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已形成规模,但还存在经济收益偏低、社会效益缺乏有效评价、企业竞争意识薄弱、资源投入和获得效益不匹配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模型,针对安全运营、成本收益最大化、服务收益最大化、发展资本积累的效用目标,明确了资源投入点,提出了效用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基于模型投入-效用关系,提出了增加模型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优化策略,包括引入社会资本扩大经营投入、合理制定票价调节策略提高运营收益、提高管理规范性和运行安全性投入、加强员工长期培养规划、加大研发投入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模型;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1)11-0000-00
城市交通运营是一项复杂工程,要求庞大的机械设备与技术提供支持,电力、工务、通号等各个工业的协同运转,以此提供高效的管理工作与供应运送业务。高品质的运行管理是城市安全运营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平安通畅和供给侧服务提升的基础。要想搞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创建一套比较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机制,这是提高城市建设走向现代发展的关键所在。合理的城市轨道运行管理能够支持城市规划发展,带动城市大型社区、建筑群、经济圈建设,良好的轨道交通服务可以为城市建设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更好发展。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地铁交通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运行,完善城市地铁交通相关运营管理制度,使城市地铁交通运营合合法规范、科学高效是大势所趋。因此,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面对的情况愈加复杂,同时需要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掌握总体运营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向和政策导向,使企业投入的人力资源、设备资产、技术服务发挥最大效益。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现状
一座城市整体的现代化进展可以通过日常交通状况反映出来,而轨道交通这一项目建设的成果不仅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城市现代化迅速发展增加了信心以及动力。伴随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都市地铁工程建设也蓬勃发展得比较好,逐渐完成了城市轨道网络化建设,而且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都市地铁服务体系。尤其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地铁发展水平无论是从网络系统建设水平上,或是在总体工程建设层次上,都已经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体现了运营线路更加网络化、制度多样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等[1]。这些变化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首要功能是为人民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交通形式,但对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企业来说,这项设施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来维持日常运转。轨道交通以地下工程为主、建设和运营都属于高新技术密集工程,所以不仅建设资金投入庞大,后期的设施维修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从运营管理过程中获取足够的运营管理资金的现实需求,也有实现提高盈利的内在动力,但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统管运营的模式导致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现实的经济效益偏低,社会效益也缺乏科学评价。
受管理模式影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想要提供高质量服务还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是企业服务与乘客需求难以精准平衡。原因是政府不仅仅是轨道交通运营的建设者,也是其管理者,实际运行由政府委托给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负责运营管理工作,因此使得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员工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当地方政府补贴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时最终受惠的是地方人民群众,但是提供服务的是社会地位较高的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致使服务难以从最终因受惠的群众出发,从而导致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乘客需求的服务间并不能达成良好的供需平衡,比如很多车站为了更高端的环境不再设置公共卫生间,母婴室设置比例低、位置偏僻等,从而造成了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乘客服务水平相对低下;第二,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政府虽然将地铁的实际运营职责交给企业,但在实际运营管理工作中,企业做出的管理决策都要通过各级政府主管机关的严格审查,只有通过政府审查的政策才能获得实施,这一过程不仅会消耗政府大量的精力,也会耗费企业资源,更重要的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缺乏竞争机制,最终导致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效益不高。
總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不高,需要根据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寻求解决办法,使企业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高的收益。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模型
2.1模型构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是指将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资本配置在某一运营条件中,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服务社会、维护安全运营、获得技术和管理提升等产出的贡献度[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模型可以用公式1表示:
是投入的所有运营条件产生的总效用,即运营安全高效、提供人民满意的服务、获得经济收益回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是投入的所有运营投入产生的边际效用, 是投入的第 个运营投入的资本量。
2.2模型组成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是安全、快速、准时、舒适、运能大、生产污染小、节能,有“绿色交通”之称,这是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目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最大化就是使该目标获得最大程度的实现,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是保证安全运营,其次是实现成本收益最大化、服务收益最大化,然后是获得发展资本。模型的经营资本投入一般包含人员、设备、环境、管理、技术等方面,所有运营资本投入通过投放高性能设备、提升设备性能、提高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优化管理提高人员和设备的组合效用、开发更具效果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达到运营管理效用目标。图1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模型,模型投入和模型目标指向是效用提升的现实路径。
2.3模型使用
通常,增加资本投入能够提高产品产出,为了获取更大收益,人们会不断加大投入,但是无限提高投入并不能获得无限提高的产出,当投入到达一定程度后,获得产出不再增加,或者产品价格因产品过剩而降低,从而导致投入成本的实际效益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能模型中也存在同样的规律,例如增加火灾防控监测系统、防火设备可以提高地铁车站的火灾安全水平,但若无限制增加灭火器设备会导致灭火器冗余,还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投入,严重时妨碍正常运营活动或提高乘客碰撞风险。
不同领域的投入能够产生不同的效用,安全管理、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培养投入能够维持安全高效运营;运营服务人员培养、客流量发掘、物业开发能够服务乘客、提高经济收益;加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技术开发投入能够针对不同的目标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也能够为企业积累高新技术获得。企业的资本投入总量有限,必须根本效用目标的急迫程度优化资源配置,使边际效用最大化,避免在一个不能获取与投入量同步促进总效用增长的运营条件上继续投入。
4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的策略
4.1适当引入社会资本扩大经营投入
虽然优化资源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总效用,但只要城市轨道交通边际效用未达到最大化,就说明资源投入需要扩大。目前,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建设的效率,使其发展工作更加规范和协调,必须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模式,使运营管理与规划协调统一,改变现阶段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却缺乏竞争的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使资本向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条件上流动。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作为政府指定的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总效用意识,立足服务人民的根本使命,运用管理权利引导资本流入能够提供人民满意服务、建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项目上,由企业与社会资本形成良好竞争,最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资源投入的资本效用,主动引进民间资本提升地铁盈利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办人民交通,为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资金保证。
4.2提高管理规范性、运行安全性投入
随着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互通互联带来的经济效益驱动,使很多中、大、特大型城市和都市圈实现了轨道连通成网,深入开展网络运营,极大地释放了交通需求,促使轨道交通客流量不断增加,一些城市的拥挤车站不得不临时采取停车限流的管理措施[3]。安全快速的城市轨道交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它同样具有很多缺陷,例如交通过程中处于封闭状态、一些城市车厢高度拥挤导致舒适度降低,另一些城市发车间隔过大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一些线路设备老化威胁着乘客安全,还有一些城市服务不到位。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运行和社形象。从长期运营发展的角度来看,强化轨道交通运营监督部门的职责,对于促进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运营线路安全、规范运营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技术研发,建设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乘客服务标准体系,满足乘客正常需求、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使企业运营管理活动的服务效用最大化;完善长期发展再投入机制确保足够的资本投入。
4.3合理制定票价调节策略提高运营收益
城市轨道运输交通的计费定价方式是否合理,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我国城市轨道运输交通运营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充分结合一个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具体经济特点,综合分析考虑各种因素,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优化和探索创新,从而最终制定和推出更为合理的交通计费定价方式,推动我国城市轨道运输交通的繁荣与健康发展。研究制定轨道交通的计费定价时,应该通过考虑分析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兼顾广大社会公众利益、企业自身利益,以及加大乘客的成本支付承担能力,将不断扩大的乘客流量计费作为主要的服务目标。
4.3.1根据交通路程计费定价
依照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最为合适的交通计费定价方式之一仍然是非记路程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的发展过程中,可因应不同的发展阶段及营运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城市交通轨道经营初期阶段可能会存在运营成本过剩,由于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这种新型的运营方式的潜在需求还未完全释放,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经营策略便是吸引扩大客流量,让更多的旅客来快速适应轨道交通出行。当城市轨道交通经营进入到一个稳步发展阶段时,交通运营所带来的利润以及损失将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4],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合理平稳的交通运输市场价格,提供一定水准的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产品将巩固城市原有客流量,并不断吸引新客流,采用更多的优惠策略还可以进一步挖潜扩大轨道交通运营市场;客流挖潜完成后,服务质量提升将与客流量时空分布规律相关,企业可以根据客流量的日分布规律制定浮动票价,调整一天內高峰期阶段和低谷期阶段的客流数量,提升乘客的整体舒适感和满意度,浮动票价也可以促使运营利益最大化。
4.3.2分时段计费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一般受工作通勤客流影响导致上下班高峰时段客流过分集中现象,在非通勤时段,非旅游型城市客流量较小,一方面造成非高峰时段公共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高峰时段乘客出行体验感降低,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分时段收费。客流高峰时段适当提价减少非通勤出行需求,具体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长期工作通勤人群予以优惠,也可以对高峰时段的单次卡提高票价,加强宣传鼓励散客、游客利用非高峰时段出行,为所有乘客带来最好的服务质量。分人群时段出行收费分散了客流,提高了乘客出行舒适性,但对轨道交通经营服务方法及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这种计费方式将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票务结构调整的重要解决方案出现在今后的建设经营中[5]。
4.4加强员工投入
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维护精细运行良好的设备设施都由企业员工提供,企业培养员工、员工服务乘客、乘客提供收益、收益保证投入,因此,企业需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激励性薪资体系、投入资本提升人力资源技术技能,激励性薪资体系鼓励员工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培训从制定符合员工需求的长期规划开始,按照员工职业成长规律提供针对性培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人员技能需求可以分为3大类:工程技术、运营服务、管理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工程技术、运营服务培训应该“来源于企业实践、高于企业实践”,即培训技能应当满足员工当下工作需求,也要注重引入当前高新技术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层管理人员应当从工程技术、运营服务管理岗位晋升而来,避免管理技能与企业实践分离的情况发生,使管理者真正的服务于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
4.5加大研發投入
轨道交通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维保投入,尽管设备运维由设备供应商承担,企业仍需加大设备监控维护研发投入,只有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能够整合所有优势资源、寻找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存在各种复杂情况,线路运营规划、客流动态条件、技能环保方案、效能提升成本控制方法都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获得解决方案;这些方案能够使企业更合理分配资源投入,增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总效用、使边际效用最大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资源投入和效用发挥不匹配的现象,本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用模型,针对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人民满意的服务、获得经济收益回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效用目标,分析资源投入需求,提出了增加模型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优化策略。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量化模型指标,寻找资源投入均衡方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企业的管理效用。
参考文献
[1]李丽群,陈龙.基于效用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89-292+303.
[2]王冲,邱锦美.高校资本配置中基于边际效用理论的非线性规划模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616-620.
[3]王晓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8(27):200.
[4]胡欢,刘三梅,熊灿,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J].今日财富,2019(5):195-196.
[5]冯洋.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21-10-18
基金项目:2021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93)。
作者简介:鲁娥(1984—),女,湖北广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交通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教育教改等。
Abstract: At present, my country's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has formed a scale,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ow economic benefits, lack of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social benefits, weak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and mismatch of resource input and benefi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utility model of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management, aiming at the utility goals of safe operation, maximizing cost and benefit, maximizing service benefit, and development capital accumulation, clarifying the resource input point,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specific path to achieve the utility goal. Based on the model input-utility relationship,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to increase the total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 of the model is proposed,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to expand operating investment, rationally formulating fare adjustment strategies to increase operating income, improv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and operational safety investment, and strengthen employees Long-term training plan, increase R&D investment, etc.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management; utility model; optimiz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