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珍, 吴凌燕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近年,社会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各界研究热点及热门话题。就业压力是个人在就业市场中主观条件和外在变量等共同作用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并导致紧张状态。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其走向社会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来自于就业,所以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需要各高校采取相应措施,这也是高校常规工作之一。目前研究者测量就业竞争力主要有知觉测量、客观测量两种方式。他们通常采集求职者年龄、性别、职业培训、专业技能等客观指标来判断测量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研究发现,通常不是客观刺激本身,而是求职者对未来职业主观评估会对其对当前工作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刘晓芳[9]研究毕业学生对于就业薪资期望、归因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理论构想,并编制问卷。殷铭泽[10]结合大学生主观就业障碍及高职生特点的结构要素,修订了大学生主观就业障碍问卷。在研究就业竞争力中,研究结果出现众多相互矛盾,其原因是采用的测量标准不是知觉测量而是客观测量[8]。
梳理以往的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调查研究还有待完善,其原因在于研究主题过于集中,研究数据、对象受到限制,使思路受限。同时,因实践调查样本数量、抽样范围有限,也使总体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受到一定影响。有鉴于此,本文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压力与职业认同问卷编制与信效度进行研究与分析。
正式测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集中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抽取1600名已经定岗实习的二、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1512份,有效率94.5%。调查问卷回收统计结果如表1所列。
表1 调查问卷回收统计表
问卷测试内容包括3部分。一是个人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学校、专业、年级、家庭经济水平、居住地、是否学生干部等。二是测试压力程度,采用10分制,要求学生以分值衡量感受到的压力。三是测试压力及职业认同,选择题部分共有38道,采用5级计分原则对项目进行测量,包括合理发泄情绪和规避相应矛盾问题、正视问题和矛盾、学会妥协、寻求帮助、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就业信息资料、学会自我学习和增值、调整心态等方式进行解决。调查问卷采用Likerts自评式量表计分方式,即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本问卷调查选择学期中间时段进行集体实测。
(1)问卷编制。因素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因子提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本研究第一次因素分析结果中,项目5“你具备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清晰”载荷为-0.834,项目15“你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社会资源十分丰富”的载荷为-0.773。项目5、项目15不是反向记分项目,这表明被测试者对这2个项目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将项目5及项目15排除后,最终得到结构清晰的三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项目10、项目20中,存在着双重负荷的问题,对上述所涉及的这2个项目,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最大程度提高其单维性能。修改后的模式为:项目10“我认为自己具备的抗压能力良好”修订为“在团队竞争中我的抗压能力良好”;项目20“我所学专业令我的技术背景良好”修订为“我拥有良好的核心工作技能”。通过分析第2次取样数据,在各自维度上,项目10载荷为0.737,项目20载荷为0.804。通过删除、修订,最终形成求职者就业竞争力及职业认同问卷,共计26个项目。
(2)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数据,对安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就业压力、应对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对其就业压力水平及职业认同进行了解,探寻不同群体的职业认同、就业压力水平、应对方式的状况,分析职业认同、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各维度相关性。
在本研究中,选择两个指标作为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对学生的就业压力、市场竞争力、职业认可程度等问卷的可行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表2为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表2 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表2结果表明,总体问卷a系数为0.977,可以判断在各个维度内部均存在着一致性差异,其中寻求帮助的a系数最低,为0.797,正面认识的a系数最高,为0.953。
Cronbaeh7S a系数的前半部分条目数为11(a),系数为0.936;后半部分条目数为15(b),系数0.957;总条目数为26,两部分相关性为0.909。条目平均Spearman-Brown系数为0.963;Guttman分半系数为0.962,条目不平均Speatmaq-Brown系数为0.963,表明上述问卷信度较高。
在本研究中,采用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等对学生的就业压力、职业认同感等进行参考评价。
(1)内容效度。在编制问卷初期,本研究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认同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职业认同的操作性定义。同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咨询心理学专家收集编制初测问卷题项资料。最初拟定68个初测题项。初测前,专家对题项逐一评判其是否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全面反映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职业认同,是否有歧义。初测问卷编制完成后,抽取15名学生被试作答,检查问卷题项语句是否通顺,是否存在歧义,确定作答时间。最后,根据专家意见,结合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对题项进行修改和删除,基本保证了其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心理测量理论认为,一个质量良好的问卷,各维度之间应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若相关太高,说明维度之间可能有重合,反之,若相关过低,则说明各维度所测的特质不具有同一性。本研究中,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来对结构效度予以研究分析。表3为高职生就业压力与职业认同的8个维度及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3可知,本研究结果表明,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61~0.874之间(P<0.01),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346~0.770之间(P<0.01),这表明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程度较高,而维度间有中等程度相关,说明其结构效度较好。
表3 高职生就业压力与职业认同的8个维度及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矩阵
通过学生对自己就业压力及职业认同进行评分,98.7%的学生有就业压力。被试学生就业压力平均分为6.19分,众数为8分,中数为5分,即感受压力为8分的人最多,占总人数25.3%。这表明安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程度为中等偏上水平。
利用调查统计结果,通过相关理论对学生总就业压力及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计算,依据就业压力、职业认同标准差和平均数判断,表4为安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平均数与标准差。
表4 安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平均数与标准差(n=1512)
由表4知,安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及职业认同来源于7个方面,而且这7个方面存在着强弱之分。从压力到职业认同的各维度波动而言,在该区就业压力和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中,环境挑战压力、专业前景压力分别为第1位、第2位,社会支持压力、就业资源压力处于第3位、第4位,第5位至第7位分别为能力个性压力、职业期望压力、学业学历压力。学生总就业压力及职业认同水平为M=3.123,表示总就业压力及职业认同位置为中等偏上水平。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对其研究与就业的引导非常必要。本文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结论的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职业认同理论结构,包括正面认识、发泄与回避、寻求支持、妥协、收集就业信息、注意转移、自我增值、寻求帮助八个维度,较完整地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职业认同涉及的内容。为了确定问卷的原始题项,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以期最大限度地汇集影响学生就业压力、职业认同的所有因素。在编制题项时,参考了大量的就业压力问卷题项的表达方式。在正式问卷形成前,进行了2次预测和数据分析,删除了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及与问卷总分相关不强的题目。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正式问卷与之前修正的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信度是考量一个量表的最重要指标,它代表了量表中的某一特征结果稳定性、可靠性和测量的一致性。效度高是基于信度高之上的,通常情况下,数值在0.7-1.0间的量表,信度系数较为可靠。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评价时,使用Cronbach'e a系数比较适合。研究表明,Guttman软件计算所得分半系数为0.962,对应总体问卷a系数为0.977,即该量表可信度较高。
本研究编制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及职业认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及职业认同的测量工具。对就业压力中等偏上的高职学生应当进行教育引导。归纳如下:
(1)启发学生转变观念,适应社会。要引导学生调整转变就业观念,适应自主择业就业方式。学校要让学生更早接触并了解社会,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2)激发学生勇于竞争,自主择业。要让学生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和竞争性,培养学生自信、进取的品质,克服依赖心理,消除惰性心理,在就业道路上把握择业主动权。
(3)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正视挫折。要让学生树立良好求职心态,提升抵御挫折能力。通过就业心理辅导、心理育人,面对挫折时能正确归因,不断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4)加大高职教育投入,拓宽就业渠道。要持续加大对高职就业工作的投入,健全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加强校企对接,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领域,切实解决就业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