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世说新语》

2021-01-13 06:43
工友 2021年1期
关键词:孔融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xi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备注:(1)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东汉桓帝末年时官至太尉,灵帝时为太傅,后参与谋诛宦官,事情泄露后,被杀。

(2)徐孺子:徐稚,字孺子,江西南昌人,终身隐居不仕,有“南州高士”之誉。陈蕃在豫章做太守时,特意为徐稚设下一榻,徐稚走后便悬挂不用,表示对他的敬重与推崇。

(3)府君:汉魏时对太守的尊称。

(4)武王:指的是周武王姬发。

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士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典范,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怀抱着使天下清平安宁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刚赴任,就问徐孺子在哪,打算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大家希望您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就先去商容住过的里巷寻访致敬。我尊重贤者,有什么不可!”

点评: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陈蕃在赴任之后,还未进入官署就职就先去拜访当地名士徐孺子,并且为他专设一榻,这体现了他礼贤下士的风度以及胸怀天下的志向。唐代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指的就是这个事情,后来人们常常用“悬榻”比喻礼待贤士。

言语第二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备注:(1)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献帝时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善诗文,为“建安七子”之一,后来被曹操杀害。

(2)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曾任司隶校尉。东汉末纲纪败坏,李膺独持法度,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李元礼”,后因谋诛宦官未成,被杀。

译文: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声很大,任司隶校尉。凡是登门拜访的,只有那些才华出众而又有名气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才能通报进门。孔融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孔融上前入座。李元礼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回答:“以前,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这样说来,我和您世代为通家之好。”李元礼和宾客听了无不感到惊异。太中大夫陈韪晚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他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长大了未必好。”孔融知道后说:“想必您小时候一定聪明伶俐吧。”陈韪听后十分尴尬。

点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言语的魅力,体会魏晋士人才思敏捷、应对机智的风度。孔融因为有临场应变的才智,自称是李元礼的亲戚,才得以入门,然后又巧妙地解释了自己的祖先与李元礼祖上的师生之谊。在回应陈韪的无礼时,也没有被吓住,而是灵活地将话柄又递出去了。

政事第三

原文:何骠骑作会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白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作白事成,以见存,存时为何上佐,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食竟,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如郭林宗者,当如所白。汝何处得此人?”謇于是止。

备注:(1)何骠骑:何充,字次道,曾任骠骑将军,领徐州刺史故称“何骠骑”。晋康帝去世之后,何充入朝辅佐年幼的穆帝。

(2)虞存:字道长,曾任卫军长史、尚书吏部郎。虞謇:字道直(一说道真),官至郡功曹。

译文:何充做会稽内史时,虞存的弟弟虞謇做会稽郡的主簿,他认为何充接见客人过度劳累,想禀告何充回绝一般的客人,让家人控制数量,选择重要的才去通传。虞謇写好了报告文书,拿去见虞存。虞存当时是何充的高级属官,正要和虞謇一同吃饭,说:“报告写得很好,等我吃完饭后再作批示。”吃完饭,虞存取笔在文书后题写:“如果能得到像郭林宗那样善于识人的门庭长,就按你说的那样做。你上哪去找这样的人?”虞謇于是就放弃了这个建议。

点评:士子要兼济天下,从政为官是必由之道。所以,处理政务的能力是士大夫不可或缺的。在这则故事中虞謇认为长官接见客人太多,过于劳累,应该回绝一部分客人。但他的兄长虞存则认为,如果要回绝一部分客人,那么该如何甄别、取舍?如果找不到一个公正而可行的标准,则宁可劳累也不应错过任何一个。

猜你喜欢
孔融世说新语
孔融的反驳
不懂就百度
智勇双全的孔融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孔融让梨以后
孔融让梨
从狷介名士到风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