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茹
摘 要:我国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民歌、说唱、戏曲等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下,我国民族声乐只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介绍了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我国民族声乐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民族性;地域性
一、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首先,古代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已形成了大量的民歌素材。而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实现了口口相传,深受人们的喜爱[1]。在唐代,我国民族声乐的内容发生了巨大改变。“唐代大曲”为我国民族声乐增添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唐代文化元素,使得戏班子应运而生。戏班子的产生为面向大众表演民族声乐提供了平台。同时,唐代还开设了民族声乐教学场所,促进了民族声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新发展。在清代,民族声乐吸收了京剧和昆剧等地方戏曲元素,更具文化性和多元性。可见,在古代,民族声乐便融合了民歌、戏曲等文化元素,其诞生之初就具有多元化特点。
其次,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在民国时期,受军阀割据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声乐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国内的民歌和戏曲,而是与西方美声和歌剧进行了融合发展[2]。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民族声乐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融合了西方美声的演唱方式,丰富了自身的表达方式;二是融合了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增强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丰富了自身的民族元素;三是与抗日救国歌曲相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意义。从这个阶段可以看出,民族声乐开始与西方美声进行融合,并且吸收了西方音乐的表达技巧,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最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和包容的状态[3]。在该阶段,国家较为重视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对民间声乐素材进行了收集,还组建了国家级别的声乐演唱专业团体,致力于推动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该时期,我国民族声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声乐艺术家大胆借鉴西方美声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创作方式和演唱风格,实现了中西方音乐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形式。总之,无论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到哪个阶段,多元化发展都是其永葆生命力的有效路径。
二、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顺应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大潮。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4]。在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与其他国家进行音乐方面的交流和学习,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声乐发展经验,丰富我国民族声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使我国的民族声乐与世界音乐文化接轨。如果只是一味地守旧,我国的民族声乐不仅无法获得长远发展,还会落后于世界音乐的发展步伐,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在与世界音乐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家应在保持自身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声乐文化,顺应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推动我国民族声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总之,实现多元化发展是我国民族声乐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有利于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来获取自己喜欢的音乐。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其更喜欢一些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的音乐。而实现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丰富我国民族声乐的内容和类型,还有助于声乐艺术家深入人民群众,创作出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民族声乐作品,从而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民族声乐只有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审美需求,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传播和发展民族声乐作品的队伍中,最终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最后,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声乐是我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艺术瑰宝,能够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和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人们精神境界和提高人们的艺术造诣的积极作用[5]。事物只有与时代共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来说,同样如此。民族声乐如若将自己封闭起来发展,就容易与整个时代和主旋律文化脱节,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失去艺术灵魂。因此,民族声乐的多样化发展正是我国声乐艺术家立足于社会实践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体现。这些艺术家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致力于将地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以音乐的形式传承下去。
三、我国民族声乐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第一,把握民族声乐的内核和灵魂,保持鲜明的文化个性。民族声乐是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创作出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千百年来自身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我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发展轨迹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其他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尤其在语言文化方面,与其他国家有着更大的差异,这就使得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演唱技巧等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显著不同。这些不同既是我国民族声乐的独特之处,也是我国民族声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坚守和传承的部分。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声乐艺术家应注重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并在以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根基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音乐文化,突出我国民族声乐的本土化特征。
第二,积极借鉴外来经验,丰富民族声乐创作形式。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声乐早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再加上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歌唱技巧存在相互交叉、融合的情况,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整体上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因此,在借鉴外国优秀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声乐艺术家应注意各区域音乐文化的交叉和融合,实现西洋唱法、民族唱法与民族声乐之间的融合,不断丰富民族声乐的演唱方式和演唱技巧。同时,声樂艺术家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的流行音乐制作方式和演唱技巧,在坚守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国优秀音乐文化,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提升民族声乐的传播力。民族声乐的发展主要依靠专业人士的推动。因此,只有在专业人士的引导和带领下,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艺术才能实现普及和发展[6]。当代,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西洋音乐,难以对民族声乐产生兴趣,对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高校应构建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提升年轻一代对民族声乐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打造多元高效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建立与自身理解能力相符合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和现代元素,丰富民族声乐的内容,不断提升民族声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四,倡导多元化的审美观念,推动民族声乐创作实践。音乐艺术是人类的审美达到一定境界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其影响着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和创作原则,进而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了实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声乐艺术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传播审美观念,不断提升人们对民族声乐的认知,建立民族声乐审美规范和审美标准,根据一定的审美规范和审美标准进行民族声乐创作,善于发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丰富民族声乐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声乐创作实践。
总而言之,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传承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声乐艺术家应从把握民族声乐内核灵魂、积极借鉴外来经验、倡导多元化的审美观念等方面出发,主动吸收国内外优秀的音乐创作方式和演唱技巧,从而促进民族声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当今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燕.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分析[J].艺术品鉴,2020(30):195-196.
[2]庄云龙.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黄河之声,2020(9):35.
[3]王晨曦.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J].中国文艺家,2020(4):148-149.
[4]史鲁震,赵晓佳.浅谈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9(36):361-362.
[5]李芳.关于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探索[J].当代音乐,2019(9):102-103.
[6]李敏.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分析[J].艺术评鉴,2019(12):53-55.
作者單位: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