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绍江
(湖北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办好学校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视野要广”“思维要新”“人格要正”“自律要严”的标准。[1]这其中,“人格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政治品格和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2]可见,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培育是落实“六要”要求的重要途径,这也正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3]这里所说的“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最终都可以归纳为对党员人格的锻造与培育。以此为指导,我们应从政治、情感、智识和道德四个向度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人格培育的有效路径。
学校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就要锤炼自己的政治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思政课教师本身都不信,还怎么教学生?”[1]我们需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内化党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党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1]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历程正是一个通过艰苦实践不断认识并运用规律的历程。党史上无数优秀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就在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帮助下一步步掌握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当我们学到党的事业处于逆境中的历史阶段时,更能体会这种理想信念所发挥的强大力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侵华日军的“扫荡”政策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曾经让我们处境极其艰险,毛泽东同志提到,“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磨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但是我们渡过了困难。这不但是由于边区人民给了我们粮食吃,尤其是由于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建立了自己的公营经济”。[4](p892)当时的困境可以说达到了人的生命可以承受的极限,但我们党却战胜了绝境、渡过了困难。这里面的核心要素就是从历史规律中总结出关键方法——自己动手。一方面,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自己动手”是一切人类群体可以存活的基本手段,“从古以来的人类究竟是怎样生活着的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去的吗?为什么我们这些人类子孙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呢?”[5](p460-461)另一方面,从现实来看,“自己动手”是当时全体农民特别是贫苦农民家庭得以存活的关键方法,“一个处在封建社会里的被剥削的农民家庭,一家三口、四口乃至七口、八口,只靠一个劳动力生产的事是很普遍的,这样的一家,不但要维持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且要付出百分之五十至八十的租税给他人,为什么我们反不如这样的农家呢?”[5](p461)这样综合对比,就发现原本看似比登天还难的吃穿无着落的大问题已然有了摆在眼前的答案,“我们的军队全部都是劳动力,没有女人,没有老人小人,又没有租税重负,为什么还会发生饿饭的事?我们有政府这样的权力机关,为什么还不能解决自己的衣食住用问题?”[5](p461)和古代人、贫苦农民家庭相比,人民军队事实上拥有极其优越的生产条件,之所以陷入吃穿缺乏的困境,显然是被过去剥削阶级那种统治者“养军队”的思路所干扰了。国民党反动派正是以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残酷经济封锁的,“国民党的顽固分子觉得边区的建设是无希望的,边区的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困难,他们每天都在等待着边区‘塌台’。”[4](p895)国民党顽固派并不了解人类生产生活的本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只是痴心妄想。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考察一下从古代的人类到今天的贫农,他们之所以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同野兽不同的原因,无非就是他们有两只手,并且将手接长起来——拿着工具。我们再来考察一下我们自己,原来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两只手,我们也可以将手接长起来——拿着工具。这个考察很重要,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就立即解决了。”[5](p461)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而又深刻,就是从每个人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现象中把握“人之所以能成为人”的本质。抓住本质也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考察正是从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现实前提”出发的科学考察,“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6](p17-18)毛泽东同志面对敌人残酷封锁带来的生存困境,泰然提出“自己动手”的有效解决对策,正是以现实中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手有脚的抗日战士的实际状况为基础。而对此封锁感到得意的国民党顽固派和对此封锁感到无法解决的悲观人士,则带有把人看成“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的唯心主义立场。这也是我们今天通过学习党史需要着力纠正的错误立场。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党史学习正确看待我们党的失误问题。理性看待党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失误,是确保教师不会因悲观失望而丧失信心的关键。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历经坎坷,也走了些弯路,也出现了像‘十年浩劫’这样的情况。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把握住,像《国际歌》中唱的那样,我们党也不是神仙皇帝,在摸索中前进肯定会有失误,不要因为有这些失误就丧失对党的信念,动摇对我们所秉持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1]毛泽东同志经常向党内同志讲述党曾经犯错误的问题,他指出,“我们曾经犯过错误,忘记过领导权,忘记过农民群众”。[7](p308)他分别用“忘记过领导权”“忘记过农民群众”几个字便把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犯的两次较大的右倾错误、“左倾”错误精准地总结出来,既反映了他本人对此问题认识之深刻,也反映了他对党自身所犯错误的从不避讳、时时反思,才能脱口讲得如此精辟。“所谓领导权,你总要有一个东西去领导,有被领导者才有领导者,有被领导才发生领导的问题。你不要农民,小资产阶级跑了,自由资产阶级也跑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中力量来打我们,无产阶级就从台上滚下来了,鼻子也跌烂了。然后爬起来望一望:‘为什么你打老子?你蒋介石不是朋友!’于是脑子清醒了,搞了一个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又来了一个急性病。但还是不要农民,不要领导权,不要中国人民最大的力量,五个指头不要四个”。[7](p308)毛泽东同志用自嘲的语气讲述党所犯的右倾错误、“左倾”错误的具体情形,所描述的内容亦是举重若轻,语言活灵活现,生动表现了党犯错误的过程和后果,“愚蠢”“狼狈”这样的用语显示出我们党对自身的批评是毫不留情面的。“鼻子也跌烂了”“五个指头不要四个”这些看似随意却暗含惨痛的比喻亦包含着不惧错误、敢于自我纠正的底气。由此可见,只要坚定地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便出现错误也并不可怕。坦然面对党史中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反而能通过教训为我们提供继续前行的警示。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学习党史,就能拥有科学理性态度,不会对党犯错和失败感到沮丧而失去信心。
最后,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党史学习实事求是把握当年的共产党员的生活实践基础,摒弃“神秘化”“虚无化”的两方面错误。所谓“神秘化”,就是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形成当成某种神秘莫测、难以捉摸的事件敬而远之;所谓“虚无化”,就是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形成看作儿戏,对之戏谑化、娱乐化。这些都属于脱离实践所导致的后果。某种意义上讲,当前部分学校思政课教师之所以政治上不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正是由于缺乏对当年生活实践状况的细致了解,不能达到感同身受进而身体力行。毛泽东同志在与斯诺对话时,曾经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过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他说,“过去我当过小学教员,你是知道的,不仅没有想到打仗,也没有想到搞共产党,同你差不多,是个民主人士。后来就不知道什么原因搞起共产党来了。总之,这不以我们这些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开始还有军阀的压迫,这是事实”。[8](p400)这段语言平易近人、态度诚恳,正是在老朋友面前的真情流露。从中可见,毛泽东同志完全没有将自己刻意“神秘化”,既如实描述了自己当年曾经有过的懵懂状态,也展现了自己当年并没有任何“天生”的超越性的预测能力。在没有接触共产主义以前,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迷茫。而最终促使他的思想信仰乃至人生选择发生变化的,也没有任何神奇因素,就是客观存在的近代中国的残酷社会现实。毛泽东同志和他的一批战友走上革命道路、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呼应当时社会需求的合理选择。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对“亡国论者”和“速胜论者”的批评,于我们此时也是很适合的。他指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9](p514-515)那些看待共产党人有“神秘化”心态的人们,正如当年的“速胜论者”;而那些以“虚无化”心态看待共产党人的人们,正如当年的“亡国论者”。这两种心态都因为脱离实践而造成心理扭曲而无法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学校思政课教师做到“情怀要深”,就需要在强化自己政治人格基础上厚植情感人格。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总结出了三种情怀——“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1]学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领略党史中的动人情怀来加以深化。
首先是深化党史中激昂壮烈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党员情感中最为厚重的反映,也是党史上无数革命志士最为刚强的情感驱动。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的过程,像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中行船,怯懦者常常会动摇起来,不知所措”,[5](p119)革命中的动摇退缩者,就是因为缺乏家国情怀而软弱怯懦,而真正心怀家国者不会有丝毫退缩。他们投身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不是为了自己的家,而是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5](p119)这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力量极为刚勇,那种经历危险、肩负重担的毅力也无比坚定。这也正是马克思所讲的精神境界,“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0](p7)学校思政课教师不断重温党史中众多先进志士直击人心的思想与实践,就能高度自觉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1]在教育教学中注入深沉的家国情怀。
其次是深化党史中豪迈自信的传道情怀。传道情怀源自服膺真理与传播真理的真挚情感。百年党史记录下了我们发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改变民族命运的真实历程,“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11](p1516)越是深入学习党史,就越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摆脱被奴役命运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真诚崇敬与坚实自信。在党的事业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就充满自信,“一些人跑了,一些人来了。天要下雨,他硬要跑那有什么办法?就让他跑掉吧。党员中间的动摇分子,他们在革命热闹的时候来凑热闹,在困难的时候就跑了,要跑就跑,我们开欢送会。今天有一些人跑了,明天有一些不怕困难的人又来了,我们党二十四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说一定有许多的人会来的。”[7](p392)面对艰险逆境时,他的这份从容不迫、自信满满的气度,充满了真理的感召力。学校思政课教师在当前的教学中也难免会遇到类似“一些人跑了”的不利情形,亟需党史中传道情怀的滋养,方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1]的传道要求。
最后是深化党史中活泼亲切的仁爱情怀。仔细学习党史,会发现其中充满温情,党的革命队伍经常就是一个亲切的友爱大家庭。第一个近距离采访红军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被这样的情形所感动,他描写道,“虽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几乎都遭遇过悲剧,但他们一点也不沮丧,也许是因为太年轻了,他们都很快活,是我初次所看见的真正快活的中国无产阶级之一群。”[12](p50)红军战士的活泼完全出于心底真实的畅快,无丝毫造作且随时会触发,“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唱歌,歌的来源好像没有止境。他们的歌唱不是出于命令,而是自发的,出于心坎的,唱得都很好,每当一个人灵感激动,或想到某一首歌曲,而突然引吭高歌时,不论指挥员或战士都会加入合唱。”[12](p50)这种情形看似灵感乍现、不可思议,但其实是革命队伍内部真诚团结、亲如一家生活状态的自然流露。在那样的队伍中,相互之间的亲切关爱是跨越各种身份的。党内高级干部与少年战士之间常常平等交流,“我常常看到彭德怀和两个或者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和他们很认真地讨论政治问题或者私人的困难。他用很大的尊敬对待他们。”[12](p237)学校思政课教师多了解这样的党史故事,就更容易在课上课下给予学生充沛的爱意,自觉地“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1]
学校思政课教师做到“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就应通过努力吸收党史中浩如烟海的历史素养来充实自身的智识人格。
党史学习教育指引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思路。我们党的历史本身就充满创新,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教师应以这样的思路创新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1]很多时候老师们觉得难以创新,根本上还是没有充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没有真正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实践运用。毛泽东同志曾批评过部分党员的类似做法,“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4](p797)出于讲授理论的职业习惯,思政课教师非常容易陷入以上所说的“单纯的学习”的误区,既没有在实践中大量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更没有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对所学习的理论进行“消化”。毛泽东同志主张读书应从问题出发,“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就是用这种方法,总是从现象出发,找出本质,然后又用本质解释现象,因此,能够提纲挈领”。[8](p139)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在撰写理论著作时都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有清晰的“以问题带出理论”线索,我们自身学习理论、传授思想更不能背离这一宗旨。从历史上、现实中大量的事件现象出发,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得出结论,这正是思政课教学实现创新的最好思路。
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历史深厚的政党,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也应是历史文化充盈的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 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思政课所讲的道理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精确揭示,对我们在复杂的局面下看清前景意义重大。毛泽东同志指出,“胜利的信念是打出来的,是斗争中间得出来的。比如,美国人是可以打的,这是一条经验。这条经验,只有打才能取得。美国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是可以打败的。要打破那种美国人不可打、不可以打败的神话。”[8](p426)面对2016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甚嚣尘上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行径,党史上我们与美国、西方交往的实践经验极其宝贵。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体学校思政课教师务必扎扎实实深入党史学习,切忌出现一种遗憾的局面,“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4](p797)如果教师在心中对党史、中国史“漆黑一团”,那他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思政课教师资格。
党史学习教育启迪学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艺提升。思政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道理都是宝贵的真理,但是如果讲不好就会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1]我们的党史中有无数的好故事、好典型需要去挖掘整理再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出来。一方面是努力去党史中深挖资源,克服“得过且过”的心态,还要杜绝落入那种“言必古希腊”的可怜境地,“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4](p798)另一方面更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需求特点,克服“对牛弹琴”态度。毛泽东同志曾尖锐批判说:“‘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4](p836)辛辣的讥刺虽然是对党内某些宣传者所讲的,而事实上思政课教师如果罔顾听众需求地讲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4](p836)这充分说明,思政课教师虽然是课程讲授的主导者,但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因素却必须以学生听众的需求为转移。根据学生在认知、思考方面的需求偏好,确定我们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也是唯物辩证法所重视的核心立场。
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自律要严”,就需要在锤炼自己政治人格、情感人格和智识人格基础上涵养自身道德人格。现实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自律不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不能在课上讲得不错、却在课下乱讲,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错、却在网上乱说”。[1]以上所提到的一些思政课教师的负面现象就其外在表现来看,正是一种作风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4](p1094)我们应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践行优秀党员高尚作风,严格自律。
首先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个别老师之所以课上课下讲得不一样,特别是在课下乱讲违背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话,很大原因是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理解。毛泽东同志明确总结道,“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4](p1094)课上课下不一致的老师,在课堂上基本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因为他讲的“马克思主义”看似头头是道,其实都脱离了实践,是空洞地宣讲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课下则又成为“经验主义者”,是把他自己个人的局部经验当成真理在乱讲一气。实质上,这就已经是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言行。毛泽东同志曾为这样的人精辟地画像,他指出,“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9](p361)正如上述批评中所言,部分老师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他们只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课堂上说说而已的“教条”!他们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去运用这些原理,也不打算去进行实践检验。“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9](p361)他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专门对别人讲的,自己却另搞一套“非马”“反马”的自由主义。这就必然发生“课上课下不一致”的情况!每一位学校思政课教师均应一丝不苟地践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风,认真克服类似“表里不一”“内外不一致”的人格缺陷。
其次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p1094-1095)学校思政课教师基本都是党员,我们最能体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的活动就是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并通过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万千青年学生。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遵守教学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基本内涵。部分学校思政课教师“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讲得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说话方式问题,而是违背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严重问题,更是对自身宗旨的背离,对广大群众(包括青年学生及其家长)的不负责任。他们也许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无心之失”“心直口快”,而本质上却是“个人中心主义”“利己主义”作祟,将个人利益放在了人民利益、集体利益之上的严重后果。不管是“一时口快”还是长期的“阳奉阴违”,他们这样做都是肆无忌惮地扩张自己私利的表现,“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9](p360)至于被他们误导的青年学生、所导致的社会思想混乱,都是全然不考虑在内的。每一位学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党史中众多经验教训为镜鉴,踏实践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才能克服以上这些“极端个人主义”的人格缺陷。
最后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践行“自我批评”的作风。部分学校思政课教师之所以出现“现实生活中表现不错、却在网上乱说”的情况,其思想世界必定充斥着大量错误观念而不自知,需要进行及时的“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4](p1096)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世界,正如我们居住的房间一样,并不会自动保持整洁干净。共产党员进行自我批评就是在自己思想世界“打扫卫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做到修身修为,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1]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学校思政课教师们应时时进行自我言行检视。这些要求并非禁止党员、教师向组织提建议和意见,关键还是正常表达的问题。我们所反对的是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9](p359)如果是采取这种自由放任态度来发表意见,不管意见内容如何,在形式上已经是在制造混乱。基于此,每一位学校思政课教师应当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面对牺牲先烈们的伟大人格来严肃反思,“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4](p1097)时刻以这样的反思态度面对个人境遇,那些因个人私利不满足而引起的怨恨私怨、自我放任都是可以妥善克服的。
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校思政课教师所担负的培育时代新人责任倍加重大,增强自身人格素养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1]我们应全心投入党史学习教育之中,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