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芸,张成恕
摘 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予高校科研团队新的内涵,本文通过分析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研团队发展的内涵、二者之间的交融,理清创新驱动战略与高校科研团队之间的关系,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科研团队发展路径。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研团队;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83-05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全球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已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正在加速推动全球产业的变革。《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培育优质科研团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科研的主要任务。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基本单元,在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如何更加科学地评价高校科研团队,更加高效地激发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优化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发展路径,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科研团队发展的内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全过程,具有包容并蓄的协同发展性。而高校科研团队作为创新、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内含创新驱动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决定了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为社会输出高质量创新人才、科研创新和对外合作的主体。教育部在设计和实施“教育部创新团队工程”过程中也将科研团队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2],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作为提升大学水平的主要抓手。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研团队的功能在传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础上更加深化,内涵更加丰富。
(一)高校科研团队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基地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创新是人的创新,首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激发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尊重创新、创造本身的价值;最后建设一支由高素质人才构成的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达到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科研团队一项重要任务,是考核的重要指标,比如:团队中职称晋级的情况、学历提升情况,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等。科研团队带头人更能把握本研究領域的发展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学术攻坚,在实施学术规划的过程中,科研团队的成员能更好地在研究计划中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功能,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高校科研团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提高在编科研人员的创新水平,而且为团队中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为社会各行业输送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坚持以人为本、以科研人员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第一资源,只有不断地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优化科技人才队伍才能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输送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二)高校科研团队是创新驱动战略原始性创新的来源
原始创新是指在机理、规律、现象和新技术方面的新发现及发明,原始创新主要集中在科学和技术两个领域,科学上的原始性创新往往与传统的理论、概念发生碰撞,改变人们对传统技术的认识,甚至对人类社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技术上的原始创新会对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推动科学上的原始创新的发展。美国创新经济学家理查德·R·尼尔森曾说过:“大学在技术进步中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培养产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地方,而且是与产业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研究发现和技术的来源。”[3]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创新引擎引领作用也愈加突显,高校科研团队提供了应用转化创新成果的“原点”,每一次原始性的技术创新都会导致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而且高校科研创新与技术研发体系日趋完善,各高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部委、省、市为主导建立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智库、社科基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为基础的创新体系,这些创新平台涵盖了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环节中有重要作用。高校科研团队在基础研究的突破和新兴交叉学科的成果不断催生出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群体,是创新驱动战略原始创新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来源。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科研团队发展的新精神
随着高校的发展,高校的功能从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功能逐渐延伸,形成了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的四大功能,而依托高校发展的科研团队是高校四大功能的“践行者”[4]。高校科研团队有效地将高校功能结合起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同的科研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发挥特色,全面开展团队的内涵建设,快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高校科研团队不但加快了知识生产、储存,也促进了知识应用,高校科研团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愈来愈重要,高校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全链条中,既是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的起点,也是成果成功向市场转化的关键节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高校科研团队应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的跨界融合,准确了解产业需求而获得方向,及时向社会发布科研技术突破寻求合作,形成科研团队和企业、政府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同时高校科研团队应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合作,不断发挥高层次人才密集的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形成了一批面向国家和各地区重大战略问题的智库,有组织地开展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的咨询,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智力支持。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校科研团队的互动、交融发展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明确指出了创新驱动的首要任务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在重点学科领域、创新方向的引领下,打造一批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作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领头羊,加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促进创新团队的内外部交流、发展,创新团队是创新驱动的永动机,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团队的水平直接反映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含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水平又反过来制约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二者互为影响、互相制约,只有找到二者交融的契合点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一)创新驱动战略促使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更加紧密
创新驱动战略是全面的创新、全面的驱动,在实施过程中,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等不断地被催生,科研人员在催生新事物的同时不断地接受、学习新事物,形成了知识、技能、理念更新换代的良性循环,加速了科研人员将自身推向市场,实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可能。科学技术最终要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与政府、企业等协调、沟通,一个人的知识、精力是不足以应对整个成果转化的全过程,这就要求高校科研人员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科研的全过程[5]。同时在知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更加密切,学科更替加速,研发周期缩短,从而促使高校科研人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状态向科研团队“联合作战”转变,高校科研团队已成为高校最具创新力的科研团体。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促使高校科研人员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科研任务,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成正刺激,促进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更加紧密。
(二)高校科研团队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障
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全面创新体系是其目标,对于高校来说,主要承担的任务包括:一是提供人才支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二是提供科技支撑,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提供技术服务,以科技成果转化等形式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作为高校科研基本单元的科研团队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研究平台,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促进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科研团队发展反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虽然地方政府、高校将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有利于科研团队发展的政策具体化、实际化,由于各高校不同的现状导致科研团队发展不尽如人意,比如:科研团队主动融入国家、地方战略的意识不夠强,存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原始创新较少,难以产出对行业具有推动作用的颠覆性成果;科研团队中科技领军人才偏少,导致研究方向和领域过于单一;高校团队与团队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够,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意识、机制等。只有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将团队建设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科研团队才能更好地为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为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三)创新驱动战略和高校科研团队耦合离不开外部环境支持
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法规等利好政策对高效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呈现正激励,同样高效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反作用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联关系,两者之间的要实现目标统一、协同共进的发展就必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促使两者耦合,而二者的耦合度受市场环境、产业环境、科技环境、政策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四种外部环境构成要素既独立存在又存在互相重叠的现象。首先,各外部环境之间有独立的存在空间,其在科技创新驱动和科研团队建设中职能存在差别,市场环境着重于要素整合,产业环境在于要素聚集,科技环境重在服务,政策环境在于指导、强化。其次,四种外部环境之间又有着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广泛基础,一种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互动作用会导致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各要素之间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交互、融合和发展,从而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创新驱动战略和高校科研团队耦合的前提,外部环境中政策的支持,产业的接纳、包容,市场的接受,科研环境的严谨、开放等都是加强二者耦合度的前提。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科研团队发展路径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一部分,承载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以及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等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高校科研团队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细化科研团队人才引进措施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人才,科研团队的创新人才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二是本土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是提升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科研团队要想长远发展,必须积极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细化人才引进措施。首先,从人才引进的方式来讲,科研团队可以采用在编在岗的硬引进和外聘、讲座教授等形式的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其次,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对象上来讲,在确定人才引进的对象时要根据科研团队现有的具体规模、研究计划、发展规划等具体情况确定对象,引进人才要与科研团队相匹配,避免出现引进人才级别太高科研团队接不住或者引进人才级别太低无法适应科研团队发展的情况。最后,高层次人才聘用后,在试用期内加强日常考核和绩效考核,构建合理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激励机制,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完善应急专项考核内容。在科研评价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唯项目、论文、专利的评价体系,将原始性创新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原创性创新的奖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二)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标准,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指出: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高校科研团队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科技转化于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在科研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创造与发明由此诞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科研团队应构建分类分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以老带新、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水平。在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瞄准前沿发展,制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養计划,依托科研团队、合作科研团队、企业以及社会等资源建立科研兴趣小组,支持和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国家级、省级的“挑战杯”项目,在不同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加快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联系,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多样化的中外合作机制,充分整合、利用国际教育优质资源,把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入到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来,只有高起点、强质量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三)多渠道合作,促进协同创新能力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的本质,产、学、研协同发展是其最大的特点,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促进生产力发展,高校科研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必须集合在一起,实现团队的协同创新。高校科研团队已成为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满足社会需求,为国家解决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研问题,这些社会的需求以及重大科研问题往往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高水平的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团队之间的协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团队之间的协同创新不但包括校际间的协同,同时也包括团队与社会、高校团队与企业团队以及国际间的协同。充分利用不同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校内外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研团队在原始性创新、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水平;充分把握政府的政策及项目需要,在科技研究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平台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高校科研资源的共享机制,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成为集政府、企业、科研团队有效结合的科研平台,形成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高校与高校之间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6]。如积极与其他科研机构建立以项目攻关、成果共享、人员交流、设备共享、经费共筹资源融合、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高校科研团队之间各取所长、加强互动,畅通交流、协作渠道,为国家“卡脖子”技术提供解决方案。同时高校科研团队要积极地走出象牙塔,以开放、共享、协同的机制面向社会,将校外资源引进来激活创新活力,实现高校科研产、学、研协同发展。
(四)完善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机制、体制
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机制、体制的革新是保持科研团队持续创新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指导下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体制,才能激发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高校科研团队才能成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推动力。国家协同创新驱动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这就要求高校在评价高校科研团队以及团队评价团队成员的过程中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为创新驱动提供正向激励和政策支持。深化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机制、体制,应将市场需求作为科技创新探索的导向,最终目标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高校科研团队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原始性创新还要注重社会服务创新,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细化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评价,进行分类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以及实施多主体的联合评估,将评价结果作为高校科研团队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7]。高校应根据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别,建立开放型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考核指标中应纳入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创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考核指标,改变职称评审过程中唯经费、课题、论文的评价机制,建立以科学价值为主的基础研究同行评价和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为主的技术创新评价,逐步完善高校科研人才创新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N].光明日报,2015-3-24(03).
〔2〕谢晖,孙永河,段万春,等.基于界面管理的创新团队资源配置整合优化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72-79.
〔3〕王晓蓬,许安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定性”与“定量”评价及其优化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237-242.
〔4〕易平涛,李伟伟,郭亚军,李玲玉.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力排名及评价分析[J].科研管理,2017(S1):83-89.
〔5〕卜祥云,唐贵伍,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90-92.
〔6〕秦军,陈实.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9(04):69-72.
〔7〕程建锋.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8(04):27-29.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under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LIN Xiao-yun, ZHANG Cheng-shu
(Office of Academic Research,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under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ea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endows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with new conno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an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and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Under the strategic relationship,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s discussed.
Keywords: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Team; Development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