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岚县 033599)
珍稀濒危植物,是指珍贵稀有而且目前数量极为稀少,或者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接近消亡的植物。这些植物地理分布范围狭窄,人为破坏可能性极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及种类骤减。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是区域植物资源的宝贵财富,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能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黑茶山林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较差。本次对该地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黑茶山林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现状,为进一步监测其生长发育状况、科学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黑茶山林区地处吕梁山脉中部北端,属于黄土丘陵区的土石山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貌类型多样,南高北低。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3′~111°46′、北纬 37°53′~38°44′,海拔 1135m~1946.30m,相对高差811.30m。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 3℃~5℃,1 月平均气温-10℃,7 月平均气温17℃,≥10℃的年积温 95d~110d;年无霜期105d~135d;年平均降水量约450mm,主要集中在7月-9 月。林区内地势高,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海拔每升高100m,积温减少130℃~140℃,无霜期缩短约6.0d;春季干旱,秋季霜冻;主要山系为黑茶山、野鸡山、白龙山、南阳山,林地土壤主要为棕壤土及褐土。
为了彻底摸清黑茶山林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现状,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生长环境、植被类型及伴生植物等,并拍摄了照片。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记录。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完整性,调查组在认真分析该林区相关植物资源、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及气候等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实地调查线路。
黑茶山林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共25 种,隶属15 科22 属,有国家级保护植物17 种,占总数的68%,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 种:即山西杓兰;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 种:即二叶舌唇兰、野大豆、凹舌兰、角盘兰、裂瓣角盘兰、绶草、沼兰;国家Ⅲ级保护植物9 种:即山西杨、核桃楸、脱皮榆、玫瑰、黄芪、蒙古黄芪、文冠果、紫椴、刺五加。山西省级保护植物8 种,占总数的32%。根据濒危等级的基本概念,将珍稀濒危植物分为渐危、稀有2 个等级,其中渐危10 种,占总数的40%;稀有15 种,占总数的60%。
黑茶山林区植物从分布范围看,木贼麻黄、草麻黄、野大豆、甘草、文冠果、党参、穿龙薯蓣分布最为广泛,境内4 个主要山系均有分布;其次是黄芪、山西杓兰、角盘兰有3 个山系有分布;核桃楸、蒙古黄芪、二叶舌唇兰、裂瓣角盘兰、沼兰有2 个山系有分布;山西杨、脱皮榆、山西乌头、东北茶藨子、紫椴、刺五加、腺毛肺草、绶草分布范围狭窄,仅有1 个山系有分布。从生长状况看,有16 种植物生长良好,占总数的64%;生长中等的有9 种,占总数的36%,可见大多数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并且通过了解,每一种植物的分布、生长情况,为长期观察其生长状况及资源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在黑茶山林区25 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中,有木本植物10 种,占总数的40%,其中乔木4 种、灌木或乔木1 种、灌木5 种;草本植物15 种,占总数的60%,其中藤本3 种,直立草本12 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只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及群落中,因此调查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群落类型,对进一步科学保护与科学繁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通过对黑茶山林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调查,初步掌握了解其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生长环境、植被类型、伴生植物等资料,有利于今后进一步了解这些植物个体的生长、繁育规律、自然更新状况等,为长期科学观察、研究其种群变化奠定了基础,也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合理开发利用就是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基础上,争取资源的最大效益,使资源永续利用。该区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中,有优良的用材树种,如核桃楸、山西杨,可在适合生长的地域进行造林应用,提高生物多样性及森林生态的稳定性;有花色艳丽或叶形奇特的观赏植物,如玫瑰、文冠果、山西乌头、穿龙薯蓣、山西杓兰等,可大量繁育,栽植于适宜地域,提升林区的自然景观;也有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如木贼麻黄、草麻黄、甘草、黄芪、蒙古黄芪、党参、穿龙薯蓣等,可通过人工繁育进行仿野生环境栽培,发展林下经济,助力林区群众脱贫攻坚。
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晋西北吕梁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较为闭塞,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落后,因此加强野生濒危动植物保护宣传十分重要,尽快提高保护区社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近年来,由于黑茶山林区周边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渴望进入森林、走进自然保护区享受生态旅游。由于人为活动频繁,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了珍稀濒危植物的个体生存及种群发展,因此应对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有必要而且应该采取措施,适当限制保护区以及周边一定区域人为活动,以控制旅游规模。
对于生境完好、生长状况良好、数量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如山西杨、核桃楸、党参、文冠果等应采取围栏挂牌,建立小型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禁止随意砍伐与人为采挖,促进天然更新。对于数量较少的稀有植物,如兰科植物应该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繁育苗木,逐步扩大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