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对华科技战的本质

2021-01-12 12:55李志旭李瑞省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对华科技

李志旭 李瑞省

(1.2.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自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4月发动中美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的主基调由合作转向战略竞争,构成了百年大变局的重要内容。美国在贸易战中提高关税之外,也利用实体清单、外交途径等手段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国际供应链和国际市场进行精准打击,企图扼杀中国日益发展的科技竞争实力。可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存在垄断,且技术垄断在美国对华科技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运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能更好揭示美国对华科技战的本质。

一、技术垄断是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的基础

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始于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时期,尽管2021年初美国实现了政党轮替,但新任的总统拜登延续并强化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战略竞争态势。因此,美国对华科技战是美国经济生活的基础——技术垄断,反映到中美关系中的直接后果。

(一)技术垄断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基础

帝国主义并非金融资本“比较爱好的”政策。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过程中,“经济上的基本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2](P175)。垄断是列宁展开对帝国主义分析和批判的逻辑起点。垄断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资本主义便转化为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内外政策反映垄断这一经济基础的具体要求。

第一,美国制造业高度空心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支柱之一。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其借口之一便是“中国盗窃美国知识产权”“中国偷了美国人的饭碗”,而其直接目的在于使制造业向美国本土回流以增加国内就业。事实上,美国借由其技术垄断地位,在高新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业上相对中国仍占绝对优势。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技术垄断业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部分。首先,从美国的国内经济结构看,美国低端制造业大量迁出国外,国内经济越来越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要增长动力。2017年,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2.5%,1982至2000年和2001至2007年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3%和30.8%,仅次于固定资本(固定资本存量和固定资本投资)的贡献率。[3]其次,从美国金融市场看,科技巨头已成为左右美国金融市场的关键力量。美国几大科技巨头市值已占据纳斯达克市值四分之一左右。再次,从美国核心科技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来看,美国的科技巨头已形成对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垄断和支配地位。如高通占据了全球移动处理器市场约30%的市场份额,英特尔和AMD合计囊括了近100%的全球CPU市场份额,谷歌和苹果分享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全球份额。可以说,技术垄断已经成为美国的核心利益。从美国国内到全球市场,核心技术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技术垄断同盟。列宁指出:“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极力扩大,这些垄断同盟‘自然地’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这是全世界资本和生产集中的一个新的比过去高得多的阶段。”[2](P155)即出于垄断和瓜分世界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会结成国际性的垄断同盟。首先,美国凭借二战以来所处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在政治领域形成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关系,使西方国家国际联合的技术垄断实质上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技术垄断。当代美国正是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涉外政策的干涉来阻止中国国产技术的国际化及中国对尖端技术的进口。其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衍生出诸多新型垄断战略。推高技术研发投入、研发集群、多供应商制衡、“标准联盟”战略等已成为当代国际垄断资本技术全球垄断新战略。[4]由于国际垄断同盟的存在,新兴经济体更难以自发产生能够在特定领域与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的科技企业,技术垄断寡头也就更易从市场上排除潜在的竞争威胁。

(二)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技术垄断是科技战的直接动力

技术垄断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一,中国的科技进步显然与美国技术垄断统治的利益不符。因此,维护美国的技术垄断地位便成为了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的直接动力。

第一,美国通过发动对华科技战维护其全球垄断优势和对西方国家的控制。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的背景,是中国的高新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并向世界扩散。一方面,中国的技术突破会提高美国现有技术的可替代性,削弱美国的全球垄断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的技术扩散挤占了美国垄断资本觊觎的国际市场,尤其在尚未完全成熟的5G通讯技术市场中,中国已经有超越美国之势。在此背景下,美国亟需遏制中国技术崛起以维护其垄断利益,同时通过外交施压的方式联合西方国家排挤中国技术与投资,以强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和维护国际垄断同盟。

第二,美国通过发动对华科技战打击《中国制造2025》,固化中美两国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不平等地位。一是通过贸易战,以加征关税的手段打击中国产业转型的关键领域,以“脱钩”为名打击中国的市场信心及国际供应链。二是在关键技术出口上,采用“实体清单”等阻碍市场正常秩序的方式,阻止中国取得产业升级所需的核心技术,使中国制造业固化在低端领域,以此削弱中国日益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使美国依然能够凭借技术垄断的优势制造不对等的贸易关系,不断以“剪刀差”剥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二、美国对华科技战的根源是技术垄断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既然美国仍然牢牢占据高端技术的垄断地位,为何美国仍然采取科技战这一非正常的手段打击中国的科技发展?这是因为,技术垄断作为一种国际生产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对于美国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而言多余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正如列宁所言,“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种垄断还是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2](P185)。由于垄断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垄断已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外壳。在此情况下,美国一方面有维持技术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难以在正常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维持对中国的技术垄断优势,发动对华科技战、挑起中美间的激烈冲突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一)美国的技术垄断再现了帝国主义的寄生性

同任何垄断一样,技术垄断依然产生并强化“食利者”的寄生性,但又赋予这一寄生性更为复杂的内容。技术垄断的寄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垄断,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剥削掠夺发展中国家;二是科技巨头的金融化造就了新一批凭借垄断技术而存在的“食利者”阶层。技术垄断再现了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并将其深刻体现在中美经贸关系及美国自身的经济金融化问题上。

中国自改革开放、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以来,便面临美国的核心技术垄断,以及由此造成的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问题。美国凭借技术垄断控制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中国则相应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从而造成了中美间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得以寄生于中国而生存。特朗普政府认为,由于美国对华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的利益被中方损害,并以此为由发动对华贸易战。事实上,在长期的对华贸易逆差策略中,美国不仅没有承受其声称的重大损失,甚至还通过贸易逆差巩固其金融霸权地位,从而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进一步加深。首先,美国高科技公司依托对华技术垄断,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建立了不平等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使中国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下游,并以此使美国的垄断科技企业寄生于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而生存。美国的高科技公司通过掌握技术研发获取“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额利润,而将利润较低、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组装和简单加工转移至中国等来完成。[5]美国通过技术垄断和全球化中的产业扩散剥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垄断的基础上再现了其“食利国”的特征。

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化更突出了美国技术垄断的寄生性,即金融化的科技巨头一方面使科技巨头的经营者成为“食利者”阶级中的新兴群体,另一方面也强化了银行资本和投资基金这些通过“剪息票”生存的资本统治。美国的科技巨头公司无一例外为上市公司。从这些科技巨头经营者的收入结构来看,经营科技巨头的企业家的财富主要来源是股价上涨引起的财富增值,而非其工资所得。可见,握有巨额股份的科技巨头经营者事实上已成为主要依靠股市的“食利群体”。从科技巨头的股权构成看,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为科技巨头的主要控股方,技术垄断实际是金融资本的统治。如苹果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达58.78%,Alphabet和Facebook分别为78.97%和78.89%,而这些持股机构绝大多数为商业银行和信托基金(纳斯达克)。这意味着,即使技术垄断作为一种新型垄断形态成为美国的经济基础,却仍然没有改变其金融资本统治和寄生的实质。

(二)美国的技术垄断使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产生停滞趋向

正如列宁指出:“在规定了(即使是暂时地)垄断价格的范围内,技术进步因而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就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其次在经济上也就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2](P185)美国的技术垄断发展到今天,已经使美国的科技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停滞趋向,而这一停滞趋向又进一步导致美国经济发展的停滞,迫使美国为走出停滞做出反应。

首先,技术垄断对美国的科技发展已产生较明显的阻碍作用。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两国产生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且一战过后,美国已稳居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位置。20世纪40、50年代起,美国又主导了以信息技术产业大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然而,随着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新和市场环境逐步趋于稳定,从新技术革命中成长起来的科技巨头逐渐从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转化为技术进步的阻碍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科技企业逐步取代大型科技企业而成为技术研发的关键组织。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小科技企业竞争环境恶化。从市场因素看,大企业通过人为设置市场壁垒影响国家决策,以及依托过度保护的专利制度来限制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技术研发的周期性和风险性,风险投资偏好于资助成熟技术,从而进一步对初创企业和早期技术研发产生不利影响。”[6]可以说,技术垄断已经成为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外壳。另一方面,中国则在美国技术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加速研发步伐,2000至2012年,中国R&D经费年均增长率为18%,远高于美国的4%。[7]无论相对于美国还是中国,美国的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变都已出现了放缓趋向。

其次,垄断也导致了美国技术扩散放缓,从而影响美国经济整体效益。“市场进入壁垒的提高,科技巨头通过各种手段遏制潜在竞争对手,以及反垄断执行不力是美国技术扩散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而美国的技术扩散速度放缓则导致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市场集中度上升、收入分配恶化等一系列问题。”[8]事实上,上述三个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美国国内垄断势力的强化。需要说明的是,从垄断中产生的停滞趋向并非绝对的停滞或倒退。列宁指出:“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2](P210)美国总统拜登就任后,围绕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些经济刺激政策。然而,美国经济不通过如此重大的刺激政策便难以自行恢复,本身就是其停滞趋向的表现。

(三)美国的技术垄断凌驾于企业间的正常市场竞争,阻碍国际科技合作与进步

垄断在经济领域的腐朽性还通过垄断产生的更加尖锐的经济矛盾体现出来。正如列宁所说:“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2](P175)垄断之所以凌驾于竞争之上,是因为腐朽的垄断已难以通过自由市场竞争维护其统治,即表明垄断已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的技术垄断凌驾于竞争主要表现在美国国家政权强力干预企业间正常的合作与竞争。

首先,美国利用国家政权直接干预中美企业间正常的合作与竞争,以维护美国的技术垄断。2018年8月,美国通过《2018出口管制改革法案》,要求识别并建立对“新兴和基础技术”的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让的适当的监管措施。[9]在行政领域,美国通过将中国涉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单位列入“实体清单”进行制裁,以遏制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实体清单”为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所订立的特定对象出口限制名单,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外国实体将被禁止未经美国政府允许与美国企业进行商业往来,即利用“实体清单”实行对华“断供”,阻止中国通过贸易获取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美国零部件。美国不仅在中美经贸往来中以“断供”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还力图对企业正常市场行为横加干预,防止新兴中国科技企业对美国垄断科技寡头形成挑战。如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仍要拿出19亿美元的疫情纾困资金,用于使国内中小电信运营商移除中国华为、中兴公司的通讯设备。[10]代表美国垄断寡头利益的国家政权凌驾于企业自由交易和竞争之上是美国对华科技战最显著的特征。

其次,美国以其霸权主义拉拢盟国开展对华科技围堵,以尽可能遏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国际扩散。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技术垄断同盟的形成,在国际上遏制中国的技术扩散和对外合作便显得尤为必要。在美国的影响下,早在2018年,华为和中兴便被禁止向澳大利亚提供5G技术。英国则于2020年7月宣布禁用华为5G设备,并承诺在2027年前拆除已使用的华为设备。2019年底,美国通过《国防授权法案》,规定情报单位在与外国签订情报共享协议时,应考虑该国是否使用美国对手(特别是中俄)所提供的电信和网络安全基础设备,[11]以此强迫美国盟友与其建立科技领域的反华同盟。在美国主导的国际围堵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三、科技战的本质是以维护技术垄断同盟全球瓜分秩序为目的的国际冲突

技术垄断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所产生的停滞趋向已经证明,对于全球科技发展甚至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而言,技术垄断及依托技术垄断而生存的“食利者”阶层已经成为多余的、反动的因素。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其已经难以开展正常市场竞争的、腐朽的技术垄断。垄断的腐朽性使帝国主义国家产生停滞趋向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家间的发展不平衡,由此使得相对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突破旧有垄断秩序的腐朽桎梏,从而在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中产生激烈矛盾。在当代,美国对华科技战并非中美两国垄断资本之间的冲突,而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同盟瓜分全球的既有秩序,以垄断和霸权主义凌驾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上而产生的国际冲突。

首先,在垄断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中美发展不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落后国家而言,进口商品包含国内无法获得或暂未成熟的技术,而直接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更是为国内增加技术来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大降低了自主研发的成本,使我国不仅能够节约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比较优势,还能利用国外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追赶上老牌发达国家,实现跳跃式发展。同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可以主攻前沿科技领域,不必为垄断寡头的经济利益挟制,因此,人为阻碍技术进步的可能性也就更低,在新兴技术领域更有可能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正如列宁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2](P210)正是技术垄断造成了中国科技的跳跃式发展,从而使中美两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以技术垄断为其经济基础之一的美国则不得不时时维护技术垄断寡头的利益,甚至不惜人为妨碍一切威胁垄断的技术进步。美国的技术垄断再现了这一历史逻辑,使中国已经部分实现了对美国的赶超。

其次,技术垄断的腐朽性和发展不平衡规律已经反映到中美力量对比变化中。旧有的不平等的国际分工秩序已难以维持,科技战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同盟对全球的瓜分秩序。列宁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已经瓜分完了,在重新瓜分的时候,就不得不把手伸向任何一块土地”[2](P178)。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同盟业已凭借技术和金融将世界瓜分完毕的条件下,中国任何方面的崛起都难免触动国际垄断同盟的既得利益。然而,这里既不存在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也不存在所谓“重建公平”。科技战是美国为维护其已腐朽的垄断所挑起的霸权主义冲突,而中国在大多数建设和成就依然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依然遭受美国的高压遏制,其目的是排除中国对美国形成全面挑战的可能,维护国际垄断同盟的既有统治秩序。因此,即使美国对华科技战与一战的经济背景同为垄断,但对华科技战并非中国挑起的国际冲突,而是美国为维持其瓜分世界基础上的寄生性既得利益而单方面发起的霸权行径。

美国的技术垄断与制造业相分离本质上仍然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的使用相分离,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国处于和多数承接转移产业的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地位。进一步讲,由于科技巨头的金融寄生性,技术垄断本质为金融资本的全球统治。

四、展望:美国对华科技战失败是历史必然

列宁在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进行全面分析后指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2](P211)美国仍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维护腐朽垂死的垄断是其必然选择。然而,“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2](P175),美国妄图以科技战遏制中国,延缓垄断的灭亡,是逆历史规律而行的、必然失败的垂死挣扎。

第一,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违背了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列宁认为,既然垄断寡头成为支配世界生产的中心,“那就看得很清楚,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生产的社会化,而决不是单纯的‘交织’;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如果人为地拖延消灭这个外壳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烂”[2](P212)。美国凭借技术垄断支配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活动,本身就是生产社会化在全球化时代中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然而,美国如今企图通过对华科技战遏制中国科技崛起,仅仅只在可能性上延缓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却已经损害了美国科技寡头的经济利益,延缓了技术全球化的进程。美国损害自身利益也要利用科技战这一非正常手段遏制中国崛起,本身便意味着技术垄断已经成为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外壳。

第二,美国发动对华科技战激化了帝国主义时代的三大基本矛盾,帝国主义的过渡性即垂死性更加凸显。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三大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在美国对华科技战中,这三大矛盾表现为美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建立对华包围圈,阻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进步;美国国内垄断寡头与中小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在国内排除农村中小电信供应商使用华为5G设备,延缓农村地区的技术升级;美国与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矛盾——表现为美国在科技、金融、外交等领域对中国实行全面打击和遏制。这三大矛盾分别从帝国主义垄断同盟、帝国主义国家自身、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对技术垄断进行了否定并揭示其历史危机。科技战造成各种矛盾激化,垄断寡头的控制力削弱,国际垄断同盟的离心力增强,使国际垄断秩序出现一定的解体趋势。

第三,中国逆势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不仅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研发产业升级所需的高新技术,支持我国科研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还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通过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制定并推行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调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一切活跃因素支持经济建设。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帝国主义美国的腐朽不过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两个必然”的集中体现。在中美力量对比变化和两国的矛盾冲突中,不断发展的生产社会化促使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断暴露出其阻碍进步的反动特性,而这一过程不管经过多么长久而艰苦的周折,最后必将以中国的崛起和帝国主义的失败而告终。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对华科技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致力于对华友好的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