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2021-01-11 08:45
江南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说

★12票

《禁指》

《十月》2018年第5期 作者:斯继东

李云雷:斯继东的《禁指》以雅写俗,以俗写雅,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江南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在他笔下复活,但又与世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和高雅之美。作者出色的方言运用也为小说生色不少。

李国平:《禁指》是一篇具有鲜明文化地理背景的小说,又是一篇超越其上的具有文化人格、精神远界的小说;是一篇具有内在张力的小说,又是一篇具有传统意味的小说,纯粹感赋予了小说高品格。

杨庆祥:小说主人公曾先生有名士气,作品本身却更得名士风流。这是指小说整体的格调、氛围、节奏,乃至于精神内核。表面上看,斯继东以五音来结构小说叙事,把一个老套的生活爱情故事写得沉静典雅,可要紧的却在于那曲《文王操》。孔子向师襄学琴的故事世人皆知。孔子学弹琴而知作曲之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于斯继东而言,这篇《禁指》又何尝不是一曲《文王操》?曾先生和操嫂各自经历人生的波折和沧桑,最终,以“卖琴救人”换来了迟到的比翼双飞——“他日移居山溪里,取琴为我召阳春”。曾先生说“琴是谈给会听的人听的”,小说不也是如此?

张 莉:斯继东总能与人最为复杂的生存经验“短兵相接”。他的短篇小说进入了人丰饶、斑驳、孤独而又隐秘的内心世界。由此,他不仅构建了独属于个人的短篇小说文本,也为当代城市生活书写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张燕玲:《禁指》是一篇饱满成熟的小说。一面是女主人公鲜活的具体的日常,充满着人间热腾腾的烟火气;一面是男主人大智若愚的淡定、雅致,蕴藉着一种典雅沉静的文人气息。斯继东用大俗和大雅水乳交融地建构出《禁指》的小说样貌,显示了出色的艺术掌控力。尤其作者的叙述有自己的腔调,沉静徐缓,外松内紧,无论小说的形式感,还是精神内核,自在而紧致,善意而慈悲。

贺绍俊:古琴是高雅的,曾先生是真正的雅士。斯继东以优雅的小说叙述准确地传达出古琴和曾先生的神韵。他的这篇小说不仅意象和情境是优雅的,而且语言也是优雅的。虽然写高雅的小说已有不少,但以往小说中的高雅几乎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唯有斯继东的这篇小说能够如此成功地表现出超凡脱俗的高雅与俗世的日常烟火之间的相映成趣、琴瑟和鸣,也让高雅清正的文化传统与平等、自由、自尊的现代理念进行了一场愉快的对话。作者善于处理细节,细节中包蕴着心机,却又不露痕迹,其营构小说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黄德海:作者用谨严的叙事、绵密的方言、细密的情感,钩沉某种早已失落的风骨。《禁指》既是现代的作品,又映照着消逝的过往,斯继东在复杂时代的人心与人生之间做出了自己的写作试探。

★11票

《炖马靴》

《钟山》2019年第1期 作者:迟子建

王春林:一方面,迟子建在《炖马靴》中,借助父亲所讲述的这个不无传奇色彩的“炖马靴”故事,意欲切实写出的,正是残酷战争中或者说严苛生存条件下的人性光芒。另一方面,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炖马靴”的故事,也可以被看作是残酷战争在亲历者父亲内心深处留下的一种深刻的精神印痕。

李国平:作品具有惨烈性、传统性的战争背景,极端条件下的人性,敌我双方在特殊环境下的人性复活和人性闪光。《炖马靴》既显示了正义的力量,又写出了人性的光辉。

张 莉:迟子建的短篇小说技艺超群,此篇作品她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人事情感。难以忘记当日本兵气息奄奄之时,父亲最终满足了将死之人愿望的情节。抗日战争的故事里,有仇恨、敌意,也有对生命的悲悯及人道主義情怀。小说雄浑、苍劲、有力,有一种迷人的余音绕梁之美。

张学昕:迟子建《炖马靴》中的母子狼,与她笔下乌鸦、候鸟等“灵性动物”一道,看似虚构,实则充满真实丰沛的情感,共同寻觅着人性中善良的光芒。往日父亲对瞎眼狼怜悯帮助,使得他在战场上被敌手不懈追击,以及敌手被击败之后小狼因饥饿试图攻击他的关键时刻,都得到了瞎眼狼的保护。在走出风雪的途中,瞎眼狼母子成为父亲归队唯一的向导和精神支柱。如果说小狼的尾巴是维系瞎眼狼生命的脐带,那么父亲和母子狼用以充饥的炖马靴则是人与动物彼此信任、守望相助的纽结。迟子建以其一贯悲悯、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人与野兽之间的另一种可能,化解掉厮杀与角逐,诉说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善意。

张燕玲:迟子建以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的叙述,生动细致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超越阶级、族别、物种的人道故事。小说以小切口,呈现了大爱的情感力量,即同情的理解与生命的相惜。由此,短篇小说的文学力量被凸现出来。

胡殷红:这篇小说采取了转述的方式,讲述了父亲在东北抗联时期的一段战斗经历。作品是以人们熟知的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为背景,以小见大,以浅见深,不仅写人性,也写狼性。发现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寓意深刻,但读来依旧温情暖心难忘。

洪治纲:这篇小说延续了作家极为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故事不断转述的过程中,追忆了东北抗日联军小支队一次突袭日军驻地的过程,虽然谈不上惊心动魄,但在生与死的绝境之中,瞎眼母狼却带着小狼成功地营救了支队火头军“我父亲”,彰显了兽性之中的感恩之情,传达了“人呐,得想着给自己的后路,留点骨头!”这类生命的深切体悟与喟叹。

贺绍俊:迟子建是写短篇小说的高手,她有多副笔墨来处理短篇小说,有时她围绕一种意境和氛围极尽渲染之能事,有时又会在情节跌宕起伏上下功夫,《炖马靴》属于后者,在这篇小说里,有抗日战争中“我”与敌的决斗,有人与狼的情仇,有生与死的煎熬,但这一切都凝聚在炖马靴这一细节上,提纲挈领,再一次充分表现了作家的温润和善意。

★10票

《天台上的父亲》

《收获》2019年第3期 作者:邵丽

李云雷:小说中患了抑郁症的父亲想自杀,家人便以爱的名义开始监督他,作者由此深入一个家庭内部,为我们呈现出其内部的脉络与纹理,也展现了其对家庭伦理及其困境的深入思考。

李国平:“审父”曾经是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大母题和热门书写。这篇小说将对父亲的书写降了下来,还其具体感情的、人伦的情态,写了父亲的一生,又写了“我们”的态度,字里行间贯穿着一种自责和悔恨。小说深入到了历史层面,也有伦理层面的拷问,还散发着生命层面的悲悯与慈爱,是一篇很有况味的小说。

张 莉:一部别有所思的小说。作家从天台上的父亲切入,进入父子、夫妻关系内部的深水区,呈现了人类沟通中的沟壑、人际关系中的黑洞,亲缘关系里的薄凉与纠缠,可悲、可怜、可叹。小说以细腻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发人深省,是近年来的短篇小说佳作。

张燕玲:邵丽近年主耕于父亲角色的书写,既是探寻与表现家庭伦理与代际关系,对人物精神内景的情感反思,也是寻找精神父亲之一种。《天台上的父亲》是“父亲系列”中的一篇,作者对被集体格式化与精神受损的父亲予以同情之理解,深切描述其内心冲突与精神困境,以及荒诞的命运,直指世道人心与时代症候,有嘲讽与批判,更多是仁慈与悲悯,令人动容。

胡殷红:在一部短篇小说里把父亲从“出生”到“入死”的漫长过程写得深刻而丰富。作品里的父亲形象塑造是极其成功的,对父亲的内心世界、精神空间、思想方法、行为举止的刻画真切鲜活,如同我们身边的亲人或我们认识的长辈。父亲自杀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冷漠和退休失落,从战争中走出来的父亲,有信仰和理想,虽受到过权力的伤害,但又极其享受权力。作家通过父亲这个人物写出了她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刻发现。

洪治纲:从战争中走来的父亲,虽也遭遇过一些人生风波,但终究不改那一代人的生命特质:敬业,自信,不容他人怀疑和否定。但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这一切最终都被彻底地动摇。事业、妻子和子女,一步步瓦解了他内心的自信,也瓦解了他的威权,使他决绝地踏上了自我否定的道路。父亲的自杀,引发了三兄妹和母亲内心漫长的挣扎,作品有理性的、道德的质询,又有血缘的、命运的喟叹。

贺绍俊:《天台上的父亲》是一篇寓意特别丰富的小说。一名官员退休后看似功德圆满,他却自杀了,引发家人的惶惑,他们不知道父亲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也没有明确写出父亲自杀的真正原因,但她留下了一系列的草蛇灰线,吸引读者思索。作者在父亲这一中规中矩的官员形象身上承载了特别深刻的思考,他是一个正常的官员,也是一个正常的父亲,但父亲退休后才有可能对自己的“正常”进行反省,才发现自己的“异化”,也许他是无法承认自己的“异化”而自杀。一个短篇,能表达出对政治如此深邃的思考是很不简单的。

黄德海:小说由父亲的自杀身亡,引发一家人对父亲一生的生命轨迹的追溯与回忆,叙事从容,内里却隐含着紧张的精神挣扎,勾勒出两代人之间艰难的相互理解过程,写出了某种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参差情感。

★10票

《沙鲸》

《小说界》2019年第4期 作者:李宏伟

李云雷:《沙鲸》从紧张的父子关系入笔,在纪实与虚构中为我们展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及其对复杂人性的深入探索,作者带有先锋文学色彩的实验颇具艺术张力。

杨庆祥:《沙鲸》具有一定的实验性。“现实”世界、“我”构筑的小说世界、“我”的想象互相交错,造成了一些阅读的难度。小说试图营造一种诗与哲学交融的氛围,在平常的文学主题“父子关系”的掩护下进行诗性的小说叙事和哲学化的人生思考。

贺绍俊:小说具有寓言化的特征,在结构上颇具匠心,作者以一种复调式的叙述缓解了挑战父亲权威所带来的尖锐性,显示出作者在艺术上的娴熟。

黄德海:小说以现实的逻辑起点,构造出一个完全虚构的空间,人在其中的种种行为,既勾连着现实世界的种种,又准确地对应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出作者对世界、自我和成长的深入思考。

★9票

《迟到的青年》

《天涯》2019年第6期 作者:黄锦树

洪治纲:这是一篇有着梦魇气质的小说。它讲述了“那人”在各路密探的围剿之下,却坦然地奔走于欧亚大陆的各个城市,血雨腥风的战事和命如草芥的危境,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最终他的使命也不甚明了。同时这又是一篇寓言式作品。“那人”所到之处,不是时间停滞,就是管理失序,这使他以巫师般的绝技,从容不迫地游走在丛林般的绝境之中,行使着永远也没人理解的特殊使命。

贺绍俊:这是一篇现代意味很足的小说,颇得短篇小说的精髓,作者对时间的想象具有哲理的深度。

★9票

《逍遥游》

《收获》2018年第4期 作者:班宇

王春林: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班宇的成名作。小说值得注意之处,一方面是对少年心性的精准捕捉;另一方面,是对下岗时代工人阶层不幸命运满怀悲悯情怀的艺术书写。

李云雷:小说写三个青年离家出去游玩的经历,通篇弥漫着生活重压之下平静的悲哀,作者以冷静的态度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绝望,以及在绝望中互相抱团取暖的嬉戏和心态,具有一种独特而动人的艺术力量。

李国平:对于班宇来说,《逍遥游》具有标识感。和作者近来获得的热度相比,《逍遥游》却有着一种特有的把控,在同代作家中,这是班宇的叙事,让大时代的背景笼罩其上,却以小人物的命运展开其中。

张学昕:班宇的叙述,总是蕴蓄着一股独属于东北汉子的硬朗气息,波澜不惊,甚至有些漫不经心地描摹着生活在黑土地上的人们波折的命运。凛冬将至,当失业、破产、婚变、疾病、死亡,这些突如其来的震荡发生在庸常人家,往往更显苦涩、逼仄、严酷。《逍遥游》是班宇小说创作中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叙述主体的作品,主人公许玲玲的未来,因尿毒症被突然搁置在半路当中。整部小说中最为残酷之处就在于许玲玲的克制与分寸,长久的自我角力同她的遭际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承受母亲离世的痛楚,发现闺蜜谭娜和昔日暗恋自己的赵东阳在出游当中互生暧昧,回到家中看到父親在她出游的间隙短暂偷闲,皆让她陷入被抛掷的孤独与恐惧之中。从干冷的铁西区走出,面对山海关略带腥咸的雄浑气息,谁又能听见她的呼唤,她若真如深海中的睡鲨,游过此季后,她命运的彼岸又在何处?

洪治纲:小说以一位尿毒症患者的生存际遇为主线,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揭示了这微茫的尘世里繁杂的人性与人情。无论是父亲还是朋友,他们都在无望中执着地寻找慰藉,在伤痛中艰辛地寻求快乐,在凉薄中体会爱与温暖。作者在一种略带苍凉又不乏轻快的语调中,呈现了凡俗人物内心中罕见的柔软、体恤和友善,也使边缘人的苦涩生活变得熠熠生辉。

贺绍俊:《逍遥游》有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标题,但你读了小说便知道它完全是一篇直接沉入社会底层的小说。几个人物的生活是如此艰难无望,望着他们的身影便觉得凄凉。但我惊异于年纪轻轻的班宇竟有如此坚韧的心,并没有被如此沉重的生活所击倒,而是设法帮扶着那些无助的人在困扰中获得哪怕短暂的喘息,去安抚一下疲惫的身体。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位年轻作家对文学的信仰。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要“借着些微光芒,复述或者创造一个世界,以区别于混沌、牢固的日常”。

黄德海:小说写的是跟东北相关的故事,其中的人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却也有自己特殊的闪亮时刻,而这样的时刻,却差不多也是他们人生最无奈的选择。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班宇打开了一条通往人性的通道。

★9票

《青城》

《青年作家》2019年第4期 作者:徐则臣

王春林:依照徐则臣自己在创作谈里的说法,“青城”这一女性形象在他心目中最起码已经酝酿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熟悉徐则臣小说创作的朋友都知道,《青城》之前,他曾经创作有《西夏》与《居延》两部中篇小说。尽管说《青城》只是一个短篇小说,但三部作品的共同处却还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三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现代女性。其二,三位女性的命名都与某一地名有关。虽然徐则臣在创作谈中也已经涉及到了这一问题,但即使在读过创作谈之后,关于作家到底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命名方式的根本原因,却也还是不甚了了。好在,在很多时候,一篇小说的命名也是作家一时的兴之所至,未必会有多么深奥的微言大义。对于读者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要很好地理解体会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内涵。具体到这篇《青城》,徐则臣的着眼点,其实还是落脚到了现代情感的层面,通过青城这一女性形象的情感遭际,探寻表达现代情感的某种迷茫与坚执。

张 莉:读后让人伤怀的作品。一个女人无法言喻的隐秘痛楚,他人无法帮助也无法劝解的故事,小说之好,在于拨动了一种情感的琴弦,写出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某种微妙性,进而也写出了人事的复杂性和人面对某种情感的无言以对、无能为力。

胡殷红:这是一个让人有所心动的复杂曲折的爱情故事。青城姑娘和老铁因画结缘,她把年轻的生命和一腔爱恋倾注在多病的老铁身上,生活几近困顿却依然以浪漫情怀对待艰难的时日。这种超凡脱俗的坚守和对爱情如初的留恋,是否可以永远?“我”对生命、对爱情、对理想、对自由的追寻,给读者留下了各自的选题。

洪治纲:小说以见证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有关艺术理想与现实情感之间的曲折故事。老铁和青城因为绘画而成为伴侣,又因为绘画陷入生活的困境。在局外人“我”的眼里,青城将青春和命运都投注在疾病缠身的老铁身上,在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生活中抗争,这种反世俗的率真活法,究竟能坚持多久,究竟能活出怎样的境界,都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融会了情感、理想,又折射了生命的自由,呈现出异常丰饶的生命伦理。

贺绍俊:我读《青城》,更在意徐则臣作为小说家的想象力和虚构能力,就像他曾写过的小说《西夏》和《居延》一样,其灵感都来自一个词语,哪怕这个词语是某个历史王朝的名称,或是某个地方的名称,他喜欢上了这个词语,他让这个词语成为一枚种子,栽在头脑里,就长出了一篇小说,他把“青城”当作女主人公的名字,自然他也把自己对这个词语的喜爱之情移植到人物身上,即使这个人物的情感生活非常复杂,但这种喜爱之情会左右着作者对人物的叙述,在叙述中还要处理好伦理道德、价值判断等复杂的关系,于是人物变得更为丰富,至于小说到底表达了什么主题,我觉得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枚种子在想象的浇灌下成长得很充分。

★9票

《大樟树下烹鲤鱼》

《收获》2019年第6期 作者:雷默

王春林:仅仅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先后三次吃鱼的故事,作家就相当精妙地写出了主人公老庄从堕落到忏悔,再从忏悔到自我救赎的精神蜕变过程,的确不失为一篇难得的短篇佳构。

李云雷:小说通过“我”在大樟树下吃鱼的三次经历,展示了不断深化的思考过程,其中家族、葬礼与祭祀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另类思考。

张燕玲:雷默的小说充满人间烟火,而烟火气里却散发“道”的精神,既贯通民间书斋,又高蹈于虚无,所谓大俗大雅。《大樟树下烹鯉鱼》的故事,带着民间传奇的色彩,却写活了一个厨师独特的生命观与悲悯,叙述一波三折,人物之间精微细致,哀感静流,显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个性与不俗的才情。

洪治纲:作者以一种传奇性的笔法,叙述了大樟树饭店的老庄红烧鲤鱼的绝技。当然,传奇就在于出其不意,老庄有天突然看到自己留下来的鲤鱼眼珠,觉得自己杀了太多鲤鱼,于是改烧其他鱼了,最终饭店生意也一落千丈。作者意欲传达的是,在生意和个人意念、心性品格之间,老庄更追求个人的品性。

贺绍俊:雷默的小说多与生命意识、人生信仰有关。《大樟树下烹鲤鱼》写了一个厨师从以烹烧鲤鱼出名到意识到杀鲤鱼太多而忏悔,从此不再烧鱼,到在受人尊敬的百岁老人的丧宴上,他以高超技艺虔诚地做了一条用豆腐雕刻出来的鲤鱼,笔墨饱满,将民间的悲悯和敬畏表现得淋漓尽致。

★8票

《等待摩西》

《十月》2018年第1期 作者:莫言

王春林:柳卫东的更名,从柳摩西改为柳卫东,再从柳卫东改回柳摩西,既可以被看作是小说的核心所在,也有着突出的象征意味。说到底,莫言思考表达的,乃是与精神信仰紧密相关的人性自我救赎的问题。

李国平:一篇短篇小说,容纳了一个历史跨度,有着坚实的现实历史背景,又有着深长的人性内容,还关乎生存的妥协和信仰的执着与回归。《等待摩西》是一篇内涵丰厚、言有尽意无穷的短篇小说。

张 莉:《等待摩西》里有我们熟悉的莫言,它奇幻、深刻、有力,直抵中国社会的深处,但也有陌生与新鲜的莫言。莫言的短篇作品越来越放松、通达、苍劲,更具中国气质。作为我们时代最优秀的“讲故事者”,莫言的短篇小说总是气质卓然,让人赞叹。

张学昕:莫言的《等待摩西》是一篇有点纪实味道的小说,“我”以“看客”的身份时刻关注着发小柳摩西的人生走向。六十年代的历史运动来临之前他叫摩西,之后他叫卫东,似乎这个人就是故事中当之无愧的主人公。然而,当小说接近尾声时,我们才蓦然发觉,事实上“摩西”一直在变动无常的时代浪潮中顺势而为地做尽利己的选择,他的妻子马秀美却始终行走在“无私”到甚至有些吊诡的独自朝圣之旅上。她放弃了之前相对理想的结婚对象,用三十五年的生命來选择、寻找、等候、原谅柳摩西。于她而言,她这一生的荣耀与磨难皆来源于她的丈夫,或许他的出现与发达才是她作为基督信徒持久企盼着的那场神迹,她将命运交付给等待,等待着“摩西”归来,并带领她一起走向传说中的“流奶与蜜之地”。

张燕玲:这是一个关乎救赎的主题,讲述了“我”回故乡之后的见闻,生动刻画了一个路德式的女性形象。马秀美用三十多年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以等待丈夫摩西的回归。作者对笔下灵魂失重之乡人“哀其不幸”的调侃与悲悯,无疑是对鲁迅先生的致敬。小说干练简洁,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调含而不露,却意味深长;引而不发的结尾,脱俗超拔,发人深省。

贺绍俊:既有回忆,也有家乡情结,特别是对情绪的把控和表述上的收敛,显示出莫言在文学上的功力。

★8票

《红尘慈悲》

《长江文艺》2018年第9期 作者:次仁罗布

李云雷:《红尘慈悲》凝聚了作者对藏族女性命运的思考。阿姆吃苦耐劳、隐忍善良,但未能得到自己渴望的爱情,她的悲剧引人深思。作者的叙事自然亲切、朴素温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洪治纲:这是一篇让人回味不尽的佳构。它沉郁、辽阔、朴素、端庄,像高原上的微风,吹拂着尘世间所有的爱与死亡、苦难与麻木。小说通过觉如·云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藏族家庭的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很善良、勤劳、宽宥、体恤,与贫穷默默地相伴,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小说的动人之处,在于阿姆内心的渴望与隐忍、善良与忧怨、慈悲与落寂,它们浑然聚于一体,闪耀着圣母般的光泽。

黄德海:次仁罗布的小说既有西藏这块土地独特的风貌,又有着属于现代小说的叙事系统。《红尘慈悲》写一个人设想如何从世世代代延续的生活轨道中挣脱出来,又难免在现实中无能为力,一唱三叹,令人回味不绝。

★8票

《雪从南方来》

《人民文学》2019年第4期 作者:张惠雯

洪治纲:这是一篇充满感伤意味的短篇。作者通过一个中年男人对自己漂泊异乡经历的片断性回忆,呈现了个人情爱、家庭组建和子女养育之间的磕磕绊绊。这种磕绊交织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伦理,也折射了中国式男人的内心沧桑。作者以略带感伤的语调,在异域文化的观照中,反省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体生命的内在钳制。

★7票

《“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

《收获》2018年第3期 作者:房伟

王春林:以一种充满戏谑与反讽意味的艺术笔触,时而纪实,时而虚构。作家深切揭示出的,其实是当代知识分子不无艰难尴尬的生存状态。

胡殷红:“杭州鲁迅”是以1928年春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为由头,就真假鲁迅引申出来的一个看似滑稽的故事。在历史背景下,作者给予周预才这个人物以新的阐释,使他带着时代痕迹游走在今天,又似乎在我们身边偶尔出现。这篇小说语言诙谐轻松,寓意深刻尖锐,看似戏谑却不失批判性。

洪治纲:这是一篇带着“执念”的寓言性小说。它以一段历史真实事件为依托,演绎了一位装扮鲁迅先生的教员的情感际遇和命运历程。阴差阳错的身份转换,虽然唤起了周预才内心深处的虚荣和幻想,但随之而来的真相,却让他无地自容。命运的跌宕沉浮,并没有改变他对鲁迅的敬仰,却让他在时代的洪流中穷挣苦扎,饱受尴尬。有意思的是,这个装扮鲁迅的小职员,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喻体,而潜心将这个故事还原成小说的大学教师章谦,才是小说所隐喻的实体。

★7票

《道长》

《作家》2018年第3期 作者:阎连科

杨庆祥:《道长》展现了阎连科炉火纯青的小说技法。小说开篇略施笔墨——“道长有媳妇”,即言明了小说的冲突所在。求道之人也有世俗生活,世俗生活里就会有金钱,就有欲望,也有爱情。小说的全部主题可以被概括为信仰和世俗的冲突。二者看似不可调和,也确实不可调和。但阎连科让小说落脚在人性之善上——面对“寒瘸膝”的“异教”三婶,道长和他的媳妇最终还是达成了和解,尽其所能接济她。信仰和世俗在这里暂时取得了某种和解与共识。阎连科冲淡老到的小说语言密度极大,内蕴了更为复杂深厚的内容,值得反复咀嚼回味。

张 莉:《道长》深具阎连科小说的独特调性,写出了我们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与缠绕,情感、信仰与金钱、世俗之间的种种交错,也写出了人身上的微光。虽是关系错综复杂,但作家处理得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令人难忘。

★7票

《双黄蛋》

《收获》2018年第3期 作者:麦家

张学昕:麦家的《双黄蛋》从整体上看,写得亦庄亦谐,令人忍俊不禁却又陡生出含泪的苦涩,显示出其丰富的叙事风貌以及多元变化的写作风格。近乎无知的母亲勾结“王八蛋”,盗取试卷,因此引发出被胁迫形成的“偷情”交易,继而,他们在大揭发中反目成仇,扭曲、变态的“革命”成为极端暴力的渊薮。小说肆意铺排的主要情节,也就是两兄弟得知母亲遭受了“王八蛋”的侮辱和威胁之后,如同走火入魔一般,与“王八蛋”进行了一场“肉搏”。麦家在有意无意间,控诉、反思着暴力的起源和人性中的盲目与惘然。毕文、毕武,这对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活跃于六十年代的双胞胎,他们的人生既是一种嘲讽,也蕴含着一种刻薄的辛酸。这是一个时代悲剧的无尽循环的影射,隐喻着“文革”这一段历史中的“疯癫诸相”。

贺绍俊:一篇将父爱置于极端处境下的小说。

★7票

《如在水底,如在空中》

《人民文学》2018年第3期 作者:弋舟

李云雷:小说中的主人公蒲唯失去妻子后,与程小玮重回十八年前和女孩汪泉一起游玩过的地方,等待她承诺过的一封信。作者以颇富张力的语言,将人生与隐喻结合在一起,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李国平:这是一篇有故事悬念和情感展开的小说,写一个丧偶者重回故游之地践约取信的过程。“践约”是一个关节点,更多的是思绪、情感的过程。《如在水底,如在空中》超越了故事层面,在有限的篇幅中给出了更大的空间。

未入选小说

★6票

《中年妇女恋爱史》

《收获》2018年第2期 作者:张楚

★6票

《刺猬,刺猬》

《天涯》2019年第6期 作者:文珍

★5票

《火车》

《收获》2019年第5期 作者:宁肯

★5票

《我亦逢场作戏人》

《天涯》2019年第3期 作者:李修文

★5票

《住在香若樟》

《当代》2019年第5期 作者:杨映川

★4票

《城北急救中》

《花城》2019年第1期 作者:修新羽

★4票

《春暮》

《大家》2018年第4期 作者:付秀瑩

★3票

《荀滑脱逃》

《青年文学》2019年第1期 作者:朱山坡

★3票

《离岸流》

《青年文学》2018年第2期 作者:凌岚

★3票

《头条故事》

《北京文学》2019年第7期 作者:乔叶

★2票

《逛超市学》

《上海文学》2019年第3期 作者:卢德坤

★2票

《鼹鼠之王》

《当代》2019年第4期 作者:肖铁

★1票

《魔王》

《花城》2018年第6期 作者:慢先生

★0票

《天上的后窗口》

《芙蓉》2018年第3期 作者:秦岭

★0票

《制琴记》

《中国作家》2019年第9期 作者:阿占

★0票

《诺言》

《香港文学》2019年第8期 作者:哈南

(审读委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未入选作品评语详见《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作品集》。)

猜你喜欢
小说
比照联想:小说教学中理解感悟的新探索
谜地(小说)
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小说三题)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倾斜(小说)
识“心”术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致亲爱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