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润,李 明
(南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本项目香溪河大桥为独臂斜塔中央单面斜拉索斜拉桥,跨径为(90+238)m+(2×15)m、塔身高度 126m、塔身为倾角10°的独斜塔。该桥地处昭君故乡湖北兴山县,根据当地文化,索塔采用“琵琶”型独斜塔,横桥向由椭圆、圆曲线、直线段相互衔接过渡,顺、横桥向各部尺寸均不相同,塔内箱室尺寸相异,整个塔身造型美观、结构复杂多变。主梁边跨90m,主跨238m,跨径悬殊大,结构平衡难度较大,同时该桥地处三峡沟谷地带,受峡谷风影响较大。施工期间,主梁和主塔产生风动颤振不平衡,与塔身结构自身倾斜产生的不平衡叠加,施工难度较大。香溪河大桥桥型布置如图1 所示。
图1 峡口香溪河大桥桥型布置
(1)道路等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荷载等级:汽车活载等级为公路I 级,人群为3.5kN/m2。(4)最大纵坡:主线0.949%。(5)洪水频率:1/300。(6)通航标准:内河1(3)级航道,通航净高不小于18m(兼顾24m 高三峡库区客轮)。(7)设计基准期:桥梁设计基准期为 100年。(8)设计水位:最高通航水位 173.31m,1/300 水位为173.31m。(9)设计基本风速:24.1m/s。
桥面纵坡为1.0%单向下坡。混凝土主梁及主跨钢箱梁均为带悬臂翼缘的箱型断面,中跨越过桥塔11.05m 处为钢混结合面。
桥面全宽 25.5m:1.5m 人行道+0.5m 护栏+0.75m 硬路肩+(3.75+3.5)m 行车+0.75m 硬路肩+0.5m 护栏+3.0m 中央布索区+0.5m 护栏+0.75m 硬路肩+(3.5+3.75)m 行车+0.75m硬路肩+0.5m 护栏+1.5m 人行道。
结构总体为塔、墩、梁固结体系。索塔位置桥塔中塔柱、主塔墩、混凝土主梁三者固结于一体;0 号桥台、主跨过渡墩墩顶设置竖向支座(纵向活动)及横向抗震挡块。
全桥约束体系汇总见表1。
3.3.1 主塔基础
表1 结构体系约束系统汇总
主塔基础为整体式承台基础,承台尺寸17×26×7.5m,配15 根直径为2.2m 的钻孔灌注桩。桩基为嵌岩桩。桩基外层设置直径2.5m、壁厚16mm 的永久钢护筒,钢护筒长度设置为15m。
3.3.2 过渡墩
采用横向双肢实体板式墩,墩身尺寸为2×3m(顺×横);盖梁截面尺寸为2.8×2.6m(宽×高),实心截面;承台平面尺寸3.6×8.0m(顺×横),厚2.5m,承台系梁截面尺寸为2.0×2.0m(宽×高);每个承台下配置4 根直径2.2m 桩基,按照嵌岩桩设计。
该桥地处昭君故乡湖北兴山县,根据当地文化,索塔采用“琵琶”型独斜塔,主塔塔身由上塔柱、下塔柱、横梁等组成。塔身向岸侧顺桥向倾斜10°。主塔总高度(塔座顶至塔顶)竖向为126m,塔身采用箱形截面,从上至下分为2 段(上、下塔柱)。
图2 峡口香溪河大桥主塔剖立面图(单位:cm)
上塔柱竖向高度为53m,为单箱单室截面。顺桥向宽度由塔顶7m 渐变到上塔柱底7.524m,横向宽度由塔顶7.0m渐变到上塔柱底13.407m,顺桥向塔壁厚为1.0m,横桥向塔壁厚为0.8m。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锚固段局部采用齿板式并采用厚1cm 钢板包裹。
下塔柱高为73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顺桥向宽度由7.524m 渐变到8.2m,横向宽度曲线变宽,最小宽度4.5m,顺桥向塔壁厚为0.8m,横桥向厚为0.8m。主塔在桥面以下及承台顶以上,采用塔梁固结,根据计算配置预应力钢束,采用金属波纹管,辅助压浆法进行施工。在靠向岸侧设置三道宽1.0m 的实心楔形竖向支撑。主塔柱设有劲性骨架,以便于施工定位。为满足施工和检修的需要,在塔柱内设置检修楼梯。
斜拉桥主梁采用带悬臂的大倾角的斜腹板箱型断面,箱梁顶板横向宽25.5m,底板宽13.7m,翼缘悬臂长3.5m。
3.5.1 混凝土主梁
为平衡主跨重量,边跨采用整体断面式混凝土箱梁,并适当增加了截面面积。顶板设2%双向横坡,底板水平;道路中心线处梁高2.98m,箱梁一般断面处顶板厚35cm、底板厚50cm;为简化混凝土梁范围的斜拉索锚固构造,并增加主梁自重,箱梁中央设置了厚3.2m 的纵腹板,整个箱梁为单箱双室断面,其中边腹板厚50cm。
图3 混凝土主梁标准梁段断面图(单位:cm)
混凝土箱梁在布索区每隔4m 设一道横隔板,在无索区每隔4.3m 左右设一道横隔板,横隔板共分5 类:第Ⅰ类为普通中横隔板,厚50cm;第Ⅱ类为梁端端横隔,厚300cm;第Ⅲ类为塔、墩、梁固结处横隔板,厚100cm;第IV类为钢混结合段处横隔板,厚150cm;第Ⅴ类为边跨最靠近主塔处中横隔板,厚40cm。
主桥混凝土箱梁采用两向预应力体系,纵桥向采用每股直径15.2mm 钢束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横桥向采用每股直径15.2mm 钢束按部分预应力A 类构件设计。
3.5.2 钢箱主梁
钢箱梁为整体断面形式,钢箱梁的中心处高度为3.0m,节段标准长度设置为12.8m,其顶板厚16mm,斜腹板和底板厚14mm;钢箱梁顶板、斜腹板、底板主要采用U 肋闭合加劲,顶板U 肋厚度8mm、斜腹板、底板U 肋厚度6mm。中纵腹板采用实腹式,板厚24mm,设5 道14×160mm 双面加劲。
图4 钢箱梁标准梁段断面图(单位:mm)
钢箱梁横隔板标准间距3.20m,均为实体式隔板,对应斜拉索锚固处横隔板厚14mm,无斜拉索锚固处横隔板厚12mm,过渡墩支座处横隔板加厚至20mm。
3.5.3 钢混结合段
钢混结合段长7.85m,采用部分连接填充混凝土方式,其中钢格室为箱形结构,长度为2.0m,高0.8m,标准宽1.2m、0.8m;钢格室腹板及抗剪钢板上开有φ60mm 圆孔,并穿过φ20mm 钢筋与进入该圆孔的混凝土包裹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剪力键(PBL 键)。钢格室通过钢箱梁加强段与钢箱梁连接,其内填充混凝土;钢箱梁加强段采用在U 肋中间加设T 形加劲的方式,长3.25m。为保证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紧密结合,在结合段还设置有预应力钢束;为保证混凝土浇注时在钢格室内能够自由流动,在钢格室顶板上开设浇注孔,腹板上设置连通孔。
采用fpk=1770MPa 平行钢丝斜拉索,全桥共2×17×2=68根斜拉索,最大规格为PES7-211。根据索力的不同,共设置PES7-55、PES7-85、PES7-91、PES7-109、PES7-127、PES7-163、PES7-211 七种规格。
3.7.1 基础施工
三峡库区的蓄水位根据水库调度与防汛的需要,每年均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动。考虑到开工日期的不确定性,为避免等待低水位期而延误工期,本主墩桩基施工按水中基础施工考虑,即采用钢护筒辅助施工,其施工流程为:插打桩基钢护筒;依附钢护筒搭设桩基施工平台;机械钻孔施工;吊放钢筋笼;灌注桩基水下混凝土。
为避免采用围堰法施工承台,将主墩承台底面标高设置于三峡库区最高蓄水位以上,若承台施工时处于高水位状态,依托桩基及钢护筒搭设承台施工底模;若承台施工时处于低水位期,用圬工混凝土筑岛填平承台区域。然后按照干处施工方式进行承台的施工。
3.7.2 主塔施工
主塔采用液压爬模系统逐段现浇施工,根据需要在塔平面内设竖向、横向支撑。由于桥塔顺桥向倾角为10°,计算表明塔身倾斜产生的自重弯矩将导致桥塔出现较大的拉应力,所以中塔柱施工时设置必要的顺桥向的临时落地支撑。索塔中塔柱在横桥向面内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将产生较大的横桥向弯矩,故施工过程中需设置横桥向两肢塔柱间的临时支撑杆,并施加必要的顶推(或对拉)力调节塔柱横桥向弯矩。索塔上塔柱的施工,将导致索塔中塔柱顺桥向的弯矩进一步增加,为避免出现过大的裂缝,上塔柱施工建议采用塔、梁、索同步的方式。
中上塔柱过渡段施工完成之后,为调节中塔柱横向弯矩,施加永久的对拉拉杆力。分批施加拉杆力的过程中可同步拆除横桥向的临时撑杆。上塔柱锚固区采用预应力环向钢束索塔锚固方案,其施工顺序为:塔柱劲性骨架安装、钢筋绑扎、斜拉索索导管及锚垫板安装、环向预应力管道及锚具安装、定位钢筋及防崩钢筋安装、安装模板、浇筑塔柱混凝土、张拉环向预应力钢束并压浆、封锚。
3.7.3 边跨混凝土箱梁及钢混结合段施工
边跨混凝土箱梁采用多点支撑落地支架现浇施工,由桥塔向岸侧分两段进行施工,其中塔梁交界段与钢混结合段同步施工。待桥塔塔柱施工超过下横梁后,搭设塔梁交界段混凝土主梁现浇支架及钢混结合段托架,安装混凝土主梁模板、绑扎钢筋,吊装钢混结合段钢箱梁并滑移就位,浇筑主梁混凝土并养生,张拉塔梁交界段混凝土主梁纵、横向预应力钢束。
3.7.4 钢箱梁施工
主梁及拉索施工钢箱梁在工厂加工制造,钢混结合段及索塔施工完成后,在边跨混凝土梁段及钢混结合段上拼装桥面吊机,待桥面吊机就位后,吊装1 号节段钢箱梁,调整标高,施加主梁节段间的连接,安装该梁段斜拉索并进行第一次张拉,前移桥面吊机,第二次张拉该斜拉索,吊装下一个梁段。重复上述施工步骤进行钢箱梁和斜拉索的架设。
钢箱梁过渡墩顶附近19 号梁段为边跨合龙段,边跨合龙段需要在主跨钢梁悬臂吊装期间,提前利用浮吊吊装至辅助墩顶。边跨合龙前精确测量全桥梁长,确定合龙段配切长度,现场配切后顶推合龙段至合龙对接口。通过配重或索力调整等措施,微调对接环缝的高度误差,满足对接精度要求后施加临时连接固定,随后实施对接环缝的焊接。
3.7.5 引桥施工
本项目引桥规模较小,为两孔15m 连续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为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设置不小于主梁自重120%的重量进行压重。
峡口香溪河大桥为独塔、斜塔中央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其“琵琶”形主塔向岸倾斜10°。跨江一侧的主跨为钢箱梁,自重较轻,靠岸的边跨则为混凝土现浇箱梁,自重和刚度较大,但起到了良好的锚固和压重作用。通过这种合理设计,能够减小边跨上浮,抵消边跨支点负反力,还能减小主跨下挠,提高了斜拉桥的跨越能力,在中、西部山区及跨河道路桥梁建设中采用较多,故本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