工的信贷业绩比较突出,风险防控处于较危险的状态。当信贷风险上升时,对于借款对象的业务经理的追责只是扣押绩效工资,相比超过既定目标的贷款额度奖励金额根本不值得一提,不利于银行控制信贷风险。
在利率、汇率、固定成本等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规模最大化、风险最低化永远是银行追逐的目标。农商银行在近五年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不良贷款不断上升,说明农商银行一味追求信贷规模的扩大,忽略了信贷风险的控制。决策层和管理层风险控制理念的缺失,使得在基层具体接触贷款业务的银行从业人员自然很难将风险控制意识牢记心中。
受到学历和年龄的限制,农商银行部分员工法律意识不强,对于风险控制等新思想理念的理解力较低,导致接受度不高,导致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性较大,不能充分运用风险控制的科学理念进行理性放贷,不能够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甚至是为了追求绩效,对于审核不合格的借款对象仍旧签订了借款合同,导致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上升。
(一)引进先进风险控制制度和技术。美联储主要负责制定金融政策和金融规章制度,对联邦储备银行和会员银行的业务监督管理,同时监督货币的回笼和市场投放,银行控股公司以及外国商业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在其监管范围内。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本身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形成了一套较有特色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新加坡商业银行通过在董事部下常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部主席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风险管理委员会又下设三个风险委员会——信贷风险委员会、市场风险委员会和营运风险委员会,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农商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由决策层、监督层和执行层构成的银行信贷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和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
农商银行可以引进信贷业务处理系统,通过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贷款评估、授信及贷款的等级分类,提出并实现了银行信贷风险预警预测,充分利用SOA 架构和工作流技术,整合业务流程,生成相对应的信贷系统,短时间内完成系统的重组,向信贷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农商银行应该完善其风险控制措施:一是扩大审批和贷款部门的规模,增加人员配置,设置两个以上的人员分别进行贷款审批和放贷业务,以达到制约的目的,降低信贷风险。同时,根据借款对象的实际情况拓展审查内容和审查程序,加强对关键信息的审核。二是设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针对不良贷款及时监控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三是明确划分五级分类法的界限,合理把控不良贷款。
(三)提高银行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如果一个员工在他的岗位上碌碌无为,应该考虑为他更换岗位,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使人才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因此,农商银行应该对引进的专业管理人才的特长进行精准评估,根据其能力安排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的岗位。每个员工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不同,工作能力提升速度不同,因此人才配置体系应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例如轮岗等措施,以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提升员工的工作敬畏感,农商银行应对所有员工定期进行工作考核,以达到员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保持在应有水平的目的。
农商银行应引进先进经验,设立人才培养机制,采用网上学习和高校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选拔培训、重点培训,同时安排一部分员工外出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以提升自身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