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模式下的小学“写人”类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12 01:01:48韩阳阳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策略

韩阳阳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不仅关系能到其他学科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更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多方因素创设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语言类学科中阅读与写作是非常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语言逻辑的逐渐清晰中,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笔者从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写人”类主题内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探讨分析了两者结合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的全面性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人”类习作教学;思维导图;策略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进程中的第一阶梯,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学科“写人”类习作练习与思维导体模式的有机结合,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攻克小学语文学习难重点的重要辅助形式之一。思维导图作为高效实用的思维工具,将习作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快速明确习作主题和文章立意,并在思维导图引导下有的放矢的进行素材搜集和写作脉络捋顺,本文以《我的“自画像”》为例,进行了思维导图各种特点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际应用的探究。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审美性,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图学论者哈里曾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形象思维的发达,对于形象的知识呈现形式要求是非常明确的。思维导图模式中蕴含的审美性特征,跳出了简单直白的文字关键词,将更多的图形、代码等内容引入其中,并根据内容熏染相应的颜色,在此基础上,枯燥的信息在颜色的串联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增加了思维导内容的美观性,更让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在小学语文“写人”类习作练习与思维导图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究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鲜活形式,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绘制出更加形象生动的习作框架,将教师制定的写作关键词和学生自身思维发散的想象力深度的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猎奇心理被满足的兴趣指引下不断地提高自身习作兴趣[2]。譬如在习作练习《我的“自画像”》习作引导中,教师可以从思维导图审美性的角度出发,以学生自己为基点,引导学生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圆圈图来进行写作素材的搜集,鼓励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多的围绕“自我”从外形、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圆圈内容的填充,在自我剖析的过程中辅以形象的图画,让学生的习作兴趣空前高涨。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提升学生习作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本身发散性的特点,从学生习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性入手,通过条理清晰的网状结构图来表达习作开展的中心意思,在过程中帮助学生捋清创作思维发散的方向,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组织能力。在形象思维与思维导图结构衔接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形象思维与习作内容的深度融合,在教师的直观演示下促进习作内容可视化,然后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内容的实践探究,在形象思维转换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3]。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征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尽情的释放自身想象力,让习作作品更加出彩。譬如在《我的“自画像”》习作练习的思维导图构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审美性框架构建的基础上不断地发散自身思维,将“自画像”的内容从基础的现状描述升华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以及“我”对于未来的一些畅想,让学生在基础思维框架中不断的填充,不断的拓展,强化自身思维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布局习作结构框架

思维导图的构建就是在直观的主题框架中,形成一张知识网络,其中思维导图直观性的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习作架构形成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思维导图构建的主题,并在主题指引下搭建框架,然后在框架基础上分出层级不同的分支,提炼分支的关键词,并进行相关素材的筛选,随着内容的填充,不断的理清層级分支之间的关系,让整个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更加清晰。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写人”类教学内容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在明确自身写作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框架的扩建以及内容的填充,并在基础框架形成的前提下进行文章结构的布局,是整个文章的布局和结构更加富有层次感。譬如在《我的“自画像”》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可以于指导学生在主题引导下,绘制“鱼骨图”来进行习作结构的布局和内容的设置,在“我的自画像”的主题框架下,分出基本信息、性格、理想、外貌和爱好几大分支,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填充,在直观的习作思维框架形成中的,学生的写作思路逐渐先清晰。在基础框架形成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利用同样的框架来进行主题类似的“写人”类的习作内容的创作,不断的降低习作练习的难度。

四、结语

小学语文“写人”类习作练习与思维导图的有机结合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模式的各大特征,从写作基础框架的构建、写作思维的清晰到写作内容的详实和学生写作思维的强化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思维框架的搭建过程中,更加积极自主的进行自身思维的发散,实现自身习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玉艳.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 读写算,2021(29):120-121.

[2]邱志芳. 立足思维导图 优化习作导学策略[J]. 教师,2020(22):47-48.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23:37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