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淑红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孔明放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身居隆中,三分天下。
那么,在没有任何现代化传播媒体的古代,他们何以及时、详尽地了解天下大事、本埠新闻,从而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原来,老子作过周朝的国家图书管理员;孔明与徐庶、庞德公等过从甚密。
说到底,要想运筹斗室之中,放眼千里之外,离不开交流。
博览群书,是交流;舌战鸿儒是交流;对于当下的教师而言,最好的交流则是利用好信息技术。我的一堂《苏幕遮》让我对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代化的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 它可以为语文课拓开更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与课堂的结合又有个黄金分割点,务求得鱼忘筌,妙合无垠才好!我的那节课花哨了,面儿窄了,学生参与少了,便流于“信息技术”秀了。
我的课前准备,分成三步。
一、构建“阅读群”
学生根据各自兴趣所在,自主分流,组建诸如“我读《苏幕遮》”“走近周邦彦”“咏荷诗文会”“我也秀才情”等学习群。推举群主,定期组织研讨。
二、“群内”交流
阅读者各自的经历、特质,注定了他们展现出来的东西会各具千秋。因为不同,所以争鸣;因为争鸣,所以更新、更透。群主根据大家参与的程度,给麾下的阅读者加分。
研讨结束,大家各自自我完善、交流展示。同一群体的成员共同参与评分。群內排行,推出一定比例的优胜者“升级”到以教师为“坛主”的“百家论坛”。
三、“坛主”监管评价
作为“坛主”,教师负责监管评价,为学生提供晒学问,被仰慕的平台。大家“奇文共赏”。排出“钻石”“宝石”“真金”“白银”等不同级别。所属组群的成员可据此得到相应加分,在班级活动中享有不同等次的优先权。
至此, “语文课堂无边界,‘群里坛外’皆‘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