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彩 刘静
【摘要】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方法在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这一方法对孩子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介绍了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方法以及教育途径。希望依靠这种方法,能够让孩子更加无忧无虑的成长。
【关键词】回归生活;幼儿园美术教育;
引言: “美来源于生活。”美术和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方法呢?就是将美术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以孩子熟悉的人、物为主要内容和美术联系在一起。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塑造孩子个性发展。使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让美术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六个发展阶段
1.涂鸦期
这是孩子探索启蒙的重要阶段,具体可分为三个小阶段,随意涂鸦,纵横涂鸦、命名涂鸦。身边的各种东西都可以就地取材作为涂鸦的素材。
2.创意美术阶段
随着孩子接触事物的增加,对世界的探索也逐渐加深。孩子开始有目的的进行美术创作。他能很好的调整现实世界、思想认识与绘画的联系。由于孩子对新事物的了解增多。他的绘画风格也一直在改变。这个阶段孩子的审美观、思维、首脑协调都得到提升。
3.思维美术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用不同的形式、色彩、线条、状态,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4.三维美术阶段
这一阶段学院派技法已经能够让孩子运用各种材料来创作从你很好的表达孩子的思想,通过三维立体图像,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5.立体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思维模式,熟练的绘画技巧,并且已经确认了自己的美术专业。
6.专业绘画阶段。
在此阶段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且对于美术有较深的认知。但是仍然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独立完成更为高端的绘画作品。主要是为了能够将图形画面充分表现,时,也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独特风格。
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
(一)丰富孩子感性认知
美术教育主要能够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比如想象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应该与传统的美术教育不同,不能老是老师一直输入学生一直模仿式的教学方法。教生间应该建立友谊,老师作为孩子的朋友,能够真正的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的美好,让孩子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自己无尽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有灵魂的艺术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启迪孩子的创作灵感,创造活跃温馨的上课环境。让孩子善于用画笔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全心投入自己的艺术欣赏和创作当中。老师无论什么时候在哪里都要积极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和自然景观,让孩子养成乐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为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二)生活化的场景创设和课题选择
儿童美术教育课题设置会影响孩子的创作力,因为孩子的生活阅历浅,如果想让他在美术创作中有更多的想法和创意就需要课题设置更加的生活化,只有拥有更加具像的事物和孩子们熟知的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就比如游乐场、超市、饭店这样的生活化场景的美术课题,因为孩子们都体验经历过,所以话题一出,孩子们的脑海中就已经开始构建丰富的画面。贴近生活的场景和课题,能够提高孩子创作的积极性以及创作热情,让孩子保持持续良好的艺术欣赏习惯。
(三)生活化的艺术材料
首先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孩子们在美术创作时不要局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等,老师和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就地取材的能力,生活当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进行艺术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孩子对艺术的认知以及视野。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乐趣。其次,孩子通过细心的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创作材料,让孩子勤于动脑和思考,乐于收集和整理。这样即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形成很好的环保意识。生活当中可以用来创作的材料有很多,比如,秋天的树叶、喝完的矿泉水瓶、废旧纸壳等等,这些材料创作出的作品别出心裁,又具有趣味性。孩子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个性,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理解观察,提高孩子对绘画的热情,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在艺术的熏陶中让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结:
为什么说生活化美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创作的积极性,能更好的体验生活中的美呢?因为他把生活融于艺术当中,让孩子通过绘画发现生活的美好,把绘画变成更有意义的事儿,不再是毫無意义的乱涂乱画。生活材料运用到美术创作当中能够让孩子更好的表达自己,使孩子更自信。有利于孩子个性化的发展。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令我有很深的体会,孩子最好从3~5岁启蒙阶段开始学起,这一阶段孩子能快速且大量的获取信息。由于孩子对美术了解的加深。我们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进行不能拔苗助长,不然就会适得其反。以下文献详细的介绍了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六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邬春芹。《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启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9.07:34-35
2、娄慧超。《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0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