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义 执笔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北京 100100)
2020年11月13日下午,原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宪魁教授不幸逝世,享年79岁.张宪魁先生一生对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乃至我国基础物理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张宪魁教授
张宪魁先生的教学研究之路与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有着甚深的渊源,张先生每当谈到自己的教学研究之路时,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全国教研会是我的良师益友”.张先生所说的“全国教研会”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前身——“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我国物理教育界同行也常将其简称为“全国教研会”(下简称“学会”).张先生对学会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晚年,仍然保留着用复写纸誊写的、十分陈旧的参加学会第一次年会(暨成立大会)会议通知,那是1981年的事儿了.每当提起这个会议通知,张先生都自豪地说:是这张会议通知把我带入了中国物理基础教育研究的大家庭,在这里结识了许(国梁)先生、雷(树人)先生、阎(金铎)先生等老一辈物理教育专家,也结识了高师、师专、各省市区教研室的专家,和一大批中学物理教学一线的精英,多年来跟这些学者、专家及优秀的一线教师学习了很多东西,也与他们成为了知心的朋友,教研会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中国基础教育物理教学的前辈成为了张先生的良师益友,影响了他的物理教学研究之路,也铸就了他最终成为了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物理教学研究者的良师益友.
2002年张先生从济宁学院(原济宁师范专科学校)退休后,为照顾常年在国外工作的子女家的生活,他迁到北京居住,应阎金铎教授、乔际平教授等老先生的邀请,张先生从一名积极参加学会活动的理事转变为一名学会秘书处的核心成员,曾代表学会担任学会会刊《物理教师》副主编,并参与主持大量的学会活动.
张先生参与学会秘书处的工作时,正是秘书处成员年龄断档时期,张先生根据多年来参与学会活动的经验,积极投身学会各项学术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其中不仅包括每年年会的学术主题及当时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有“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中学生应用物理竞赛”等广大师生喜爱的各类比赛交流活动,还有“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等专题学术研究活动,以及面向全国一线教师的“全国物理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的编写、立项、检查、结题等工作的规划与组织.这些工作既凝结着张先生对物理教学改革工作的心血,同时也体现了对物理教学研究工作的敏感与智慧.这些学术活动的成功开展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物理教学改革,对于调动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广大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乃至引导我国高等师范物理教育专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先生参与学会秘书处工作过程中,不仅投入了智慧,更投入了精力.他常对秘书处的几位老师说:你们都是在职的,又都是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平时工作太紧张,我退休了没有具体的工作负责,对学会的工作又比较熟悉,所以我多承担一些没有问题.张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学会的日常工作中,每到一个工作阶段需要开会讨论时,张先生总是把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发给秘书处成员,并且在讨论中主动默默地做好记录和各项工作的分工情况与时间节点,会议结束后形成文字记录并发给我们备忘.这样的会议开多了,学会秘书处的工作档案的分类整理、刻制光盘存档就成了张先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了.
每次学会秘书处开会在选择时间和地点方面,张先生也总是为其他人着想.为了照顾秘书处老师们的工作需要,开会地点通常会设在北师大或人教社,开会时间通常是下午3点以后,这样我们秘书处的老师就可以少跑路,可张先生赶到会场单程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由此也打乱了张先生中午休息的节奏.当我们秘书处的老师们为此对张先生表示歉意和感谢时,张先生总是露出他那宽厚温暖的笑容乐呵呵地说:唉,别客气嘛,你们都忙,我退休了,没有关系,我对学会的工作有感情嘛,能为教研会工作我心里很高兴.
10多年来,我们学会秘书处的老师们都深切感受到,有张先生这样一位管家在操心,我们不仅对学会的工作心中有底,而且我们秘书处各位老师在学会工作的负担也确实减轻了很多,为此我们也由衷地称呼张先生这位“教研老兵”为“常务副秘书长”.
在每年的学术年会和各类大赛及交流展示活动中,张先生不只是帮助策划,更是具体实施的组织者,可以说10多年来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既有张先生的智力投入,也有他辛勤体力劳动的付出.通常他都会比我们秘书处的老师早到会场一两天,安排相关的工作,大到会议的具体议程、分组的安排、组长人员的落实等,小到会场的布置、专家住房的安排、参赛选手比赛抽签的顺序、迟到参会人员的就餐等琐事,各个工作场景中都能看到张先生忙碌的身影,这对于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来说、对一位物理教学界的老教授来说,是多么的感人啊.
每次学会活动中正是张先生的投入与忙碌,确保了活动安排的缜密性;正是张先生热情而无私的对学会工作的奉献,感染了所有与会者,才使得在各项活动过程中大家能相互理解与支持,从而使我们学会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张先生在参与学会秘书处工作的这10多年时间时,我们被张先生的治学态度、学术水平以及为人的高尚品格所折服,也与张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2017年,由于张先生考虑到老伴的身体康复等原因,老两口住进了北京郊区的老年公寓,这才渐渐地离开了学会秘书处的具体工作,但仍与秘书处保持着密切的通讯联系,为学会的工作操心献策,仍然参加全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年会.后来,当我们得知张先生老两口要移居济南时,我们秘书处几位老师到北京的老年公寓去看望他,他仍是那样满面红光带着他特有的谦和的笑容与我们长谈学会的工作,分别时还拉着我们的手嘱托我们要将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搞好,为广大一线物理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没想到自那次分手,就没有再见面,现在回想起来,眼前总浮现出张先生在学会年会现场忙碌的身影,浮现出他那特有的宽厚温暖的笑容.
张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极高的学术水平、旺盛的工作精力、求实的工作能力、谦逊的待人态度都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以满腔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到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之中,投入到学会的学术工作之中.张先生常说,教研会是他的良师益友,那么我们可以说,张先生用他毕生的精力,使他个人也成为全国中学物理教育界同仁真正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