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宇
昨晚,住在乡下的外婆给我打电话,让我今天回老家参与一项重要活动,但电话里她没有明说是什么事,让我既好奇又兴奋。
今天一大早,妈妈开着车和我急匆匆往邻近苏通大桥的老家赶。妈妈一停好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冲进院子,只见水泥地面上摆放着满满六大盆泡着水的糯米。我一下子猜到了,今天的重要活动是——做米酒!
大约在一个月前,我就看到外婆在晒稻谷、碾糯米,她告诉我,这些是做米酒的原料,由于酿酒周期长,所以得早些准备好。
半开的厨房门朝外散着蒸汽,厨房里更是“云雾”缭绕。我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这片“云雾”里,定睛一看,外公外婆和几个亲戚正在灶台周围忙碌着。他们见到我,笑眯眯地问要不要给他们帮忙,我急忙说:“赶快安排任务吧!”
外婆让我帮她打下手,我一边细细观察做米酒的过程,一边不时向外公外婆请教。原来,做米酒真是个技术活呢!
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里八小时左右,然后把水沥干,倒入大蒸笼。大蒸笼有半米多高,可以装下三十多斤糯米。
接着把蒸笼放在灶台已经盛放八成水(水已经烧开)的铁锅上,铁锅的四周要用厚一点的毛巾围住(让蒸笼受热均匀、不漏气),再用大火烧上二十多分钟,待到浓浓米香扑鼻而来的时候才可以出笼。将蒸笼从灶台上搬上搬下可是体力活,由我又高又壮的外公来完成。
下一个环节是将米冷却,外公把蒸笼抬到一个大水缸上面,朝蒸笼浇了好几盆冷水,这是第一次冷却。接着再把这些糯米倒入一个大扁盘里,用大铲子反复翻转,这是第二次冷却。等到糯米降到合适温度的时候,外公就向米里撒酒曲准备发酵。
与此同时,外婆端了三大盆热水倒入酿酒的大缸,这叫“暖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外婆告诉我,如果缸里的温度太低,酒的质量就会受影响。
将糯米倒满整个缸的三分之二时,要在缸的中间挖一个上宽下窄喇叭状的小窟窿。这是用来透气的,外婆说一定要筑结实,以免造成“塌方”事故。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给酿酒的大缸盖盖子。可别小看这个步骤,学问可多呢!室外为0℃左右的时候,就要用厚厚的稻草编织的盖子来盖;如果是20℃左右,只需用薄薄的布盖。接下来,就是等待大米发酵了,这个等待的过程得十天半个月。
媽妈告诉我,她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在大人做米酒的时候,她在一旁做粢饭团。于是,学着妈妈的样子,我也盛出一大碗热腾腾的米饭,体验了一回做粢饭团的乐趣,辛苦一天的外公外婆尝到我的手艺后笑得合不拢嘴。
冬天,因为有忙碌的家人,有热闹的习俗,一点都不觉得寒冷。我和外公外婆说好,下回,我还要和他们一起蒸年糕。
发稿/庄眉舒