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曾侯乙编钟

2021-01-11 00:49田文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湖北省博物馆随县曾侯乙

田文

战国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编钟为战国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全套编钟共65件,分3层8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結构的钟架上,最大的钟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编钟用浑铸、分铸法铸成,以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技法装饰。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

1977年9月,人们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平整山头时,偶然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曾侯乙墓。1978年5月,考古挖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人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填土清除完。墓葬打开时,地面水与地下水混在一起,就像一个200平方米的游泳池。考古队决定将墓中的水慢慢抽干。随着水面的下降,一根黑乎乎的木柱出现了,接着是3层横梁一样的柱子,梁下悬挂着一件件古钟,这便是国宝曾侯乙编钟。

自1978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原件一共只奏响了3次。第一次奏响是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以《东方红》为开篇,整场音乐会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第二次奏响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国庆期间,曾侯乙编钟原件展出并现场演奏。这是曾侯乙编钟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离开湖北省博物馆。第三次奏响是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在谭盾的指挥下,演奏者用曾侯乙编钟原件完成了交响乐《1997:天·地·人》的编钟部分。

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中国先秦时期范铸技术的水平。组成全套曾侯乙编钟的有钮钟、甬钟。钮钟制作起来比较简单,为双面范铸。甬钟的制作则要求较高,用的是分范合铸工艺。一件甬钟的铸型,以中层第三组第一钟为例,需用范、芯共126块组成。如此复杂的工艺,若非工匠对分范合铸技术的娴熟掌握和应用,是绝对达不到理想效果的。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猜你喜欢
湖北省博物馆随县曾侯乙
《百年民俗 湖北记忆》
曾侯乙的音乐之声
曾侯乙编钟
随县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及分析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随县苗圃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小香菇”开创“大产业”
免费开放背景下游客对博物馆感知价值的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