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昱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期,并通过优化配置现有的社会资源,全面提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功能,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扩张经济规模,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益与质量。在新经济常态下,高校大学生毕业面临着新挑战与新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就业选择。从社会人才供给角度来说,就业总量与结构面临着巨大压力,展现出供求矛盾特性。而从人才需求角度来说,企业发布的人才信息或数量无法满足庞大的就业群体,信息的不对称特性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站在社会经济发展动力角度,新行业、新岗位、新模式与新业态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质量就业;路径;
引言
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生存,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了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各类人群就业的基本稳定。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就业问题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向出现了新的变化。准确了解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特点,才能把握好就业方向的变化和适应就业结构的调整。
1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外国对于高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就内涵角度来说,高质量就业包括生活质量、工作质量、体面劳动等方面,随即高质量就业形式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其中体面劳动在20年后被具体提出,对高质量就业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就业质量为体面劳动的一种评价方式。就业质量概念提出后,高质量就业也被挖掘出来。具体来说,高质量就业是个人能够获得满足感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所处于综合环境中应需工资的基本能力,虽然收入并不是评价高质量就业的唯一标准,但也确是一项重要标准。社会保障部与人力资源部共同提出,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均衡、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与就业环境的公平性发展是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更高质量就业能够为广大劳动者带来更多的机会、权利、安全、条件、环境、稳定岗位、体面收入等保障,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对此,从就业角度评价高质量发展水平,应从工作安全、就业属性、劳动市场结构、劳动关系、收入保障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也非常重要,坚持系统、全面、综合原则,也就是在统一编制体系内评价就业质量,也可通过多角度、跨时期与动态化角度突出就业质量的整体性评价。
2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因素
2.1社会环境因素的
影响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多元化的影响,对个人薪酬、就业环境等方面的追求,造成了个人求职中的功利化色彩。如果毕业生在求职中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造成大学生求职的失败。另外,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工作稳定、待遇优厚或者社会认同感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例如大学生热衷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考、银行招考等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大学生在报考时存在专业不对口、对报考职业缺乏热情、不喜欢或者无法胜任报考职位等情况,但是受到社会舆论或者父母方面的影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
2.2个人定位不准确
一是就业心态不端正。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过分依靠别人,自己不愿努力。二是大学生就业动力不足。有些是因为大学生所学专业在市场趋于饱和,而自己又没有其他特长,造成就业竞争力下降;有些是因为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在校期间过分侧重理论的学习,创新能力、动手和社会实践能力差;还有些是因为大学生责任感淡化、团队意识差,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导致就业困难。
2.3高校主体因素
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知识理论、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高校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不能够很好地根据社会发展现状与人才市场关系进行课程调整,表现为课程不能紧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重知识逻辑轻实践应用问题也较为严重,为大学生更好就业埋下了隐患。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理论应放在同等地位上,虽然各地区高校对其有所认识,但是要想真正做好课程改革,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进而表现为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专业知识教育。以上问题,都会导致大学生在面对毕业选择时,不能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专长、技能,也不能正确进行职业规划设计。
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
3.1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职业操守、社会交往能力、文明礼仪、社会实践等能力,多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要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见习实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优良的品德,提升就业能力。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的感情和认同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不亢不卑,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
3.2寻求动态调整,在职业实践中赢得发展新机遇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个人职业活动与职业发展的不稳定性。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是个人职业发展进行调整的根本依据。研究生扩招与经济转型发展,挤占了大学生原有的部分生存空间,大学生就业重心被迫下移。大学生基层工作的锻炼,能力与经验的积累,就为自我纵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也为大学生通过基层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撑。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家庭与个人原因等,都可能使一个人被动或主动放弃原有的工作,甚至转行从事本专业或其它专业工作。职业转换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新的机遇。进入职业活动的大学生,都要树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以不断的学习与职业积累,应对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职业生涯的动态性发展。
3.3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高校教育质量是影响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因素。高校教育主体为实现大学生更高就业目标,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自我评价等指导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主体应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基层建设中实现大学生的更高质量就业发展。高校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工作,应创新优化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改革力度,为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高校主体还要重视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教学工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联合教学等模式,帮助大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学会知识理论的社会实践路径,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大学生也应该按照教育指导要求,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与目标,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应社会,能够正确处理自身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高校主体应该切实遵循“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想,突出办学特色,切实通过社会实践与育人理念,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就业指导力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市场发展现状,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计划,切实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高校教育主体也应该重视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分段式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自我认识能力,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或职位,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做好奋斗准备。同时树立就业自信心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提升大学生更好质量就业的路径。
3.4拓宽就业形式,让就业和创业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
就业和创业,是职业活动的两种形式。多数大学生因为缺乏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选择了就业,少数大学生则勇敢地选择了创业。在就业群体中,部分大学生在经历了就业的能力与条件积累后,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先就业后创业,使创业的风险降低,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增加。创业不仅能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还能直接带动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时代担当,坚定创业信念,不放弃创业的想法,从学生时代就主动学习管理知识,构思创业项目,提高创业能力,在就业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参与创业活动,了解市场变化,发现市场机遇,最终实现从想创业到敢创业再到会创业的人生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各就业管理部门和高校需要落实好积极就业政策,细化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指导效能;高校毕业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安.新时代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4):71-73.
[2]戚磊.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状况及引导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07):66-67.
[3]李亚芳.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问题研究[J].轻工科技,2021,37(08):182-183.
[4]莫華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思路构建[J].知识文库,2021(14):181-182.
[5]李利萍,史展.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